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後,海防官兵終於找到了這位無名烈士的名字!

2020-12-14 中國軍網

62年後,終於找到無名烈士的名字!

■沈曄 齊永輝 王浩權 李懷坤

前不久,東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舉行莊嚴而特殊的立碑儀式,經該旅官兵多方尋找,一名60多年來無人知曉的烈士有了名字。

墓碑坐落於東臺山島,原是座無名烈士墓。東臺山島是東海深處的一座小島,與西臺山島隔水相望,面積不足2平方公裡,為福建省內距離大陸最遠、公海最近的駐防島嶼。

海防戰士打掃無名烈士墓地。

「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勳永垂不朽。」烈士無名,偏居海島,但人民從沒有忘記。往返漁民常來瞻仰,時不時會燒些紙錢、饗些酒水。駐守在西臺山島的東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海防一連官兵,也會在每年清明節,乘船來到一水之隔的東臺山島,祭奠這個無名烈士。

去年6月,該旅政委和官兵一起上島祭奠無名烈士。墓碑上「無名烈士之墓」幾個字,深深刺痛官兵的心。「讓無名烈士有名,讓英雄故事傳頌。」旅領導隨即安排時任一連指導員閆蒙蒙開展烈士尋訪工作。

官兵開展尋訪烈士工作,這是向百姓了解情況。

根據資料顯示,原東臺山島駐軍於1976年撤防,島上老百姓也逐步搬離。時至今日,許多信息早已丟失,想要找到幾十年前犧牲的一名烈士,一時之間根本無從查起。

閆蒙蒙帶人尋訪島上百姓,又聯繫了許多以前上過島的老兵,只是幾個月過去,事情並沒有什麼進展。「烈士犧牲的時間已經過去了這麼久,應該沒這麼容易找到,但一定不能放棄。」一籌莫展之時,他暗暗給自己打氣。

多方打聽許久,閆蒙蒙終於在一次偶然機會,聯繫到了一位在東臺山島服過役的老兵鄭宗輝。

鄭宗輝提供的消息,讓眾人精神為之一振:「當年在島上當兵時,班長曾給我講過無名烈士的故事,記得烈士叫邱貴生,應該是福鼎人。」閆蒙蒙立即帶人乘船下島,趕往老兵所說的福鼎市。

「我的哥哥就是在烈士犧牲的那次颱風中由海軍接生的,所以起名叫海兵!」在下島途中,閆蒙蒙和一位船員聊天,又收集到重要信息。經過詢問得知,這位船員哥哥的生日是公曆1958年9月4日,這會不會就是烈士的犧牲時間?

烈士親屬向軍地領導展示革命烈士證明書。

「1958年9月4日,強颱風『葛瑞斯』從福建沙埕登陸。」之後查到的颱風相關資料,印證了那位船員提供的線索:蘭桂森,男,福鼎市管陽鎮乾頭村人,1958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為原3649部隊230支隊32分隊戰士,同年9月在沙埕鎮臺山島抗擊颱風中不幸殉難犧牲。

「1958年9月」

「颱風」

「臺山島」,

時間、事件、地點幾條重要信息高度吻合,同時「貴生」「貴森」發音也十分相似,這會不會就是當年的那位烈士?事情一下子有了巨大的進展。

《閩東烈士名錄》記載的蘭桂森的事跡。

不久,閆蒙蒙又帶人來到福鼎市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局,翻開《閩東烈士名錄》,烈士蘭桂森的名字赫然在列:蘭桂森,福建省福鼎市管陽鎮乾頭村人,1958年3月入伍,同年9月,在臺山島因抗擊颱風不幸殉難犧牲……

被歲月塵封的木質烈屬光榮牌匾。

幾番打聽,一行人來到了烈士蘭桂森家裡。信息反覆對比核實,終於確定了:東臺山島上的無名烈士就是蘭桂森!

