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男生月薪5千存款45萬?有多少年輕人在悄悄存錢

2020-12-27 澎湃新聞

原創 請回答2020 二更

從10月21號到11月11號,今年的購物狂歡將持續20多天。

在「買買買」的同時,作為消費主力軍,當代年輕人也貢獻了許多歡樂的新詞,如「琦困無比」「尾款人」「琦樂吾窮」。

這些詞語消解了消費後錢包羞澀的不安感。然而,現實是,消費帳單並不會因為段子而憑空消失,當代年輕人終將面對瘋狂購物後的窘迫現狀。

根據尼爾森發布的《2019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數據顯示,我國有86.6%的年輕人在使用信貸產品,但這些人中只有50%的人可以當月還清。

圖源:《賭博默示錄》

在大部分人的認知中,當代年輕人有兩個消費特徵:高消費和超前消費。

許多年輕人也認同這些特徵,並以此作為一種心理安慰:大家都在消費,我也消費,怎麼了呢?

那麼,問題來了,當下,到底有沒有喜歡存錢的年輕人呢?會不會有一批年輕人嘴上說著及時行樂,背後卻在悄悄攢錢呢?

在知乎上,「你們是怎麼存錢的?」「存錢有癮嗎?」等提問總瀏覽量超過8000萬。

點開高贊回答,我看到一群與消費主義背道而馳的年輕人,他們展現出對存錢的熱愛以及高度自律的儲蓄執行力。

《2019-90後單身人群白皮書》的調查顯示,90後真實的存款情況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狀態。有3成90後處於零存款狀態。但同時,也有3成90後有3~10萬元存款,2成90後受訪者的存款達到10萬元以上。

數據來源:珍愛網《2019-90後單身人群白皮書》

也就是說,默默存錢的年輕人還是大多數。

這有點兒像期末考試前的景象:周圍的人都在玩,於是,你也跟著玩。然而,成績一公布,許多說沒複習的同學,成績名列前茅。傻傻以為大家都沒複習的你,只能看著令人羞愧的成績單後悔、自責。

在消費主義盛行的環境下,這些埋頭存錢的年輕人,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畢業後,我很幸運地進入了杭州某大廠,工資很高,但是工作強度實在太大,做的事情也很枯燥,沒有成就感。

我不敢辭職,因為手裡沒積蓄。於是,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幹下去。這幾年,我存了不少錢,身體也越來越差。

存款夠了,我終於有底氣提離職。離職後,我瘋狂地玩了兩個月,特別爽。

存款讓我感覺自己有了堅實的後盾。我不用匆匆忙忙地找工作,遇到不喜歡的工作,我也可以沒有顧慮地拒絕。

裸辭第三個月,我找到了一份比之前更輕鬆、工資更高的工作。總之,存款讓我的人生更自由,擁有更多主動選擇。

在廣州工作。我曾經是一個典型的「月光族」。

兩年前,爸爸翻修老屋的時候,從房頂摔了下來,傷勢很嚴重。

爸爸做手術急需用錢。我家也不富裕,一下子拿不出這筆治療費。我和媽媽低聲下氣地求親戚、求朋友,總算湊齊了錢,爸爸也順利度過危險期。

那段經歷,我永遠不會忘記。

缺錢,讓我一下子就見識了太多人情冷暖。當然,我不怪別人,如果我平時多存錢,就不需要這麼卑微地求人了。

那次以後,我就開始有計劃地存錢,意外與明天,我們都不確定哪一個先來,我能做的就是,在意外來臨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

我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存款餘額和理財收益。

我從大學就開始存錢。看著這些不斷上漲的數字,我會有一種成就感,就像是在打遊戲,一步步通關,走向勝利。

我是長沙本地人,所以在住宿和吃方面不需要花太多錢。2018年,我全款在長沙買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當時,幾乎掏出了我80%的積蓄。當然,房子不大,位置也在城郊,不過,我很開心。現在,我正在存裝修的錢,把房子打造成我喜歡的樣子。一想到這兒,我又幹勁兒滿滿了呢。

大二的時候,我曾負債10萬多。

宿舍有一個室友,每天穿名牌,她走到哪兒,都是人群焦點,我很羨慕她。後來,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在網上下載了一些借貸APP。

她有的,我都想有。我告訴自己,等我工作了,就有錢了,我只是提前享受一下消費的感覺。

我買了很多名牌、電子產品,虛榮心被大大地滿足。不知不覺,我花了好幾萬,每月最低還款也要好幾千,加上利息,各種渠道總共負債10萬左右。

我不敢告訴父母,我也沒能力償還。我每天都活在恐懼裡。後來,催款的電話打到了我父母那兒,他們這才知道我闖了大禍。

最後,還是爸媽湊錢替我還清了欠款。沒有了債務,我頓時感覺輕鬆了,有種重獲新生的感覺。

從那以後,我再也不敢瞎花錢,養成了乖乖存錢的習慣。在老家工作,儘管存款不多,至少終於不是負數了。

也許你會有些疑惑和質疑:他們是怎麼存這麼多錢的?

