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中國「債奴」一代引關注

2021-01-10 參考消息


資料圖:2011年7月8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一名行人從一家房產中介所前經過。新華社發(胡國林 攝)

參考消息網9月7日報導 走出大學校門幾年後,Jack Dai認為,作為一名中國年輕男士,自己已滿足成功的三個標誌:有一份政府工作,一套公寓房,還娶了妻。但他沒有考慮另一個表面看來並不明顯的因素,這個因素很快成為了阻礙他過上心目中美好生活的攔路虎。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9月3日報導,為了購買上海的那套房子,30歲的Jack Dai背上了巨額的按揭貸款。現在,他每個月要拿出月薪的一半,用來還月供。另外,他還有其他幾項中國中產階級的典型開銷:出國遊、逛街、看電影和下館子。

這名年輕專業人士的這種經歷完全背離了中國的傳統生活方式。Jack Dai的父母那一代人以強大的存錢能力而聞名。但在過去10年裡參加工作的中國年輕城市人成長於豐衣足食的年代,他們對於存錢和花錢的看法與父輩相差甚遠。

家庭債務在中國幾乎被視為零風險。根據蘇格蘭皇家銀行(RBS)的數據,中國家庭債務現在約為15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

然而,這一概況忽視了各種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過去5年中,家庭債務存量增長了2倍。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數據,家庭平均債務額佔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已從2008年的30%升至2011年底的50%。

「我認為,如果你能獲得貸款,那麼你就應該申請貸款。」29歲的上海港船舶檢查員Ray Chang表示,「因為有通脹,錢在變得越來越不值錢,因此現在消費以後償還是明智的做法。」

報導稱,中國年輕人最大的開支是買房,很多人把擁有自己的住房視為結婚的前提條件。根據西南財經大學的一項調查,近90%的中國人擁有自己的房產,遠遠超過全球63%的平均水平。

中國政府一直有嚴格的規定來限制房貸規模。購房者要獲得抵押貸款,必須首先以現款支付至少30%的首付。因此,中國目前面臨的房貸風險遠遠低於次貸危機前的美國,當時美國零首付房貸相當普遍。

但中國新一代專業人士很少能自己拿出這麼大一筆錢。與很多同齡人一樣,Jack Dai和Ray Chang都要靠父母支持才能付掉首付。

除了交首付或者購置其他商品時向父輩求助,中國人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借款選擇。銀行正進入消費者融資領域;小額貸款公司已興起;在線人人貸公司也在蓬勃發展。中國央行表示,目前小貸行業的貸款餘額已突破7000億元人民幣,是2009年末的10倍。

違約糾紛可能最終會走上法庭,但中國法律體系很難執行法庭判決。因此對於執行起來特別難的案子,一些貸款者會求助於王泰夫(音譯)經營的那種討債公司。該公司原本是上海郊區的一家律師事務所。他過去每天從潛在客戶那裡接到一兩單諮詢,如今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接到五六單。

王泰夫拒絕透露他的討債方法,不過他表示,他一般會派4個人討債。與一些競爭對手不同,他不會把欠債者塞進貨車,把他們拉到鄉下,用冷水澆他們。

報導稱,上海的公務員Jack Dai和上海港船舶檢察員Ray Chang都一度認為,隨著薪資的穩步增長,情況可能只會變得越來越好。但政府沒有給Jack Dai漲工資,同時,Ray Chang的公司今年則給他降薪了。在中國,白領員工目前的收入增長速度已降至此次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參考消息》官方網站首頁。網址:www.cankaoxiaoxi.com >>

