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史上的第一巨富是誰?很多人給出的答案可能是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等名字。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全球聞名的財經雜誌《福布斯》早已給出定論,這位富豪就是約翰·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是美國20世紀初的石油大亨,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位億萬富豪,他巔峰期的總財富(1914年)約9億美元,佔到了美國當年GDP(365億美元)的2.4%。
由於通貨膨脹,這個數字顯然無法與今天富豪們的財富相提並論。但如果按照這個比例換算,洛克菲勒是毫無爭議的美國歷史第一巨富,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富有的人之一。
洛克菲勒出生於美國紐約州的一個貧寒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小商販,雖然沒錢卻有一身花花公子習氣;他的母親是一個虔誠教徒,以勤儉、自律、勤勞維持著家庭的運轉。
生在這樣一個原生家庭,註定了洛克菲勒沒有受到良好系統的教育,他小時候除了擅長算術以外,各科成績平平,根本沒有表現出任何耀眼的才華。
有人說,這種平平無奇的草根最後能夠發跡,那他一定是萬裡挑一、撞了大運的幸運兒。
美國早期的富豪中,也確實有很多人是靠著機緣與運氣,採取了許多負面手段,才積累了巨額財富的。
但洛克菲勒看起來顯然是一個另類,他憑藉著自己獨有的魄力,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建立起一個石油帝國。
他曾經在給兒子的信中說:「即使是輸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光明磊落地去輸。」
雖然他是一個巨富,但卻一生保持著勤儉的生活。他私生活嚴謹,一生不吸菸不飲酒,而且還在晚年將大部分財產捐出用於慈善事業。北京協和醫學院,就是1917年由洛克菲勒基金會捐資建成的。
他的慈善義舉,開了美國富豪行善之先河,也深刻影響了後來許多富有者的財富觀。
我們常說「富不過三代」,而洛克菲勒家族卻是個例外。而今,他的家族已綿延六代,依然是美國富豪的典範。
有人會說,像洛克菲勒這樣的富豪,實在離我們平凡人的生活太遠,他的故事我們看後也只能「呵呵」了事。
的確,洛克菲勒的成功並不具有典型性,即便時光倒流,他的那些戰略、戰術,也難以被複製、黏貼。那麼研究他,意義究竟何在呢?
其實,與他的物質財富相比,他創造的精神財富更加可貴。而這裡所說的精神財富,就是他在40年時間裡為自己後代留下的38封家書。
《留給兒子的38封信》是洛克菲勒一生的思想精華。通過這些家信,洛克菲勒給兒子在學識、品格、事業、生活等方面提出了及其寶貴的人生箴言,並且對於年輕人應該如何獲取財富、如何成就事業等方面,他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它既是一部成功指南,也是一本家教「聖經」。
而不同於一般家信的「婆婆媽媽」,洛克菲勒善於利用富有哲理的語言,對人進行勵志教育。
雖然有些話聽起來很雞湯,但確實讓人受用無窮,拍案叫絕。下面,我們略舉幾例,窺一斑而知全豹。
一、關於人生態度:起點不決定終點,命運由行動決定
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更確切的說,是「態度決定命運」。
一個人的原生家庭,決定了其人生起點,但這並不意味著終點同樣被決定。
人生能走多遠,關鍵在於其個人努力以及對待人生的態度。
洛克菲勒說:「天堂或地獄,都由自己來建造。如果你賦予工作以意義,那麼不論工作大小,你都會感到快樂。」
只有自救的人,老天才會救你。工作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而暴發的幻想只會讓你越陷越深。
洛克菲勒說:「許多正爬向高峰的人,並不是在付出代價,他們努力工作是因為他們真正喜歡工作。」
只有用積極的態度面對現實,成功才會對你抱以微笑。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先去熱愛自己的工作。
二、談積極行動:現在就去做,機會是靠爭取得來的
你是否有過這樣一種體驗?看了許多書,聽了許多課,懂了許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眼下的生活。
歸根結底,這是為什麼?因為夢想了太多,憧憬了太多,計劃了太多,卻從來沒有去實踐過。
洛克菲勒說:「如果你不採取行動,世界上最實用、最美麗、最可行的哲學,都無法行得通,這是一條真理。」
在他看來,成功沒有什麼高深的秘訣,要在人生中取得正面的結果,有過人之處當然更好,但沒有也無需因此而沮喪,只要肯付出積極的行動,一定會離成功越來越近的。
三、談競爭意識:人們只會記住第一名
洛克菲勒把人生的境遇比作是騎自行車。
我們幾乎都有騎自行車的經歷:只有不斷的向前騎行,朝著目標努力,才能達到終點;否則,當你停下來,就會搖晃甚至跌倒,永遠停留在原地。
洛克菲勒在給兒子的信中說:「沒有野心或目標的人,不會成就大事」。
他給自己定了這樣一個人生信條:財富與目標成正比。
他立志做最富有的人,並以此作為努力的依據和鞭策自己的力量。
對洛克菲勒來說:第二名與最後一名,其實沒有什麼兩樣;上帝賦予人們聰明的腦袋和強健的體魄,不是讓我們失敗的,而是要讓我們努力成為贏家。
縱觀洛克菲勒的家信,我們都可以體會到一種先做人後做事的成功意識。有了這些精神意識,才可以去追逐物質財富,才能讓自己的人生走得更踏實。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裡,也有如《顏氏家訓》、《朱子家訓》、《曾國藩家書》等等膾炙人口的家訓,其中許多思想也與《留給兒子的38封信》異曲同工。但是,因為它們的年代感太強,說教意味太重,讀起來門檻頗高。
而相比之下,洛克菲勒的著作無疑更貼合現代人的思想、現代家庭的教育理念。
所以說,讀一本《留給兒子的38封信》,無論是對你的工作、創業,還是對你的家庭教育,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信看到洛克菲勒那些富有哲理的文字,你一定會怦然心動、拍案叫絕。
但讀罷這部書,千萬不要忘記這一點:我們的命運由我們的行動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