在城市生活,收入相對可觀,開銷也不少。許多人光是支付房租,就夠嗆了,再加上吃飯、購物,能剩下的錢真的不多。

魯迅先生曾說過:「時間就像海綿擠一擠總會有的。」「錢」也是如此。

豆瓣上有一個神秘的組織——「喪心病狂攢錢小組」,在這裡,隨隨便便就能找到一群存款10萬+的90後。

這群年輕人每天討論的話題,全都圍繞「存錢」:

「30歲目標存款應該多少?」

「突然失業,你能舒適生活多久?」

「理財使我快樂,衝啊!」

二更君採訪了許多讀者發現,存錢的方式無非兩個途徑:開源節流和開拓副業。

@吳學明:做編輯其實收入不高。我能存錢買房,主要是靠「立目標」和「接私活兒」。下班時間,我用來接私活兒。網上有很多兼職小組,100塊寫篇軟文,幾百塊校對書稿,這些活兒我不挑,寫多了,收入也就漲上來了。偶爾也會接一些大活兒,編書,寫劇本等。

「立目標」就像主動給存錢這個遊戲設置任務難度。比如說,我希望這個月存2000塊,如果沒達到的話,我就會瘋狂接私活兒,一定要達到這個數字,我才安心。

@粱飛圓:我存錢的方式很簡單,節省和記帳。我喜歡買衣服,也喜歡吃。但是,我買東西的時候,通常會貨比三家或者時常關注店家的優惠信息,等我覺得「划算」了,才出手。在我看來,省一塊錢,就是多賺了一塊錢。

記帳是個非常好的習慣,每個月我會適當調整預算,只要花費快超過預算,我就會緊張,然後減少不必要的消費,記帳非常有效地阻止了我亂花錢。

@周曉魚:我一直在使用的存錢方式,叫「365存錢法」。操作很簡單,就是在紙上畫一個365格的表格,把1—365這些數字依次填進去。然後,每天存一筆錢,對應格子中的數字,數字不能重複。一年下來,你可以存66795元。

分享這些年輕人關於存錢的故事,並不是想藉此拉踩那些喜歡消費的年輕人。生活已經很苦了,如果連「買買買」的權利都剝奪的話,實在太過分啦。

當下,很多年輕人,對「存錢」還是存在一些誤解,存錢並不意味著摳摳縮縮過苦日子,相反,存錢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精緻,更有規劃。

借用心理學上的說法,消費是一種即時滿足,購物後當下就享受到快樂,存錢是一種延時滿足,經過一段比較辛苦的過程,再消費,從而獲取快樂。

兩種行為都能獲取快樂,但是,存錢的快樂相較下來,更持久,更有成就感。

我存錢,就是為花錢。因為手裡有積蓄,在購物的時候,我通常會挑選大品牌的商品。我並不是一個富二代,但是,存錢讓我擁有了富二代的底氣。

通過存錢買到的包包、衣服、電子產品,所帶來的快樂的雙倍的!而且,我也不用擔心買了名牌就只能吃土了。

剛畢業時,我花錢大手大腳,每次到月末,我就沒錢了。這段時期,我只能吃泡麵、饅頭這些便宜又扛餓的食物。

後來,我開始存錢。有了積蓄後,我覺得我的生活質量更高了。每周獎勵自己吃一頓好的,每個月獎勵自己一件新衣服。

選擇提前支付人生,還是規劃人生,哪一種人生更好,很難有答案,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前者風險更大。

正如作家史蒂芬·茨威格在《斷頭王后》中所說:「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那些因為透支未來而提前享受的快樂,遲早會讓你承擔相應的代價。

大部分年輕人初入社會時,是迷茫的。

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劉曉程曾說過:「青年群體正處於人生相對不穩定階段,如果一些商家通過心理學工具不斷激發消費欲望,就會誘導公眾形成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費觀念,並最終導致一些青年人陷入超前消費、過度消費的追逐,造成家庭關係破裂,使個人的學業、成長受到影響。」

圖源:《暗金醜島君》

北野武在《北野武的小酒館》一書中,曾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北野武母親生前一直堅持每月向他要錢,而且,他越出名,母親要得越多。他因此很討厭母親。後來,他母親去世,大哥將一個信封轉交他,信封裡是母親這些年替他存下來的錢,高達上千萬日元。

原來,母親知道他花錢大手大腳,便用嚴厲的手段替他存錢,刺激他賺錢。這筆巨額存款,幫助北野武度過了人生許多困境。

人生充滿了無法預測的意外,提前做好準備,會讓我們的人生之路走得更順暢;

