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對我們永遠是「能者多勞」,如何拒絕他的這種觀念?

2020-12-17 山西1哥

山西1哥其實不太明白,為什麼要拒絕「能者多勞」這一觀念。相反,我覺得應該去扭轉「多勞吃虧」這一觀念。過去,我們會批評不勞而獲的人,但當下,不勞而獲已經幾乎沒有可能。

第一,我們為什麼要工作?

這個問題任何人都可以回答,不工作就無法生活。那麼,我們想不想生活的更好?廢話,誰不想生活的更好?那麼,怎麼樣才能生活的更好?估計這個問題多數人都沒有認真想過。

作為一個過來人,我的經驗就是多勞。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比如我們在工地搬磚,搬一塊一毛錢,誰搬得越多,誰的收入就越高。收入高了,生活就好了。

「能者多勞,多勞多得」,這是職場的普遍規律。

第二,我們為什麼會懷疑多勞多得?

拒絕領導「能者多勞」的核心,在於懷疑「多勞多得」。確實,表面上看起來,多勞不一定多得。

比如,還是以搬磚為例,一開始,我們都在用手搬,每塊磚一毛錢。但後來,我們發現使用一種工具效率會更高,這時,領導也發現了,他就會把勞務費降低到每塊磚8分錢。再後來,來搬磚的人越來越多,他就又把勞務費降低到每塊磚6分錢。

再比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許多事情是不能計件的。這樣,我們並不能,領導也無法以此來衡量每個人的勞動付出並做出準確的計價。於是,我們開始會懷疑領導的誠意,認為領導是在畫餅,認為領導是在玩「套路」,從而把領導塑造成我們的對立面。

這其實是我們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

第三,我們要相信「能者多勞,多勞必多得」

許多事情我們做了,表面上看起來我們的工資收入並沒有增加,但自己通過多勞而收穫的能力,卻讓我們忽略了。為什麼別人可以舒服的少勞?為什麼領導就看見我,使勁地使用我?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力,每個人又必須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混日子好混,但混得結果我們承擔不起。

舉一個例子。我們都參加過別人的婚禮,但幾乎所有的人,只有自己著手去籌辦一場婚禮的時候,才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別說這場婚禮辦得如何出彩,光就一些傳統程序、對客人的迎來送往就夠麻煩的了。這中間的套路和禮數,也只有婚禮主管最為清楚。

這說明一個道理:見事多沒用,還得經事多才行。經事,就是做事,凡事自己做了,才能明白遇到什麼樣的問題怎麼辦。這個過程,省略不得。

所以,多幹事是好事。領導讓多幹事是給我們機會。這個機會把握好了,也許一時我們會很辛苦,也沒有相應的收入報酬,但能力是自己的,誰也拿不走。

總之,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簡單描述為:多勞=增加歷練機會=自我提升=自己更加值錢=未來能賺更多的錢。

