這一仗,志願軍38軍大勝美軍,戰況反而惡化了,到底發生了什麼?

2020-12-15 騰訊網

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的時候,楊平是當時志願軍的一個交通樞紐,連接西線和東線兩大戰場,同時也是39軍向東線運動的必經之路。可是這一塊區域當時志願軍偏偏兵力薄弱,可湊巧的是,美第八集團軍一樣兵力薄弱。1951年2月1日前楊平、驪州、砥平裡這塊三角區域幾乎處於真空狀態。從態勢上來說38軍已呈孤立突出之勢,如果李奇微派遣一支強有力的部隊從驪州直撲楊平,再進而西進,不但東、西兩線我志願軍將被完全割裂,38軍亦將被切斷後路,被美軍徹底包圍。那結果基本上就是38軍全軍覆滅。

這個是紙上談兵,我們在知道戰場態勢下的紙上談兵。當時的李奇微不敢,他的戰術是齊頭並進、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是曾國藩那一套「結硬寨、打呆仗」。為什麼不敢?因為李奇微不掌握戰場態勢,他不知道攻向楊平是什麼情況,害怕遭到側擊。

看起來李奇微似乎沒錯,但有兩個問題,一是他應該派出強力部隊進行威力偵察,搞清楚這邊的敵情,二是奇怪的是,偵察能力遠遜於美軍的志願軍,彭德懷、鄧華、韓先楚等人卻對戰場情況的掌握遠強於李奇微。這就非常有意思了,志願軍此時在韓國作戰,能動用的偵察手段就是偵察兵的敵後、抵近以及對俘虜的審訊,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好辦法。而美軍的手段則多得多。其實,這也是對戰場態勢洞察能力的體現,這一點,李奇微不行。

美軍因為害怕側擊,不敢直取楊平,但不代表美軍不會就此做文章。美軍的辦法是,沿南漢江西岸的低地進行穿插,這樣一來美軍穿插部隊的右翼是有南漢江保護的,這就避免了自己兩翼受敵的威脅。這一招效果雖然不及直取楊平,但亦會動搖38軍防禦體系,如能得手,將是美軍第九軍此時撒出的殺手鐧。應該說美軍第九軍軍長穆爾少將腦子比美軍第一軍軍長米爾本少將強。米爾本那邊地勢要比穆爾這邊平坦,但米爾本卻不敢動用裝甲部隊直插志願軍50軍的後方地域。

因此,在正面強攻不能得手的情況下,2月2日晚,美軍步兵第24師19團突然沿南漢江西岸北上,該部行動非常隱蔽,在38軍沒有防備的情況下,主力已進至洗月裡,先頭營已佔領山中裡一線高地,尖兵距離113師指揮所聖德裡已只有5公裡,並對113師指揮所進行了炮擊,把指揮所的汽車和電臺都打壞了。 38軍在自己左翼放的是偵察支隊,戰鬥力雖強,卻不善於陣地攻防,根本無力阻止美軍前進,接戰不利。戰況因為美軍難得一見的行動,突然發生重大變化。

38軍軍長梁興初一接到報告就急了,這沒什麼好說的,必須把穿插進來的美軍打掉,不然情況就危急了。於是梁興初下達嚴令,第二梯隊的338團立即出擊,並加強了339團的1、3、8連,必須把闖進來的美軍驅逐掉。梁興初急,指揮所已經挨打的113師副師長劉海清更急,一挨炮彈,他就打電話給338團政委刑澤:「美軍已佔領我左側高地,你趕緊行動打掉他們。」(註:團長朱月華回瀋陽開會)

我軍慣用的戰法就是切斷敵軍後路,這一套戰術早已閉著眼睛都能打。如果打正面防禦的美軍,以美軍的防禦火力和縱深,那不見得好打。但美軍第19團是孤軍深入之敵,這個難度就小多了。

話說回來,美軍這一招看起來蠻狠的,但問題在於僅以一個團就敢深入38軍防禦縱深,這個膽子未免太大了點。既然要搞穿插,那得動用一支強力部隊,攻得動、守得住、撤得回,僅僅動用一個團,那豈不是肉包子,以為這個21團個個都是蘭博不成。

