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與杭州共建中國幸福城市杭州研究中心揭牌

2020-12-22 新華社客戶端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駱曉昀編輯黃琳

由瞭望周刊社與杭州市委宣傳部等單位共建的「中國幸福城市杭州研究中心」11月18日下午在杭州揭牌。

2007年,瞭望周刊社旗下的《瞭望東方周刊》首開「城市幸福感」調查與評價,迄今已連續14年成功舉辦「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累計推選出了包括成都、杭州、寧波、廣州、長沙等在內的60餘座幸福城市,全國10億多人次參與調查,使「城市幸福感」概念深入人心。

在當日舉辦的2020中國幸福城市論壇上,新華社副社長嚴文斌指出,「中國幸福城市杭州研究中心」將聚合國內外高端平臺資源、研究力量和傳播渠道,通過打造幸福城市優秀案例庫、發布幸福城市年度十佳治理範例和年度治理報告、打造幸福城市治理示範單元等優質、長效項目。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認為,「中國幸福城市杭州研究中心」正式揭幕,為探尋城市密碼搭建了新平臺。一座城市的幸福感,老百姓感受是最直接的,老百姓也是最有發言權的。十多年來,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等機構堅持以市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為標準,推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有力推動了全國各地城市品質的整體提升。

浙大城市學院校長羅衛東教授表示,「在杭州打造『數字經濟第一城』『數字治理第一城』的背景下,開展數字治理在城市的運用、數字治理與市民群眾幸福感的提升等有關城市幸福課題研究是我們這所和城市高度融合的大學的優勢和責任擔當。」羅衛東說。

「中國幸福城市杭州研究中心」的成立,是繼瞭望周刊社聯合廣州共建「中國幸福城市實驗室」聚焦城市大數據研究之後,再次在幸福城市深度研究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