相關焦點

  • 《金融時報》:中國面臨信貸泡沫考驗
    參考消息網7月10日報導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7月8日刊登署名文章,槓桿資產管理公司總裁加文·戴維斯在文中指出,最近新興市場受到的金融衝擊,在一定程度上源於中國貨幣市場面臨的巨大壓力。目前,貨幣市場已受到控制,但中國面臨的挑戰是長期的而非短時間的。
  • 美國信用評級降級引全球恐慌 美債危機或再次拖累世界
    據8月9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導  美國信用降級激起的風暴8日席捲全球,從澳大利亞到中國,亞太股市一片恐慌,歐美同樣全面下挫,而且這是在七國集團和二十國集團先後誓言「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託市」保證下發生的。債務危機會拖累世界再次陷入衰退嗎?這正成為全球實實在在的擔憂。美國債務危機會拖累世界再次陷入衰退嗎?
  • 鳳凰金融旗下平臺兩次發聲 加大打擊逃廢債力度
    隨著諸多平臺的退出,網貸存量的出清成為了關鍵問題,各平臺出借人維權的聲音也不絕於耳,出借人應當如何維護自身權益成為了當下行業最關注的問題。近日,鳳凰金融旗下網貸平臺鳳凰智信連續發出兩封聲明,受到了業內的關注。為響應監管要求,鳳凰智信自9月陸續停止了新標的撮合交易業務,隨後網絡出現了一些針對鳳凰金融、鳳凰智信的爭議。
  • 2020《金融時報》金融碩士排名,法國高商連續兩年承包前五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以下簡稱FT)6月14日公布了2020年全球金融碩士排名(Masters in Finance Pre-experience 2020),法國高商不僅連續兩年承包前五,歐洲商學院整體也非常出挑。
  • 《金融時報》發布金融碩士排行,SKEMA商學院金融碩士排名全球前3
    本文轉自【美通社】;巴黎2020年6月16日 /美通社/ -- 2020年6月14日,全球著名財經媒體《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發布了備受矚目的全球金融碩士(無工作經驗)2020年度排行榜。
  • 《金融時報》2020商學院排名發布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發布的各項全球商學院排名具有嚴格的甄選標準和多元化的參考指標,被認為是最規範、最權威的商學院排名體系之一,擁有極高的影響力和認可度,可作為商科專業同學選校時的一項重要參考指標。
  • 金融助推「三駕馬車」 中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平衡發展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能,「三駕馬車」對於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可謂舉足輕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面對國內外經濟的複雜局面,「三駕馬車」在以資本市場為代表的金融助力下集體發力,推動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平衡發展。
  • 傳中國購入歐債6000億 被國際大鱷設局做空
    在金融大鱷和國際投行紛紛看空歐元之際,中國卻逆向而動,購買歐債,力挺歐元,勝算究竟有多大?在上月底希臘國會通過緊縮方案之後,歐盟及 IMF救援資金有望到位,希臘債務危機暫時化解,歐元擺脫下跌頹勢,一路上揚。在這一回合中,以中國為代表的多頭似乎佔據上風。然而,歐元上升究竟是一波短暫的行情還是長期的走勢?中國購買歐債有多大勝算?
  • 美聯儲「彈盡糧絕」,美媒:中國或將清零美債,羅傑斯:付出代價
    比如,歷任美聯儲主席中,猶太人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其中就包括保羅·沃爾克、艾倫·格林斯潘、本·伯南克和耶倫等頂級銀行家,以及華爾街金融大鱷沃倫·巴菲特、喬治·索羅斯、吉姆·羅傑斯這些億萬富翁等都帶有鮮明的猶太血統。
  • 金融時報:中國人推崇「英國品牌」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0月21日報導,當盧敏軍提到中國的牛津國際公學時,中國各地的沿海城市向他敞開了大門。他在長江流域的城市——常州設立的寄宿學校和有著數百年歷史的英國牛津大學沒有任何關係,但這無關緊要。聽起來就是一個品牌。中國到處都是聽起來帶有英國色彩的私立中學甚至幼兒園;包括哈羅公學和達利奇公學在內的一些英國私立學校在與中國合作辦學的熱潮中獲得了好處。
  • 疫情防控債發行破千億元 券商多措並舉投入金融抗疫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月底,已有113家企業和機構發行了134隻疫情防控債,發行規模達1177億元。
  • 中國日本為何連續賣掉美債?