但是話又得說回來了,美軍第九軍軍長穆爾膽子敢這麼大,充分說明他判斷清楚了當面38軍的情況,兵力並不足,在正面施壓的同時,38軍不可能抽出很多兵力去對付穿插的第19團。 果然如穆爾所料,如果把38軍的防線看做西、中、東線的話,從西到東38軍在一線的是337團、335團、336團、334團,而二線只有339團和338團,114師遠在楊平。對付穿插的美軍第19團,三十八軍能抽調的反擊兵力僅有一個團另三個連,不僅不足全部吃掉美軍,而且一對一,這個仗明顯出於劣勢。

因此怎麼打就成了關鍵。338團認為吃掉美軍第19團在山中裡的先頭營,逼退其主力方為上策,於是決定以配屬的339團1、3、8連佯攻洗月裡美軍主力,而338團圍殲山中裡美軍先頭營。具體部署為: 2營6連配屬3營9連從395高地及東南一線展開正面攻擊,4連從303高地從側面配合營主力助攻,5連為團預備隊; 1營負責攻佔山中裡後側的133高地,然後攻擊山中裡美軍側後; 3營(欠9連)配屬團警衛連負責攻佔141高地,阻擊洗月裡可能的美軍援軍。 這是標準的我軍戰法,而且因為在38軍自己的後方地域作戰,協同起來比平時方便很多。2月4日凌晨1時,各部全部按時到位準時發起攻擊。

1951年2月的時候美軍士兵的質量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這是因為緊急從國內補充了大量二戰老兵,主要是連排長和軍士,部隊戰鬥力直接提升了一個層次(1951年2月至1951年10月,是美軍步兵戰鬥力最強的時期,就是因為補充的人員基本都是二戰老兵)。負責斷敵後路的1營雖經血戰僅3個小時就擊潰當面之敵,但自身傷亡嚴重,3連只剩10餘人縮編成2個班繼續戰鬥,1連2連情況也只是略強。但關鍵的是,1營拿下了山中裡側後的制高點303高地,已將美軍退路徹底切斷。

正面進攻的6連和9連也突破美軍前沿,將美軍壓縮至主陣地。美軍見勢不妙,遂集中兵力猛攻3連佔領的303高地。但3連所餘10人頂住了美軍反撲,成為了此戰關鍵。

但303高地關係到山中裡被圍美軍能否活命。4日天一亮,美軍再次展開拼死反撲,為了救這個營,美空軍出動十餘架戰機,地面炮兵亦有幾十門火炮參戰。戰至10時,3連所剩10餘人全部犧牲,陣地失守。而這時洗月裡的美軍主力也正在反覆攻打在141高地的8連和133高地的團警衛連,試圖打開缺口。303高地失守將會讓這兩個連腹背受敵,那這一戰將前功盡棄。338團1營營長遂自己率領營部通信班和2連剩餘人員對303高地發起反擊。經過苦戰,終於將該高地奪回。而山中裡美軍在2營攻勢下已無力再行反擊。這個關鍵要點終於被38軍穩固下來。

4日下午,洗月裡美軍最後一次對133、141高地發起進攻試圖救出被圍美軍,但在8連和團警衛連的頑強阻擊下不得前進。在8連和團警衛連阻擊的同時,338團各部發起總攻,戰至18時全殲被圍美軍300餘人。

見先頭部隊被毀,美軍第19團仍未撤出洗月裡,依然待機洗月裡尋求戰機。見美軍不知道死活,梁興初遂命114師緊急渡江,準備一網打盡。5日子夜,341團攻克洗月裡南山,342團正準備再接再厲時,西線的情況又出了變化。

在西官廳北山的郭忠田率部與美軍騎兵第1師激戰3日後,陣地在2月4日宣告失守。60班班長姜仕福單身斷後,掩護最後20餘人撤出陣地,拉響手榴彈與敵同歸於盡。三十八軍遂棄守泰華山,均轉移至二線陣地與美軍繼續周旋。

336團轉移至二線陣地並不意味著美軍第九軍進攻的得手,從整個態勢來看,放棄泰華山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將自己的防線拉平有利於穩固陣型。

但是50軍那邊又出了新的情況。2月5日,美軍步兵第3師攻克南漢山。韓國有兩座漢山,即北漢山和南漢山。都是古代朝鮮國王的行宮之所在。其中南漢山位於漢城及漢江以南,山上有南漢山城,易守難攻,向來是朝鮮國王避難之地。此城也是韓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美軍第3師打到南漢山,意味著50軍與38軍之間的聯繫被割裂。這樣一來,美軍對38軍形成了一翼包圍,38軍在西翼的防禦壓力一下子直接上升。

