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日本參天製藥公司(Santen)在中國高速藥品灌裝生產線正式啟動,標誌著參天製藥在華滴眼液生產速度正式邁入2.0時代。
新生產線的正式啟動,意味著參天製藥蘇州工廠的生產效率和產能會得到巨幅提升。據參天製藥蘇州工廠負責人介紹,高速灌裝線正式商業生產後,蘇州工廠的生產速度將提升近6倍,產能至少擴容3倍。
正在籌建眼科製藥基地
公開資料顯示,參天製藥是一家專注於眼科的公司,主要從事藥品、非處方產品和醫療器械的研發、營銷及銷售。參天製藥是日本處方眼科藥物的市場領導者,其產品現已覆蓋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患者。
2019財政年度(2019年3月-2020年3月),參天製藥實現營業收入約2416億日元(按照今日匯率,折合人民幣約161億元)。其中,中國地區銷售額佔全球銷售總額的比例超9%,成為參天製藥全球範圍內的第二大營收主體。
在此背景下,為進一步滿足廣大中國眼科患者對高質量滴眼液持續快速增長的需求,除啟動高速灌裝線外,參天製藥還在蘇州工業園區籌建了其在全球最大的眼科製藥基地。
據了解,上述眼科製藥基地的總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將引進先進的自動化生產設備,建成後年產能將能達到10億支滴眼液,預計於2025年以後建成並投入生產。
參天製藥(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山田貴之表示,參天一直看好中國市場,無論是上線新的生產線,還是新建工廠,都是為進一步支持中國業務發展。他指出,「中國業務現已成為並將長期作為參天製藥的增長引擎和最大海外業務。公司將通過確保產品充足供應和優秀品質,進一步增強產品競爭力,繼續為中國眼科事業的發展及健康中國2030目標的實現做出應有的貢獻。」
眼科用藥市場潛力大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不僅是世界第一近視大國,也是近視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目前,我國近視人數近7億,城市青少年近視發病率達67%。與此同時,乾眼症、青光眼、白內障、老年黃斑變性等眼科疾病的患病人數也在快速增長。可以說,眼科疾病的預防與有效治療已成為當下廣泛受到關注的話題。
基於此,中國整體眼科市場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數據顯示,2013-2017年,我國眼科市場規模由467億元增長至866億元。預計2017-2021年複合增長率有望維持在13.9%左右,2021年國內眼科市場規模將達到1594億元。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孫興懷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人口老齡化、電子產品廣泛使用、用眼不當等生活習慣轉變,使國內各類眼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但公眾普遍對眼類疾病的認知和重視程度並不高。以青光眼為例,若不及時治療,會有不可逆的致盲風險。未來中國眼科市場將隨著患者數量不斷增加和醫療健康系統不斷完善而進一步擴大,對於眼科藥品的需求也將持續增長。」
孫興懷進一步指出,「當前我國眼科領域存在地域差異大的問題,尤其是發達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差異。在眼科領域,我國三級醫院正在與國際接軌,但基層醫院的發展越來越薄弱,我們正在努力尋求一個平衡點。」
據了解,近年來,包括參天製藥、瑞士諾華製藥、美國愛爾康等在內的外資企業紛紛加碼中國眼藥市場。同時,中國眼科用藥企業成都康弘、眾生藥業、興齊眼藥、珠海億勝等也在擴大生產,但由於起步晚與外資企業差距較大。
米內網數據顯示, 2018年國內重點省市公立醫院眼科用藥情況,進口藥物佔據了64.08%,而國產藥物僅佔35.92%。眼科用藥市場的TOP5是瑞士諾華佔25.35%,參天製藥佔14.24%,德國Ursapharm佔6.32%,瀋陽興齊眼藥佔4.71%。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