然而,讓人悲傷的是,烈士的父母及兄弟四人均已過世,目前家中同輩僅有弟媳一人。

官兵和家屬了解情況,這是烈士蘭桂森的弟媳雷菊香老人。

經過了解,大家還原了烈士犧牲前後過程。1958年3月,21歲的蘭桂森響應國家號召,參軍入伍,來到偏遠的東臺山島,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

「晴天無雲八級風,坐船上島膽吐空。」臺山島遠離大陸,島上自然環境十分惡劣,但這嚇不倒一腔熱血的蘭桂森,紮根祖國海防線的信念從未動搖。

1958年9月4日,颱風「葛瑞斯」登陸福建沿海,蘭桂森迅速與戰友展開抗擊颱風工作。但在蘭桂森返回排房轉移重機槍時,屋內房梁突然倒塌,正砸在蘭桂森的身上……

蘭桂森犧牲後,因為家庭路途遙遠,受到當時交通和家庭條件等多方限制,蘭桂森的家人多次想上島祭奠,均無法成行。幾十年來,這個事成了一家人心中的痛。

「當年,家人收到桂森犧牲消息,一家人悲痛不已,老母親更是哭的肝腸寸斷。」在烈士家中,烈士弟媳雷菊香老人回憶往事頻頻拭淚:「多年之後,蘭桂森父母先後離世,走之前都反覆囑託一定要去桂森安葬的地方看看。」

「真是多虧了你們,才讓我們能夠兌現老人遺言!」閆蒙蒙一行到來,他們才終於得知蘭桂森的墓地具體所在地。一家人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蘭桂森的侄子蘭進田,更是緊緊握著閆蒙蒙的手不放。

家屬登上烈士安眠的海島。

此時,距離蘭桂森犧牲已經過去了將近62年。英雄魂歸有處,清明節前,連隊重新請人製作墓碑、修繕周邊。墓碑莊嚴,黑底鏡面,居中靠上是紅色五星,下面一列金色大字非常醒目「蘭桂森烈士之墓」。

蘭桂森烈士之墓。

蘭桂森烈士之墓。

蘭桂森烈士親屬來到烈士墓前。

官兵為烈士墓地敬獻花圈。

軍地攜手尋英名,億萬軍民贊英烈。尋訪過程中,部隊官兵、地方政府、退役老兵、萍水相逢的群眾,都表現出一種超乎尋常的激動和熱情,竭盡所能提供幫助,參與搜尋。

經軍內外十多家媒體刊發後,在軍地引發強烈反響,全網閱讀量達到2.5億人次、點讚及留言20餘萬條,登上了微博熱搜,掀起了尊崇英雄、緬懷英雄的熱潮。

官兵在烈士墓前集體默哀。

「尋找烈士名字,就是尋找我們心中的精神豐碑。」該旅政委李保衛說,「我們莊嚴舉行蘭桂森烈士立碑祭掃儀式,就是要深切緬懷烈士,學習他們為祖國海防事業獻出寶貴生命的捨身壯舉和英雄事跡。」連日來,該旅還將學習蘭桂森烈士事跡煥發出的熱情和動力,轉化為備戰打仗、訓練執勤的實際行動。