眼看情況一日一變,梁興初只能調整防禦部署。342團政委王丕禮正興致勃勃部署出擊洗月裡的戰鬥,114師政委李偉的電話就來了:「王丕禮,你趕緊到我這來。」王丕禮想都沒想就頂了回來:「我正準備出擊,哪有空。」李偉急了:「情況緊急,限你10分鐘內過來。」原來梁興初原本計劃殲滅山中裡、洗月裡美軍時考慮陣型的穩固,沒有動用就近的339團,而是命在京安裡後方的338團攻擊。沒想到50軍150師那邊情況急轉直下,美軍已從側面威脅到京安裡。而338團和正面一線的334團經過苦戰傷亡很大,此時已必須動用預備隊114師。故命範天恩的335團接替334團部分陣地,而341團駐守洗月裡南山歸113師指揮,114師立即馳援京安裡接替335團防務。其中342團頂在第一線,防禦京安裡北山、巖月山、350.3高地。

看到這大家就明白了,本來38軍可以打出抗美援朝的一個經典戰例,因為150師不給力,原本這一仗應該命名為洗月裡殲滅戰,現在只能叫山中裡反擊戰了。這一仗是38軍很大的一個勝利,但是也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本文雖然是講山中裡反擊戰的,但其實並不在於此,而是向大家介紹當時的戰場態勢。美軍第19團孤軍深入,本來在梁興初的部署下會被38軍全殲,但是未能成功。關鍵就在於局部的戰鬥是受全局影響的。38軍西側翼50軍的戰況直接影響38軍的作戰。38軍雖然在山中裡反擊戰獲勝,但自己卻因為50軍的失利陷入越來越被動的局面,已經被迫將預備隊114師拉上來。

這什麼意思呢?三面受敵,38軍只能被動防禦,想要主動出擊,沒兵了,組織不起大規模的反擊。我們先記住這一點。

前面說了2月1日前楊平、驪州、砥平裡這塊三角區域志願軍和美軍幾乎都沒部隊在這。後來38軍的戰役預備隊114師進入楊平,這是必須要掌握的要點。可是隨著美軍第19團插入洗月裡和山中裡以及50軍150師的進一步失利,梁興初被迫動用了114師。而美軍這邊除了出動19團進行穿插,21團也沿南漢江北上進至砥平裡西南的杜陵裡,這是為了和東面美軍第十軍取得聯繫,同時保護19團的側後。也就是說楊平、驪州、砥平裡這塊三角區域,美軍已經有了部隊,美軍東西兩線打通了。而美軍第九軍的另外兩支部隊韓軍第6師團和英軍第29旅也隨時可以進入這一區域。

李奇微不敢指揮美軍直撲楊平,這是怕遭到側擊,志願軍兩翼側擊,然後一關門,進攻的美軍有全軍覆滅的危險。特別是敵情不明的情況下,李奇微是絕對不敢的。

反過來,對志願軍來說也是一樣的。這塊區域看起來很空,但周圍全是敵軍,在這種情況下是否從砥平裡進行突破,是要慎重考慮的。如果我們能掌握或者能爭取到楊平、驪州、砥平裡這塊三角區域的空間權,那完全可以從這打。

以上這些話是什麼意思?戰場指揮是要根據整個戰局來考慮的。楊平、驪州、砥平裡這塊三角區域的變化情況,是影響志願軍在東線進行反擊的一個因素。到底選橫城還是砥平裡,著眼點並不完全在於東線的情況。彭德懷對於到底選砥平裡還是橫城為突破口,猶豫反覆了多次。就是因為戰場情況一天一個變化,彭德懷要根據實時的戰場態勢來考慮。

當50軍150師戰敗,50軍失去與三十八軍的聯繫,導致38軍不能殲滅突入的美軍19團,反而還要動用預備隊重新調整防禦部署,把大量的部隊去防禦自己暴露的西側翼。而美軍第九軍則以21團進至杜陵裡,與美軍第十軍打通聯繫。在這種情況下,以砥平裡為突破口的戰機已經失去。