相關焦點

  • 以幸福的名義開啟合作!瞭望周刊社總編輯、黨委書記馮瑛冰一行來訪
    11月19日上午,瞭望周刊社總編輯、黨委書記馮瑛冰一行來校調研中國幸福城市杭州研究中心籌備情況。昨天,2020中國幸福城市論壇揭曉了新一輪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單,杭州連續第14年入選,會上還揭牌成立了中國幸福城市杭州研究中心,該研究中心由新華社瞭望周刊社、杭州市委宣傳部、杭州市拱墅區委區政府、杭州市富陽區委區政府、浙大城市學院五方合作共建。
  • 上海電氣浙江大學共建風電研發中心在杭州揭牌
    【電纜網訊】近日,上海電氣浙江大學風電研發中心在杭州西湖區建華創業園揭牌。研發中心的成立,整合了雙方優勢資源,不僅能夠促進浙江大學在風力發電相關學科的發展和人才培養,提升上海電氣風電技術發展和競爭力,還將推動國家高端海上風電裝備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
  • 幸福杭州我發布——拱墅篇
    城市發展動能更加強勁數字治理全國領先城鄉面貌美麗蝶變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幸福感不斷增強 ……杭州發布聯合杭州各地政務發布特別策劃推出「幸福杭州我發布」主題系列報導每一次改變都貼心備至城市精細治理、人民共建共享這是幸福城市的生動實踐也是幸福拱墅的美好縮影事實上
  • 超聲大數據創新應用中心在杭州揭牌 賦能智慧醫療
    超聲大數據創新應用中心揭牌。 汪旭瑩 攝中新網杭州12月20日電(汪旭瑩)2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超聲大數據創新應用中心揭牌儀式暨掌上超聲創新發展研討會在浙江杭州未來科技城舉行。汪旭瑩 攝據悉,超聲大數據創新應用中心是經國家衛生健康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授權的國家級醫學影像資料庫超聲醫學應用平臺。
  • 浙大城市學院開啟年度星光大課 9位大咖共聚一堂「破解」幸福城市...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陳昊昱 通訊員 郭佳)「數智杭州·宜居天堂」,杭州已連續14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數字賦能治理城市展現出了廣闊前景和巨大潛力,通過數字治理完全可以使我們的城市更幸福一些。2020年,杭州城市大腦研究院、中國幸福城市杭州研究中心紛紛落戶浙大城市學院,如何更好地為現代城市治理、城市幸福研究賦能,成了學校關注的重要命題。
  • 寧波第11次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本報杭州電(記者張昊)昨天,2020中國幸福城市論壇在杭州舉行,現場發布了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系列榜單。寧波第11次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並榮獲「企業家幸福感最強市」稱號。餘姚市、慈谿市、鎮海區、鄞州區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市、城區)。
  • 幸福杭州我發布——臨安篇
    特別策劃推出 「幸福杭州我發布」主題系列報導 展現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 今天推出《幸福臨安我發布!》 「綠色」回歸 幸福在城市裡流淌 杭州西部新城區的獨特風景
  • 數字經濟發布|聯合國大數據全球平臺中國區域中心落戶杭州;2020年...
    數字經濟頭條1、聯合國大數據全球平臺中國區域中心落戶杭州12月7日,聯合國大數據全球平臺中國區域中心在杭州成立。將構建集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校企聯合科技創新能力示範中心。此外,由浙江大學信息技術中心與安恆信息聯合共建的「校園數字安全實驗室」揭牌成立。
  • 共建杭州拳拳之心,融創在錢江新城亮起70萬盞燈與市民一同跨年
    35棟高樓,70萬盞LED,「熱愛杭州 共建杭州」、「美麗浙江 歸心杭州」等城市樂章相繼奏響。光影變幻間,一艘紅船斬浪而來,「建黨百年 奮勇前行」的時代巨幕徐徐拉開,更新萬象,未來可期。
  • 杭州西湖區老舊小區改造圓滿交付,融創助力美好城市共建
    近期,融創與杭州西湖區民政局、杭州易護科技等多方聯合,共同承接了西湖區特殊貢獻老人免費適老化改造工程,在這個清寒的冬日,為城市帶來更多愛與溫暖。  西湖區適老化改造完成,暖心展開城市更新  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在當下快速變化的生活方式和中國經濟發展轉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城市的更新與改造逐漸成為中國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
  • 未來城市發展論壇,獻策杭州未來建設,「城市與未來」未來城市發展...
    10月24日上午,「未來城市發展論壇」在杭州良渚君瀾酒店成功舉行!  論壇由浙江日報社聯合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主辦,浙江日報傳媒有限公司、浙江萬科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承辦,來自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城市大腦、未來社區產業聯盟代表萬科等相關領導專家以及業內媒體人士,參加並出席了論壇
  • 繼杭州、深圳後,國家(中衛)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正式揭牌
    IT之家12月23日消息 據工信部、寧夏回族自治區通信管理局發布,12 月 16 日,國家(中衛)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在中衛 「雲天大會」上正式揭牌,這是繼杭州、深圳後工業和信息化部批覆同意開展國家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的第三個試點城市。
  • ...權威數據參考平臺 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教育評價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陳顯婷 實習記者 陳昊昱 通訊員 王建強)6月12日下午,中國教育在線浙江頻道與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共建教育評價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杭電科技館舉行。
  • 杭州良渚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正式揭牌運營
    5月28日,「杭州良渚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揭牌儀式」 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浙江省中小學生研學教育實踐基地」授牌儀式在杭州舉行。為保護與傳播良渚文化,打造權威優質文創平臺,浙江省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杭州良管委下屬國有企業杭州美麗洲實業有限公司合資設立杭州良渚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公司以「資源+平臺」、「研學+文創」為核心,致力於發展成為擁有世界文化遺產良渚品牌授權的文創資源整合者、推動浙江研學產業大發展的創新推動者和以投融資方式打造浙江大文創產業的積極實踐者。
  • 遙望直播產業園揭牌,助推中國(杭州)直播集群優勢
    作為電商策源地的杭州,在2020年的這個春天,也迸發出了電商直播的新動力。4月28日,由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政府主辦,杭州未來科技城管委會、杭州遙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杭州)直播電商產業基地發布會暨遙望直播電商產業園揭牌儀式,在未來科技城舉行。「直播電商行業要繼續發展前進,也需要有引領產業技術創新的『新基建』,而『新基建』就是今天揭幕的直播電商園區。」
  • 青島獲評「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11月18日訊 今天下午5時許,在杭州舉行的2020中國幸福城市論壇上發布了「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單,青島成為10座入選城市之一。這是繼前不久榮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十強榜、經中央文明辦複查確認保留全國文明城市稱號並被通報表揚之後,青島獲得的又一殊榮。
  • 央媒再次集體聚焦杭州:數位化讓城市更幸福宜居
    起步於2016年,杭州城市大腦目前已建成覆蓋公共運輸、城市管理、衛生健康等11個重點領域的48個應用場景和168個數字駕駛艙,日均協同數據1.2億條。中國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大腦技術總架構師王堅說,通過城市大腦,城市管理者可以合理配置公共資源,作出科學決策,提高城市治理效能。
  • 江浙滬城市「大洗牌」,杭州兩區「聯手」,有望成為中心城市
    在地區內,有著眾多城市,杭州、上海、寧波、蘇州、南京等城市,都有著各自的發展優勢,並在經濟實力上不相上下。在不斷發展的當下,在江浙滬地區中,經濟中心也在不斷地轉移。城市的發展也受到巨大的影響。而在杭州,如果有兩區「聯手合作」,將會給江浙滬地區的城市帶來「大洗牌」,更有可能成為經濟中心城區。
  • 杭州,彰顯「數字」「幸福」「宜居」特色,奮力展現「重要窗口」的...
    在國家發改委《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杭州綜合排名第五,被選取為世行營商環境參評備選城市、全國營商環境首批創新試點城市。二幸福是杭州的品牌,共建共享幸福城市禮讓斑馬線作為全國唯一一座連續14年獲得「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的城市,杭州著力打造人民的幸福城市,確保新增財力三分之二以上用於民生,確保高質量完成每年10件民生實事,讓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更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