別怕能者多勞,而且要認真地勞,用心地勞,著眼未來,比什麼都來的實在。

相關焦點

  • 領導用「能者多勞」額外加工作,我開玩笑說了4個字,領導沉默了
    於是便去找領導要個說法,領導卻笑呵呵地回答說,讓你多幹活是對你的信任,給你鍛鍊的機會。畢竟是能者多勞嘛。這時我實在是覺得這有些不像話,頭也沒抬,嘟囔地戲謔了一句,多勞多得?這倒是一時間讓老闆啞口無言。在職場生活中確實有可能有這樣的事情,那些勤勤懇懇幹活的人工作越來越多,反而工資卻普普通通。
  • 職場如何聰明地避免能者多勞?——改變往往需要從觀念上轉變開始
    所以在職場中我認為就說我們光會工作其實是不夠的,還要學會如何聰明地工作,如何聰明的工作,當然包含很多方面了。比如說你不光要學會工作,還要學會如何向領導匯報你的工作。這個話題我在上一篇內容剛剛講過,上個禮拜又比如說你不光要會工作,還要學會挑重點的工作來做,挑那些能夠出亮點的工作來做。
  • 「能者」就該多勞?如何解除職場道德綁架?
    基本上在每一個公司都會有一個「萬能膠」,這個人的薪資一般般,但是人緣通常特好,時常就會聽到,這裡哪裡的同事呼喚他。全公司基本上每一個崗位的工作,他都能插上一手,看起來隨時隨地都在為公司做貢獻,但實際上正經業務卻始終「麻麻地」,有時候想專心做自己的事,卻被硬塞其他的工作,好處沒見著,能者多勞這句話卻聽的耳朵都起繭了。其實,所謂的能者多勞不過是用來道德綁架的枷鎖,公司請你來,是要做好你的本職工作的,而不是來做「萬能膠」的。
  • 奉行「能者多勞」,往往會逼走優秀員工
    「能者多勞」,看上去像是對能者的肯定和誇讚,卻在職場中成為了很多人的痛。 起初,能者因為「多勞」會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認可,獲得一定的滿足感。但久而久之,在「能者多勞」的觀念驅使下,能者漸漸變得疲憊不堪。
  • 領導:「能者多勞」,聰明人不會當面回應,都悄悄做這3件事
    這種情況在職場上非常正常,職場人忙的忙死,閒的閒死,特別是職場新人,總會收到領導和同事布置的新任務,還美名曰「能者多勞」。這種「能者多勞」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職場新人應該什麼事情都攬下來嗎?還是一氣之下離職?要知道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先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 你可以是能者,但不必多勞
    請不要用你的多勞成為別人懶惰的藉口而在我的認識裡,能者未必要多勞,多勞者也未必是能人。能者與多勞沒有必然的聯繫,所謂多勞者就應該多得,至於獲得什麼不重要,或許是友情、親情、物質上的回報等,但這種多勞不應該成為別人不想做某事的陳詞濫調的藉口。記得剛上大一時,班主任為了更好地管理班級,第一節課就是選班長和其他各種職務。在我的認識裡,班長應該是班裡最忙的一個人,結果出乎我預料,他不緊不慢,而且還很悠閒。
  • 聰明人被要求能者多勞後,都會採取這三種做法,體面又不吃虧
    01 《奇葩說》:能力越大所以就應該多幹活? 能者多勞是大家常說的事情,每當有困難,很多退縮的理由就是能者多勞,讓有能力的人上。那麼,能力越大就該多幹活嗎?
  • 能者就應該多勞,多勞就一定多得?馬斯洛理論戳破職場最大謊言!
    在職場工作中,想必大家都深有體會,通常幹活幹得最好的,身上都有很多任務和工作,並不只做屬於自己的本職工作,而且多半還是只領取公司付給他本職工作的薪水,老闆和管理層美其名曰「能者多勞」,這其實就是一種"鞭打快牛"的現象,但我們說,想要馬兒跑,怎麼可能不給他吃草呢,不但要餵足了草料,還得餵上好的料
  • 《小婦人》片段寥寥數語構成一幕愛情經典,喬為何拒絕勞裡的愛?
    貝思微笑點頭,目送他遠去,臉上泛起紅暈,轉瞬卻滴下淚珠。「天哪,貝思愛上了勞裡!」喬大驚失色。想到勞裡,喬也臉紅了。「要是他不愛她,會是多麼可怕啊!他一定得愛貝思,我得讓他這麼做!」喬趕忙為貝思打算,她認為「只要我們其他人不擋道」,勞裡也一定會喜歡貝思的,而「由於除了自己外,沒有人擋道」,她覺得「應該儘快把自己處理掉」,於是決定離家躲避。
  • 同事幹的活越來越少,我幹的越來越多,如何拒絕這種惡性循環?下