人生也很長,選擇很多,我希望你能多走走那條看起來辛苦,但最後會很甜的路。

撰稿|朱門 設計|維尼

原標題:《90後男生月薪5千存款45萬?究竟有多少年輕人在悄悄存錢 ……》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90後男生月薪5千存款45萬?究竟有多少年輕人在悄悄存錢 ……
    這些詞語消解了消費後錢包羞澀的不安感。然而,現實是,消費帳單並不會因為段子而憑空消失,當代年輕人終將面對瘋狂購物後的窘迫現狀。  根據尼爾森發布的《2019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數據顯示,我國有86.6%的年輕人在使用信貸產品,但這些人中只有50%的人可以當月還清。
  • 月薪3萬,存不下5000:當代年輕人現狀,會賺錢更會花錢
    很多女生在找對象時,會明確要求男生的賺錢能力,認為賺的多的男生有能力,未來能夠給到自己更好的生活。有些人對於薪資甚至有範疇,比如說男生月薪必須要達到多少以上,低於這個範疇絕對不考慮。像七八十年代的人,都是比較有計劃性的,會更多考慮存錢的問題,但是像90後00後來說,他們更看重的是「及時行樂」,所以對於這批人來說,反而不太注重存錢,基本上就是有多少花多少,甚至有的人還會超支消費。這麼一來,花錢的時候確實很痛快,該享受的也享受到了,然而等到需要還錢的時候,就開始愁眉苦臉。
  • 那些不存錢的小年輕,如何面對三十歲以後的人生「分水嶺」?
    起因是一個月光族的年輕人向一位知名情感博主詢問,那些因為有存款而生活未受到疫情衝擊的人,是怎樣存錢的?這位年輕人用「慘痛」來形容自己疫情後捉襟見肘的窘迫狀態,並明顯表達出對那些有存錢習慣的人的羨慕。他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合適的方法,讓存錢變得跟花錢一樣上癮。
  • 25歲有多少存款才正常?看完後才明白,年少有為只是少數
    25歲你得有多少存款?本來這件事也不太重要,只因有人給算了一筆帳,瞬間讓大家覺得,原來25歲沒存款,是一件令人深陷危機感的事。「彩禮10萬,房子首付30萬,結婚5萬」,是許多這一年齡段即將面臨,或正在經歷的事。要說沒有經濟壓力,多半是假的。
  • 那些月薪5千的人,到底是怎樣在武漢買房的?網友:掏空爸媽!
    之前寫武漢一個月消費需要多少錢的時候,無意說了句月薪5000千以上,可以考慮存錢買房,結果又被噴了,大家都說一個月5千都不夠生活,還想武漢買房,別做夢了!(怎麼感覺寫啥都被噴啊)
  • 25歲男生該有多少存款?來看她們怎麼說
    在已經到來了的2020年,90後的最早一批年齡已經到了30歲,最小的一批年齡也接近20了,那麼一個25五歲的九零後,應該有多少存款合適呢?這個問題在不同人的眼裡有不同的答案,且不同人的眼裡答案也相差甚遠,為此我們採訪了三個女生,問問她們眼中一個25歲的90後到底應該有多少存款。
  • 中國人口超14億,存款多少你才算體面?多數年輕人連「及格」都難
    文丨陽光 排版丨陽光 「5.6億人零存款,人均貸款超4.4萬元,年輕人更是集體性負債,我國14億人口,人均存款才65779元,那麼一個家庭多少存款才能活得更體面
  • 中國有多少家庭沒有存款?答案「意想不到」為什麼他們不愛存錢?
    熟悉中國的人都知道,中國人有一大愛好就是存錢,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隨著國人的收入越來越高,到銀行存錢的人也越來越多,儲蓄率已經連續多年排世界第一,根據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第三季度,中國人均存款已經達到6.46萬,而反觀其他國家,根本某機構調查數據顯示,世界第一大國美國有60%以上的人存款不足500美元,成年人中僅有41%
  • 在上海26歲的男生至少得擁有三十萬存款
    偶然間看到一個上海的街頭採訪,採訪的主題是「你覺得男生大學畢業後三年至少應該擁有多少存款。」被邀請回答這個問題的基本上都是女生。年齡層也比較年輕化,基本上是在18-25之間。有的說50萬,有的說一百萬,但是最少也有30萬。
  • 中國大概有多少家庭能拿出40萬存款?
    中國現在存款達到40萬的家庭肯定還是不少的,如果按照比例來說,可能能夠達到全國家庭總數的20%左右,如果按照家庭數量來說,可能會達到8600萬家庭的樣子。全國平均家庭存款根據央行數據,2018年住戶存款餘額是72.44萬億元,人均存款是5.17萬元。到2019年,截止到2019年底,住戶存款餘額增長了9.7萬億元。
  • 月入4000花1000塊,存款5萬,如何才能買得起房?
