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廣東佛山
一名有2年多的氣促病史的
肺纖維化患者
一名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
兩名進行血液透析已3年多
的尿毒症患者
這四名本已罹患重症的患者
卻因一名14歲的少年
讓生命得以延續
少年意外去世,父母在悲痛中決定
「既然沒辦法了,那就儘量救人」
這名14歲的少年小陽(化名),十幾天前還是健康活潑的陽光男孩,他和媽媽逛商場途中突然暈倒,心臟驟停,前後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搶救,病情仍然十分危重,並進了當地醫院的ICU病房。
4月20日,小陽的病情突然加重,僅能靠呼吸機和藥物維持生命,情況十分危險。隨著小陽病情的加重,他的爸爸萌生了捐獻器官的想法,讓孩子以另一種方式延續生命。
小陽父母籤下《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
4月23日,小陽已經處於腦死亡狀態。小陽的父母在悲痛中作出決定,籤下《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確認捐獻意願。
器官捐獻協調員陳志海依然清晰地記得醫生告知小陽父母,小陽在醫學上已被判斷為腦死亡時的情形。當時,小陽父母的悲痛欲絕。「我作為協調員,一直在他們身邊進行陪伴和安撫。此時,陪伴就是一種安撫。」陳志海說,「痛哭許久後,小陽的爸爸冷靜下來,主動跟我說:既然沒辦法了,那就器官捐獻,儘量救人。」
「孩子,別怕,你是去救人的。」
4月24日早晨,小陽的十幾名親人來到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重症監護室向他道別。小陽的父母輕柔地撫摸著小陽的頭,囑咐著一些話。
「孩子,別怕,你是去救人的。」爸爸輕輕地對小陽說,他還一直把小陽推到手術室門口。
被推進手術室後,全體醫護人員向他三鞠躬,為他默哀、祈福。
醫護人員為小陽默哀
少年父親給受捐者寫信
「願你替捐贈者好好活」
在器官捐獻的當天,小陽的爸爸將手寫的四封信交給醫生,希望轉交給4名患者。
你好,我的小孩因病離開了我們,生命將以另一種方式延續,願你替捐贈者好好活,「他」還在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真正離去。讓兒子的生命再次綻放,讓我們在某一個地方有所寄託。感謝生命接力的「擺渡人」。
一位孩子的父親
小陽的肺臟、肝臟、腎臟被移植給四位患有相關器官疾病的患者,4名患者經器官移植後都病情得到緩解,其中兩位尿毒症患者,經過腎移植手術後腎功能恢復明顯,均已不用血液透析。
器官捐獻協調員陳志海說:「小陽救的不單單是四個人,而是讓四個家庭能夠重新回歸社會,得到救治的家庭也很感恩。」
無論老幼,無論國籍,
越來越多的人都參與到
器官移植這項偉大的事業中
上至耄耋老人
下至2歲嬰孩
都在用這種方式拯救和延續生命
2019年9月,年僅2歲的滿玉昂小朋友因意外腦死亡後,他的父母捐獻了他的器官,接連拯救了4名兒童的生命。他捐獻的心臟,在一名3歲小女孩的體內繼續跳動。
2015年,北京年僅10歲的陳碩小朋友遭遇車禍,3名患者接受了他所捐獻的肝臟和腎臟移植,2名患者接受了眼角膜移植。
90後澳大利亞小夥菲利普·漢考克,生前是重慶西南大學英文老師,2018年5月菲利普因病去世。他的父母尊重他生前意願,在中國捐獻了他的1枚肝臟、2枚腎臟、1對角膜。讓五位中國受捐者的生命得以延續和重見光明。
2018年,杭州91歲的鄭惠琪老先生與世長辭,他的侄子遵從老人的生前意願,捐獻他的遺體、角膜和大腦,之後,他要為醫學生們做三年無語良師。他捐獻的遺體和器官將用於醫學教學和科研的解剖使用、病理解剖研究、器官移植等。
「當我離開,願愛留下」,還有很多很多沒有在公眾視野中留下姓名的人,用這種方式默默地奉獻和延續著自己的生命。
雖然我們素昧平生,但我們血肉相連
2015年起,公民自願捐獻已成為唯一合法器官來源。目前,公民逝世後捐獻來源的器官已佔移植器官總量的74%(其餘為親屬間活體來源),公民自願捐獻器官的氛圍正在逐步形成。
去年11月,國家衛健委表示,近年來我國器官捐獻和移植數量大幅提升,2018年完成器官捐獻為6302例,實施器官移植手術量突破2萬例,捐獻數量和手術量均居世界第二位。2015年至2018年每年器官捐獻分別為2766、4080、5146、6302例。
每一個器官捐獻者都值得尊敬。就像器官捐贈榮譽證書上寫的那樣,「恩澤患者、造福社會,這種高尚的人道奉獻精神,將永遠受到人民的尊敬與讚揚。」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