    為什麼領導只欺負你?為什麼同事也欺負你?為什麼下屬更欺負你?原因就一個:你不懂拒絕!如果你想有高水平的拒絕術,想成為人際關係的高手,請點擊右上方【關注】小枝職場,並私信我們加入拒絕實戰群,從零開始教你具體操作!
  • 怎樣拒絕領導介紹他的朋友過來推銷保險?
    對於熟人,我們拒絕起來糾結反覆;熟人,只是相對陌生人而言,熟人中有的是真的熟人,也許是同事,也許是親戚,也許是朋友;有的熟人不過是熟人的朋友,熟人的介紹而已;不管哪一種,拒絕都不是簡單的拒絕,都要給予彼此都能接受的理由或者藉口;探頭不見低頭的熟人,拒絕總是會糾結反覆,拒絕起來更多會考慮日後的見面不尷尬!
  • 日本如何應對「過勞死」和超時工作
    其實,有過勞死的國家豈止限於日本一國。但我們還是說回日本。安倍晉三對於日本經濟的恢復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不是一定要以過勞死為代價呢?2018年,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過一個典型的過勞死案例:一位女記者在一個月內共加班將近160個小時,最終在自己家中因為充血性心衰而去世,年僅31歲。
  • 如何能讓孩子做事情不磨蹭,有時間觀念?
    本期溧陽家校共育主題是:如何能讓孩子做事情不磨蹭,有時間觀念(上)。本期講師:呂敏,貴州師範大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碩士畢業,中國共產黨黨員,溧陽市溧陽市燕湖小學數學教師兼心理老師,2019年獲得中科院心理諮詢師證書,汪小西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成員。
  • 克勞德·香農講述他是如何創新的
    它我們提供了一個罕見的窗口,能夠窺見這位天才科學家是如何抽絲剝繭來逐步解決問題的。創新者的特質Shannon 首先談到的是創新者應具有的若干特質:首先,最明顯的是訓練和經驗。不管你處於任何領域,你都應該具有該領域基本的理論素養。其次,有一定量的智力和才能。你至少應達到普通人的智商,才能比較好地完成工程或研究。
  • 能者多勞卻不能多得,多少人才是被逼走的,調動二線員工的積極性
    終於有一天,該同事忍不住向領導抱怨:「什麼事都讓我做,真的忙不過來了」; 領導淡淡說了句:「能者多勞嘛,其他人也沒你能幹啊,你就辛苦一下了」。 小A氣得無語,只好辭職! 雖說「能者多勞」,但「多勞多得」的現象就很少了,這對多勞的人是不公平的。
  • 樹立正確觀念,拒絕「月經羞恥」
    他說,光明正大發給同學們,為的是告訴她們來生理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不用覺得害羞。(12月15日,沸點正能量)在相關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楊老師從箱子裡拿出衛生巾光明正大的發給女同學,同學們也沒有覺得害羞,直接接過,這樣的事情每周都會有。
  • 把「能者多勞」變為「能者多得」
    「能者多勞」是我們在生活中常常聽到的一句話,意思是能力強的人要多做事,「能幹」的人要多承擔一些工作。在社會生活中,很多人已經習慣了這種思維。在幹部管理上,有些領導幹部也隨大流,在安排工作的時候總是習慣讓能力強的幹部擔負任務重、難度大的工作。
  • 不論工作多努力,上司永遠不滿意?警惕那些被動攻擊型領導
    每每想到她的新領導,她都覺得上班真累。用她的話說,這個新領導真的是「一言難盡」。仔細詢問才知道,她和現任領導的關係非常緊張。平時幾乎無話可說,即便是溝通工作,她領導也永遠沒有說過曉琳一句好。其實曉琳工作能力還是不錯的,而且對自己要求很高,做事認真。
  • 以賽亞·伯林:猶太身份的困境如何啟發了他的自由觀念
    在譯林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新版《自由及其背叛》中,收錄了墨西哥著名歷史學家恩裡克·克勞澤(Enrique Krauze)所撰寫的前言《先知以賽亞》,為我們講述了以賽亞·伯林如何從自己的身世困境中出發,逐漸地向人類貢獻了二十世紀最具洞見的思想聲音。
  • 我們永遠懷念他
    我們永遠懷念他 2020-09-09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