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克雷想必出聽說過有關「巨人之路」的眾多傳說,19世紀的某一天,他抬頭看著深達10米的危巖,喃喃自語:「當世界從泥亂開始形成現在的樣子時,這裡無意間漏掉了一小塊碎片,這可能是混亂時代的最後一塊碎片。
「巨人之路」位於北愛爾蘭安特裡姆縣西北海岸,是一條通向大海的巨大天然階梯。這種罕見的自然奇觀被想像成一個巨人的作品,它由頂部被整齊地切掉的柱子組成,石貴興是六角形的,牢牢地埋在海岸上,緊緊地擠在一起。
從空中看,這條黃褐色的石柱堤道在蔚藍的大海中顯得格外突出,令人驚嘆,是什麼樣的自然力造就了這個舉世聞名的奇蹟?
現代地質學家的研究解開了「巨人之路」之謎,白堊紀末期,北大西洋開始分裂,北美大陸與歐亞大陸分離,地殼運動劇烈,火山噴發頻繁,大約5000萬年前,從蘇格蘭西緣的赫布裡群島線到北愛爾蘭東緣,火山暴漲,熔融的玄武巖流從斷裂的地殼中湧出,隨著熱熔巖逐漸冷卻、收縮和結晶,它開始爆裂成規則的圖案,通常是六邊形。
「巨人之路」海岸位於蘇威角和海灣之間,包括低潮區、懸崖、通往懸崖頂部的道路和平坦的土地,懸崖的平均高度是100米,火山熔巖在不同時期溢出五六次,從而形成懸崖的多層次結構。
「巨人之路」是這條海岸線上最具玄武巖特色的地方,大量玄武巖柱子排列在一起,形成壯觀的玄武巖柱子森林,氣勢磅礴,玄武巖柱子的獨特網絡令人難以置信地捆綁在一起,它們之間只有微小的裂縫,地質學家稱這些裂縫為節理,熔巖噴發時產生的節理一般具有垂直延伸的特徵,在沿著節理流動的水的作用下,這些多邊形玄武巖柱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形成。
石柱不斷被海浪侵蝕,在不同高度斷裂,導致臺階凹凸不平的「巨路」出現,給人以「巨路」的想像,它由極不均勻的等邊石柱緊密排列在一起,約有4萬根,石柱的典型寬度約為0.45米,持續約6公裡,由黑色實心石柱組成,石柱多為對稱的六邊形,直徑38釐米至50釐米;也有四面,五面或者八面,石柱的表面和臺階一樣高低,高出海面6米多,最高的可以達到12米左右,其中一些被淹沒在水下或者和海面一樣高,類似的柱狀玄武巖景觀也分布在世界其他地區,如蘇格蘭內赫布裡群島的斯塔法島、中國江蘇省六合縣的齋藤優子山等,但它們沒有「巨人之路」那麼完整壯觀。
隨著時間的推移,「巨人之路」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