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身,這是禮物更是傳承。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隨著新年的臨近,魔幻的2020就快成為過去,新的一年即將來臨。明年小錦鯉就要上小學了,做父母的自然要送給孩子一些新年禮物。
是禮物也是傳承
我準備送給小錦鯉的不是什麼看得見摸得著的真實禮物,而是幾個好習慣。
說起來,這些好習慣也是當年父母培教給我的,小時候不覺得如何,但在這30幾年的成長中,這些好習慣給我帶來的好處真的難以想像。
今天我打算把他們分享出來,算是一個總結,能給同齡的父母們一個參考,也是一個計劃,幫助我開始好好培養女兒。
這是一份送給小錦鯉的禮物,也是送給大家的禮物。
第一個禮物,習慣閱讀
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各種碎片化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它們快速地出現,又很快的被覆蓋,我們只是在主動或者被動接受,完全沒有時間思考。因此過得越發焦慮,連靜下來好好讀書的耐心都沒有了。
但現實是,這個時代我們需要閱讀大量的內容來時刻充實自己,良好的閱讀習慣其實是必不可少的,會好好讀書遠比攫取信息重要的多。
小時候父親就在有意無意的培養我這個習慣。
他從來不會強迫我讀什麼書,但每次我寫作業的時候,都會坐在我旁邊安靜的閱讀。幾次之後我便被勾起了興趣。
有次我問他,「你在看什麼?」父親笑了笑「《三國演義》。」
「有意思嗎?」「當然了。」
那次之後,這本叫做《三國演義》的書就在我心裡埋下了種子。後來一個周末,我寫完作業,忽然想起它,就趕緊跑到書房,結果就看見那本《三國演義》靜靜躺在書桌上,仿佛正在等我。
再後來,父親開始習慣性的在家裡每個角落放置各種書籍,當時我還沒覺得,現在細想來,其實都是父親有意為之,給我留下的書籍也都是適合我看的。
甚至很久之後我才反應過來,當初看的《三國演義》也不是父親翻看的原版,而是適合我的青少版。
時至今日,我依然保持著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浮躁社會,能靜心閱讀其實很難得,我希望也能把這個好習慣當做新年禮物送給小錦鯉。
第二個禮物,溝通交流
這個習慣是爺爺教給我的,只是我一直沒有意識到。
我出生不久奶奶就去世了,爺爺一直跟我們生活在一起,我也是由爺爺帶大的,每天上學放學也都是爺爺接送。每次接我回家時,爺爺總會問我一些學校裡發生的事情。
有時候我實在想不起來有什麼特殊的事情,爺爺還會換一種說法,「你今天有體育課/美術課吧?怎麼樣,你們玩什麼/畫什麼了?」
每每這個時候我的記憶就被喚醒了,會想起體育課誰誰誰跑摔了,美術課誰誰誰畫的大花貓可好看了等等,於是就會滔滔不絕的和爺爺講個不停。甚至回家了也會和母親繼續叨叨。
當時並不覺得這種習慣有什麼好,或者說爺爺還是父母也沒意識到這樣的做法有什麼用,但我現在細想起來,其實這樣的行為習慣對於孩子自我保護是很有用的。
孩子在初中之前階段都是需要父母保護的,這時候的孩子是沒有能力和心智去應付一些突發事情的。而且現在每一個班級都得三四十人,老師也不可能細心照顧到每個學生。
所以,這時候孩子能不能和父母及時積極的交流就變得很重要。
和孩子溝通時不要輕易否定他的想法,一定要耐心的聽他說完,並且設身處地的去引導孩子的情緒,適當幫孩子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久而久之父母會和孩子拉近距離,他會把自己的所有生活都與你分享,慢慢的你會發現孩子和你之間的關係似乎有些「沒大沒小」了,但事實上,這種親子關係是最健康最理想的。這也是我會傳承給小錦鯉的新年禮物。
第三個禮物,信任父母
這個習慣是母親教給我的。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告訴我,不管發生了什麼事,父母都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對於小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是「知道父母會永遠支持我」更讓他安心的了。
我第一次意識到這個問題,是我被請家長了。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被老師請家長。也是印象最深的一次。
當時我小學五年級吧,我的一個好朋友被班裡調皮的男生欺負了,然後我給那個男生揍哭了(我小時候像個假小子,也可能是三國水滸看多了,哈哈)。結果對方告老師了還告訴了家長,對方家長不幹了,高低要找我家長(當時對方家長還不知道揍他兒子的是個女孩)。
我把老師請家長的事跟母親說了。母女第一句話就是安慰我,「不用怕,老師請我去我去就是了,沒啥擔心的。」之後才問我事情的緣由,聽我說完經過母親竟然還笑了。當然她也批評了我,不應該欺負同學,不過對我保護朋友事還給予了肯定。
後來見家長的時候就更有趣了,對方家長當時也冷靜了,見到他兒子是被這我個小姑娘揍哭了的頓時覺得尷尬,之後母親鄭重的道了歉,也「狠狠地」批評了我,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從那之後,我清楚接收到了母親傳遞給我的信號,她是相信我的,我可以和她敞開心扉的坦白一切。
而如今,小錦鯉也要上小學了,我自然也會像母親護佑我一樣護佑小錦鯉,這是我給她的第三份新年禮物。
第四件禮物,抵抗挫折
學會讓孩子抵抗挫折、坦然面對失敗而不被打敗,這是父親教給我的道理。
我小時候因為由爺爺帶大,所以很受寵溺,起初膽子小還很內向,最主要的是怕疼。磕磕碰碰總會哭鼻子。
後來上了小學,父親的生意沒那麼忙了,他也開始注意培養教育我,鍛鍊身體就是重要的一環。
父親開始帶我跑步、鍛鍊,甚至還給我報班學習跆拳道,這在當時可是剛剛流行起來的新鮮事物,全瀋陽也沒幾家,價格也不菲。
這時候的我其實已經不那麼怕疼了,只是還喜歡哭鼻子,不願意接受失敗。
結果一次跆拳道的考核,我成績很不理想,哭了很久。
父親非但沒有像其他家長那樣著急安慰,反而是靜靜的等著我哭累了,遞給我溼巾和紙巾,讓我擦臉。然後一臉笑意的問我,「傻姑娘,為啥哭啊?」
我當時氣得差點兒又哭起來,但還是停住了,翻了白眼沒搭理他。父親好像沒看到似的,眼睛盯著別處,神秘兮兮的湊過來跟我說:
「姑娘,你輸了不冤,我打聽了,跟你一起考核拿高分的那個女孩,其實比你大兩歲呢,她學跆拳道也比你早,身體素質也比你好,你不丟人。她像你這麼大的時候肯定不如你,你哭啥啊。」
聽完父親的話我頓時「豁然開朗」,那一刻真的輕鬆了許多。忽然不再覺得氣餒了,也充滿了幹勁兒。
這件事給我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以至於今後許多事情我都能坦然面對得失,但即便失敗也依然會充滿幹勁兒,繼續奮鬥。這種抗挫折的能力讓我受益終身。
這就是我準備傳承給小錦鯉的第四件禮物。
錦鯉媽咪愛叨叨
30多年恍然而逝,如今我已為人母,父母卻都老了。他們教會了我許多人生道理,但上面這4點卻是我記憶最深刻,也是受益最大的。
明年小錦鯉也馬上要上小學了,她的人生也即將開啟新篇章,而這4個習慣,既是我送給她的禮物,更是我父母教育的傳承。我把它們分享出來,希望也能對寶媽們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