    作為美國國債的最大海外持有國,日本在10月份減持67億美元,持有美債降至12695億美元,中國的美債持倉量則減少77億美元至10540億美元,創下2017年1月以來的近四年低位。至此,中國和日本已分別連續五個月和連續三個月削減了美債持倉。
  • 債牛見頂信號?債基集體撒錢 年內分紅超千次
    整體來看,債基收益豐厚,為分紅提供了基礎。  債基集中分紅,引發市場對債牛即將見頂的擔憂。對此,業內人士解釋,兩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繫。  「債基分紅和債市見頂沒有直接關係。」深圳一家公募人士透露,按照行規,債基通常一年要分紅一次,而很多債基是機構定製的,分紅可以免稅。由於去年債基業績比較好,所以更有分紅的動力。
  • 美媒:中國或清零美債,美國不敢賴掉美債,事情又有新進展
    BWC中文網百家號三周前獨家分析提及,隨著美元價值不斷減弱,美債或面臨無人接盤的困境。不出所料,事情果然又有了最新進展。美國金融網站Zerohedge當地時間12月1日報導,在過去的一年中,美國聯邦已舉債超過4.2萬億美元。
  • 《金融時報》發布2020年歐洲商學院排名!法國高商再次蟬聯霸榜!
    1、HEC(金融時報排名第1) 2、INSEAD(金融時報排名第3) 3、ESSEC(金融時報排名第6) 4、ESCP(金融時報排名第8) 5、EDHEC(金融時報排名第14) 6、EMlyon(金融時報排名第20) 7、格勒高商(金融時報排名第28) 8、KEDGE(金融時報排名第34)
  • 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榜單發布 北上深杭成新四大金融中心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榜單發布,「北上深杭」成新四大金融中心由證券時報社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與新財富共同編制的《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隆重發布。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已成為衡量一個區域或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核心指標。本次榜單的發布旨在通過全面研究並比較中國內地各省市在金融競爭力方面的發展現狀與潛力,為各地區金融業發展提供參考借鑑,也是證券時報履行中國主流財經媒體的責任擔當。證券時報常務副總編輯周一在榜單致辭中對本次榜單的評價體系進行了說明。
  • 南方潤元純債債券A/B(202108)
    本基金主要投資於具有良好流動性的固定收益類金融工具,包括國內依法發行和上市交易的國債、央行票據、金融債券、企業債券、公司債券、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超級短期融資券、次級債券、政府機構債、地方政府債、資產支持證券、可分離交易可轉債中的公司債部分、債券回購、銀行存款(包括協議存款、定期存款及其他銀行存款
  • 中國開始持續拋千億美債,外媒:有清零可能,數千噸黃金流入中國
    數據來源美國財政部最新TIC報告其中,截止9月的24個月內,中國共減持了約1663億美債,持倉降至1.061萬億美元,為2017年以來的最低,正如下圖數據所示,中國在今年6月至9月共連續四個月拋售了220億美債,而在此前的3月和4月也分別減持107億和88億美債,這也是在全球央行掀起美債拋售潮背景下,中國發出的美債信號。
  • 首地專項債注資銀行細節曝光!廣東發行100億專項債 4家銀行受益
    今年以來,2000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注資中小銀行備受市場關注。7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首次提出通過專項債補充銀行資本金。10月21日,財政部預算司一級巡視員王克冰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今年專項債券額度3.75萬億元,經國務院批准,前期已提前下達3.55萬億元,剩餘2000億元用於支持化解中小銀行風險的預分配額度已通知地方。
  • 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榜單發布 「北上深杭」成新四大金融中心...
    由證券時報社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與新財富共同編制的《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隆重發布。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已成為衡量一個區域或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核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