如果50軍守得住,那麼38軍就可以殲滅美軍19團,這對美軍第九軍的打擊是非常沉重的,美軍21團就不敢前進。當美軍第九軍在38軍正面攻不動,西側翼沒有破綻,東側翼美軍又作戰失敗,失去對楊平、驪州、砥平裡這塊三角區域的空間權。114師在楊平,美軍19團又被殲滅,美軍第九軍再想往楊平和砥平裡方向移動,他們的軍長穆爾就得慎重又慎重的考慮了。考慮到不是每個人都看得懂,我再講清楚點。對穆爾來說,正面攻不動38軍,穿插作戰失敗,向楊平北進他怕側擊,一方面是38軍的部隊,更主要的是志願軍還有四個軍,美軍不知道他們在哪,在這種情況下他不敢把部隊孤立突出出去。在38軍對他失去威脅的情況下,穆爾膽子就大多了。楊平到砥平裡20公裡的正面,志願軍能夠投入一個軍。穆爾自己還有兩個師左右的預備隊,一個軍他不怕的。可是加上38軍變成兩個軍的兵力,穆爾就得思量思量了。

此時志願軍東線以砥平裡為突破口,38軍就可以抽出充足的部隊出東側翼配合作戰,東西兩線可以同時向驪州向心攻擊。這個情況就不一樣了。(穆爾可能面臨的情況變成三個甚至四個軍,即正面一個軍,西側翼的38軍,突破砥平裡而來的一到兩個軍)

關於砥平裡和橫城到底應該選哪個為突破口的問題我寫了很多了,以前的文章裡還有不少人留言跟我講:我就是認為應該先打砥平裡。

在這裡我說的很不客氣,這個不叫你認為,而是你想像。對戰例的分析研究要結合地形、敵情我情、整個戰場的全局情況來進行的。你跟我說你認為,可是最基本的東西你得知道。每一天每支部隊的具體位置,你得知道。這是最基本的。這個東西你都不知道,你談什麼你認為。但是我覺得這些不是讀者的錯,讀者的知識其實都來自於以前看到的書籍文章。這些書跟你說韓先楚的觀點是對的,於是你就得到了印象,這個叫先入為主。我們今天講的這些東西,你去翻任何一本韓戰的書籍和文章,你都找不到的,不管是公開出版的還是內部發行的。但是有些東西是很簡單的,你在地圖上把每一天的戰場態勢畫一畫。你就發現很多東西書上沒講,但是你卻能看出來。

所以這篇文章雖然是講山中裡反擊戰,但是還是老一套,我們主要說的還是整個戰局的情況。山中裡反擊戰之後,取得勝利的38軍的戰況反而惡化了。這是因為全局的形勢在變化。既然全局的形勢在變化,38軍越來越被動了,東線怎麼打是不是也要調整呢?