    近日,某網友在社區提問:男,25歲,目前月收入4000塊錢左右,生活開支1000塊錢出頭,擁有存款5萬元,想要買房,該如何規劃理財和存錢?那麼,在存款5萬元,以及每月結餘3000塊錢前提之下,如何才能規劃買房呢?如此存款金額,又能夠買得起哪裡的房子呢?工資收入低,是否真的就不敢提買房二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買房那些事兒。
  • 全網月薪過萬,是真的嗎?90後奔三的年紀,出路在哪裡?
    今天這篇文章主要來談一談月薪這個問題,你有沒有跟我一樣的情況,刷視頻經常會看到什麼靠xx月薪過萬,創業年入百萬,等等類似的視頻吧,我刷到過很多,我想很多人肯定都會跟我有一樣的困惑,現在錢都這麼好掙嗎?相比起來一個月月薪才兩三千感覺是食物鏈最底端了。國家統計披露,目前國家有14億人口,超過有6億人口的月收入低於1000。
  • 這屆年輕人「報復性存錢」沒什麼可奇怪的
    來源標題:這屆年輕人「報復性存錢」沒什麼可奇怪的 原標題:這屆年輕人「報復性存錢」沒什麼可奇怪的近日,一份「90後攢錢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90後更愛攢錢了,2020年上半年90後人均攢錢金額比2019
  • 報復性消費不香了,年輕人這樣報復性存錢
    2小時帶貨6100萬的央視主持人歐陽夏丹說:我這個名字起得好啊,就是用來幹這個(下單)的。本以為會迎來報復性消費,結果第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共增加了8.07萬億。換句話說,第一季度,平均每天超過700億存款湧向銀行,人人都排著隊存錢。這屆後浪怎麼了?豆瓣話題「像我這樣節儉地生活」中,有45萬人在發布精打細算過日子的心得。
  • 月薪6000存錢技巧 這些方法可增加額外收益
    那麼,月薪6000存錢技巧有哪些呢?想知道的朋友就隨小編來了解一下吧。存錢首先要想存錢理財就要制定好計劃,自己每天花多少錢,每個月要只能花多少錢或者要剩下多少錢,可在發工資的時候就先劃出存款資金,之後再用剩餘資金進行消費。其次,還可以強制自己進行理財,可購買國債、基金或定期存款等穩健投資。
  • 能在銀行存款100萬,在國內算什麼級別,銀行員工悄悄說出實情
    此前央行公布一組數據,截止2019年末,我國人民幣銀行總存款餘額為192.2萬億,表面看這個存款數額挺大的,根據實際計算我國住戶在2019的存款僅有82.14億,如果按照全國14億人口計算,人均存款只有5.8萬,就按人均存款5.8萬計算,甚至有很多百姓存款不達標。
  • 月薪4000的存錢技巧 這樣做效果最好
    很對很多剛剛畢業,工資水平不高的人群來說,有必要學會如何存錢,這樣可以使得我們有限的工資增值,不至於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那麼月薪4000的存錢技巧有哪些?以下提到的這三種方法,大家可以多了解一下。1、組合式存款組合式存款也是一種儲蓄存款方式,具體就是將你手裡的一筆錢存入銀行,存入一定時間後連本帶利取出。然後從中抽出部分本金,將剩下一部分的本金和利息再存入銀行。這個方法可以充分利用資金,實現「利滾利」。
  • 第一批90後30歲了怎麼回事 2020年年齡存款對照表最新出爐
    第一批90後已經30歲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我們不再非主流殺馬特,不再隨心所欲,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因為好像再也沒有說「我們還小」這種權利了。90後的你現在應該有多少存款?從最新出爐的2019年年齡存款對照表來看
  • 數據告訴你:年存10W+的年輕人都是怎麼攢錢的
    (圖片來源:知乎網友「恆星時」)實際上,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消費觀和金錢觀開始轉向警惕消費主義、好好存錢。知乎上「你們是怎麼存錢的?」「存錢有癮嗎?」等提問總瀏覽量超過6200萬。點開高贊回答,你能看到一群與消費主義背道而馳的年輕人,他們展現出了對存錢的熱愛以及堪稱硬核的儲蓄執行力。
  • 靠自己存錢養老,最少要準備多少存款?僅要這個數左右就足夠了
    靠自己存錢養老,最少要準備多少存款?報告顯示要這個數左右 社會生活壓力之大是每一個社會人都能感受到的,所以越來越多的人不斷努力工作,同時不斷追求提高薪資待遇,為的就是可以在退休後獲得更多的退休金,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