作者簡介:王正興,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38軍為什麼是第一王牌部隊?看完你就服氣了
    就這麼說吧,美軍戰史和韓軍戰史的不要臉程度那都是馳名商標了,特別是韓國人。在他們的戰史裡只要志願軍後退,他們前進,那就是大勝。他們根本不管志願軍是不是在故意引誘他們。可是「打敗志願軍最精銳的38軍」這一「大勝」,美軍戰史提都不願意提,只用了一句話「第9軍遭遇了第1軍沒有遇到的激烈抵抗」;韓軍戰史更索性裝作沒這回事。
  • 志願軍入朝先頭部是哪4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第一仗打得怎麼樣
    打頭陣、第一仗,是人們非常關注和重視的大問題。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的先頭部隊有幾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的戰鬥力怎麼樣?入朝後各自的「第一仗」打得怎麼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幾個志願軍軍。後改編為四野第42軍。1950 年2月,調東北從事生產,已有了全軍轉業的趨勢。二、4個先頭入朝軍軍長都有什麼「來頭」,年齡多大4個先頭入朝參戰的軍長都很年輕,「來頭」都不小:38軍軍長梁興初,1912年出生於江西吉安。1950年38歲。1930年四月參加紅軍,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鬥爭和長徵。
  • 這一仗,是志願軍和美軍最後的終極對決,美國人被徹底打服了
    而且我們要注意,美軍定的訓練計劃是每天訓練至少8個小時,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夜間訓練,也就是說差不多有3個小時是夜間訓練,這意味著每天晚上都進行夜間進攻訓練。夜戰、近戰是志願軍對付美軍的法寶,特別是夜戰,志願軍每次進攻戰鬥都基本在夜間進行,這是志願軍對美軍的最大優勢。
  • 志願軍38軍113師以超強急行軍搶佔三所裡,鄧華連聲高喊:這是奇蹟
    志願軍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驕人戰績與其出色的戰術執行力密不可分,其中最經典的要數迂迴穿插戰術了,這一戰術已早已經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使用的爐火純青,而在朝鮮戰場上更是被志願軍進一步發揚光大,美軍對志願軍的這一戰術極為忌憚,在韓戰中難以計數的迂迴穿插戰例中,最經典的要數志願軍38軍113師迂迴穿插三所裡了。這次戰鬥創造了世界步兵戰爭史上的空前記錄,至今仍然沒有任何國家的軍隊能夠打破。
  • 上甘嶺戰役結束後,志願軍又和美軍打了一仗,意義重大卻鮮有人知
    不少資料都說,上甘嶺戰役結束後,美軍再也沒有向志願軍發起過營以上規模的進攻。但這個說法其實並不準確,因為在停戰協定籤字半個月之前,美軍又向志願軍發動了一場師級規模的進攻,這場戰鬥意義重大,但卻鮮有人知。
  • 難以忘卻的偉大勝利|「這一仗打得很過癮」志願軍老兵回憶與美軍在...
    首戰雲山,文擊指揮炮1師和炮2師29團40門大炮,配合志願軍第39軍,第一次與美軍交火,讓素以火力壓制聞名的美軍嘗到了炮彈的厲害。1950年11月1日清晨,雲山籠罩在濃重的霧氣中,上午10時才雲開霧散。趁著濃霧指揮部隊悄然抵近潛伏的文擊,舉起望遠鏡向南朝鮮第1師陣地望去。敵人在陣地上來回走動,絲毫沒有察覺已被我軍包圍。
  • 志願軍奇襲武陵橋,全殲韓7師,彭德懷嘉獎38軍為萬歲軍
    1950年11月下旬,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戰役拉開了帷幕,二次戰役分為東西兩線,重心是在西線,為配合志願軍主力部隊圍殲西線的美軍主力,38軍派出的先遣隊神速插入敵人縱深,炸毀武陵橋,成功地進行了一次敵後破襲戰,這一仗促使韓七師全部覆滅,聯合國軍西線部隊右翼防線全線崩潰,為志願軍最終收復平壤,取得二次戰役的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
  • 志願軍第38軍軍長,血戰三所裡一戰封神,彭德懷寫下「38軍萬歲」
    認識到自己不足,對於梁興初打好下一仗意義重大。 志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知道梁興初心情沉痛,誠懇慰勉:「老梁,這次沒打好,下次好好打嘛!」 梁興初擲地有聲:「下一次我們一定要打好,一定打出威風來。」
  • 朝鮮戰局惡化,38軍誓師出徵
    ——紀念38軍入朝參戰70周年(五)吳志民編 者 按:紐約時間1950年6月25日凌晨3時,部署於朝鮮半島北緯38度線兩側的北、南軍隊發生武裝衝突,韓戰爆發。10月8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正式下達了《給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並任命了彭德懷同志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我集結於鴨綠江邊的東北邊防軍改為志願軍部隊,38軍即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軍,所屬各師團番號亦相應改稱。
  • 志願軍軍長水淹美軍,李奇微:仗還能這麼打?
    1951年4月9日拂曉,志願軍將位於春川和華川之間的華川水庫12個閘門一齊打開,霎時間,水流如脫韁的野馬,在雷鳴般的聲響中向下疾衝而去。位於下遊的美軍猝不及防,頓時被衝得七零八落,損失慘重。這一出現代版的「水淹七軍」,正是39軍軍長吳信泉的傑作。
  • 志願軍38軍血戰白馬山,卻因一叛徒功虧一簣,無奈吞下一場敗仗
    因此「聯合國軍」在白馬山重點布防,地雷、鐵絲網、坑道、和混凝土地堡群一應俱全,白馬山陣地的那幾個小山頭由南朝鮮第9師的兩個營和法國營的一個加強連駐守。 志願軍38軍與42軍換防後,剛剛升為38軍主官的副軍長江擁輝在志願軍大規模秋季戰術反擊中,準備先拿白馬山之敵開刀,先前42軍就曾在這裡吃過大虧,他們曾經幾次攻打白馬山都沒有成功,並且傷亡慘重。
  • 39軍在朝鮮一敗難求,官兵笑言:38軍是萬歲軍,咱就是常勝軍
    毛主席決定立即出兵,組建強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了打擊美國野心狼,我軍可謂精銳並出,熊虎之將齊赴朝鮮。首批入朝的軍隊,以熟悉東北亞地情、民情和軍情的第四野戰軍為主,他們分別是38軍、39軍、40軍和43軍。這四支部隊都是四野老牌部隊,能徵慣戰,是從東北一直殺到南方的勁旅。在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中,38軍和39軍基本打滿全場,立下了卓越的功勳。
  • 梁興初被批「鼠將」,38軍4個營頂住2萬美軍夾擊,贏回萬歲軍稱號
    他興致勃勃地飛到朝鮮對媒體宣布了這一消息,隨後還乘坐飛機到鴨綠江邊視察,美國媒體把這次攻勢稱之為「聖誕節攻勢」——麥克阿瑟承諾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讓士兵們回家過節。 第一次戰役志願軍各部都打得不錯,但一向被視為王牌的38軍卻拖了後腿。
  • 「38軍萬歲軍」是誰加封的?彭總司令大罵軍長「鼠將」是有原因的
    韓戰中,中國人民志願軍10位軍長被稱之為虎將,其中有9人被美軍稱為「最牛軍長」。還有一個,就是38軍被稱之為「萬歲軍」。「38軍萬歲軍」,到底是誰加封的?有的說是大家公認的,有的說是領袖加封的,還有的說是38軍官兵自己「打」出來的。那麼,既然38軍這麼厲害,可是,為什麼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大罵38軍軍長梁興初是「鼠將」,還差點要把梁軍長送上軍事法庭呢?
  • 第二次戰役志願軍38軍一戰成名,美集團軍司令車禍身亡
    《誰是最可愛的人》其中描寫的松骨峰戰鬥(又稱書堂站戰鬥)就發生在第二次戰役西線清川江戰役期間,是志願軍38軍112師335團1營3連奉命阻擊聯合國軍的一場極其慘烈的戰鬥。—摘自《誰是最可愛的人》1950年11月,第二次戰役(美軍稱清長戰役)正式在西線和東線打響。西線的清川江戰役以美軍精銳第二師慘敗而告終,其中志願軍112師在松骨峰、113師在三所裡的英勇阻擊徹底粉碎了敵人的突圍和撤退的企圖,保證了西線作戰的徹底勝利。
  • 志願軍「敗逃」,美軍打算回家過聖誕節,轉眼被9個軍包圍
    沒想到一個美軍司令,竟然天真地以為炸了橋志願軍就過不來了,麥克阿瑟這次花了血本,東線方面美軍派出第10軍從長津湖西進,西線方面美軍第8集團軍從青川江北上,兩軍會合後再一起北上。 這次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一共多達22萬餘人,麥克阿瑟打著自己的算盤,卻完全沒有搞明白志願軍的作戰意圖,為了探查出志願軍的作戰意圖,從11月6日開始,美軍對志願軍派出小股試探。
  • 彭總怒罵38軍「主力個鳥」,刺激該軍做出「不可思議的行動」
    志願軍入朝作戰第一次戰役結束後,在志願軍總結會上,彭德懷表揚了40軍、42軍。他點了梁興初的名字,梁興初高聲喊「到」。彭總大手重重拍了一下桌子,責問梁興初問什麼推延攻擊時間,影響了全軍戰果。
  • 誘敵深入、田忌賽馬…這一仗彭德懷三步定勝局!70年過去了,美軍...
    彭德懷故意向麥克阿瑟示弱,以此引誘美軍北上進攻,這就是孫子說的「予之,敵必取之」。為什麼敵必取?因為給敵人看到了形勢對他們有利。  但是光讓美軍主動進攻是沒有用的,他們實力那麼強,志願軍拿什麼頂住攻勢?  其實,彭德懷根本沒想防禦,他的最終目的是進攻,只是讓美軍先攻,等美軍露出破綻,志願軍再反擊。  那麼,如果美軍沒有露出破綻怎麼辦?
  • 入朝初期,38軍表現不盡人意,後來是如何打出「萬歲軍」威名的
    在此形勢下,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發動了第一次戰役。 戰役部署是以第39軍、第40軍迎擊西線正面之敵,第38軍迅速向軍隅裡、熙川方向穿插,以斷敵退路,包圍敵軍,達到「殲滅南朝鮮軍幾個師和美軍幾個師」的目的。 交給38軍的任務光榮而艱巨,能否成功穿插迂迴,關係到戰役成敗。
  • 這一仗,第二元帥下了三步棋,70年過去了,美軍還是沒搞懂
    韓戰是解放軍與美軍首次交鋒,一開始全世界甚至包括中國國內很多人都認為志願軍不可能是美軍的對手。可是最終結果世人皆知,處於絕對劣勢的志願軍居然打敗了技術裝備之強敵。為什麼志願軍能取得傲人戰績?本文從戰術角度進行一下分析。一、什麼是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