來源:中國軍網

作者:沈曄 齊永輝 王浩權 李懷坤

責任編輯:孫智英

相關焦點

  • 追蹤|章丘籍無名烈士家人已找到,將進一步確定身份信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傑近日,多年來義務為無名烈士尋親的「中國好人」、「安徽好人」年介濤發布了兩名山東濟南籍烈士尋親線索,兩名烈士均犧牲於淮海戰役。兩名烈士之一,名叫袁之均。其信息如下:山東章丘人,17團2連戰士,1948年12月在淮海戰役中犧牲,(轉97師),安葬地在安徽懷遠縣五區陳莊。「我從中華英烈網上查到,章丘烈士英名錄中有一個叫袁志君的,男,1947年10月入伍,可能和袁之均是同一個人。」基於多年為烈士尋親的經驗,烈士名字同音不同字的情況時有發生,年介濤由此推斷。
  • 巴黎無名烈士墓前的沉思
    凱旋門下,是無名烈士墓。沒有墓碑,只有地上長方形石板上鐫刻的一行銘文:「這裡安息著一名為祖國犧牲的士兵」。疫情暴發前,每天都有大量遊客在墓前默哀、獻花。而今天,只有我一人,面對墓前跳動的長明火,陷入沉思。2016年11月11日,士兵在法國巴黎凱旋門下的無名烈士墓旁站崗。
  • 找到了!這位山東籍「烈士」還活著!如今99歲的他五世同堂
    從2008年開始,退伍老兵張景憲開始為村中的無名烈士找家。11年的時間裡,他寄出了1000多封信,截至目前,已經為19位烈士找到了家。而「活烈士」閻壽光的名字,曾經也一直在他的烈士名冊上。張吉華,是蓬萊當地的一名攝影師,已經為閻壽光老人拍攝了10年照片。而她也成為了這次能夠找到「活烈士」的關鍵人物。「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網上看到了張景憲公布的菏澤戰役烈士名單,名單裡,居然有一個自己熟悉的名字,閻守光,守衛的守,而這位老爺子他叫閻壽光,並且是一個村的,蓬萊市區閻家莊,現在是蓬萊北溝鎮閻家村。」
  • 97歲老人看護無名烈士墓數十載:世代講好他們的故事
    3月31日,在江蘇省泗洪縣家中,老人邱德平回憶起數十載義務看守無名烈士墓的情形,對很多細節記憶猶新。臨近清明,臧餘年正在打掃無名烈士墓。 劉林 攝「解放後,時間久了,有村幹部以為這些是無主墳,想平了種莊稼,我據理力爭,終於將這幾座烈士墓保存了下來。」邱德平生於1923年,已經97歲的她精神矍鑠,表述清晰。
  • 跨越70年時空,貴州66名烈士終於找到親人
    貴州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將為烈士尋親、幫烈士回家視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和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在全國首次以政府部門牽頭、社會組織參與、新聞媒體合作、志願者隊伍輔助的形式開展為烈士尋親活動。目前,已為66名烈士找到親人,實現跨越時空的團聚。
  • 這兩位淮海戰役烈士的家人,你們在哪
    年介濤供圖      烈士是一個民族的脊梁和靈魂。近日,多年來義務為無名烈士尋親的「中國好人」「安徽好人」年介濤發布了兩名山東濟南籍烈士尋親線索,兩名烈士均犧牲於淮海戰役。年介濤希望能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幫兩位烈士尋找到親人。如果您有相關線索,可向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反映,以便幫助烈士回家。
  • 兩名濟南籍烈士尋家人,一位在章丘一位在歷城
    其信息如下:山東章丘人,17團2連戰士,1948年12月在淮海戰役中犧牲,(轉97師),安葬地在安徽懷遠縣五區陳莊。「我從中華英烈網上查到,章丘烈士英名錄中有一個叫袁志君的,男,1947年10月入伍,可能和袁之均是同一個人。」基於多年為烈士尋親的經驗,烈士名字同音不同字的情況時有發生,年介濤由此推斷。
  • 美軍無名戰士墓,衛兵24小時站崗不間斷,至今已守衛83年!
    美國阿靈頓國家公墓建於1864年,這裡安葬著美軍從一戰到阿富汗戰爭中陣亡的官兵,大約有30萬名烈士長眠於此。在阿靈頓國家公墓中有一處美軍無名戰士墓,衛兵24小時站崗不間斷,也是這個公墓裡唯一一個二十四小時有戰士站崗的墓。
  • 烈士紀念日丨寸步不離地守護,馬不停蹄地找尋
    年介濤是陳集鎮的一名退休職工退休後義務參加陳集鎮革命遺址普查工作↑ 年介濤在家裡核對烈士信息。↑ 年介濤在胡劉烈士陵園裡對比完善後的烈士碑文信息。在2013年陳集鎮將無名烈士墓遷移到胡劉烈士陵園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在烈士墓裡發現寫有烈士名字的磚塊或印章復原了18位無名烈士姓名↑ 年介濤將新復原姓名的烈士信息告訴碑文雕刻者
  • 昔日新四軍戰士在這裡血染沙場,如今120名烈士與村裡人同守山川
    1944年10月,新四軍五師38團3營、45團2營及新四軍河南遊擊兵團,在爬頭寨與漢奸、土匪展開了3天3夜的激戰,最終殲滅敵人。戰鬥中,新四軍38團八連連長樊明德等100多名官兵壯烈犧牲。爬頭山海拔六百多米,隱藏於群山之間,三面懸崖,不易攀爬。當地老百姓為防土匪搶劫曾在山頂築石為寨,人稱爬頭寨。
  • 山東「烈士尋親」倡議發出48小時:已幫7位烈士找到家!
    其中任守忠、徐慶功、姚樹田、王玉春、張登雲、許化水、白玉檏7名烈士已找到家鄉和親屬。  臨沂六旬老人奔赴菏澤祭奠嚎啕大哭 找了70年的大伯終於找到了!     白慶瑞的情緒再也繃不住,嚎啕大哭起來  「大伯,我終於找到你了!沒有辜負父親對我的託付,我來看你了!」
  • 東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官兵討論如何跳出「淺閱讀」
    東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官兵討論如何跳出「淺閱讀」來源︰解放軍報責任編輯︰劉上靖2020-11-28 06:50 數字化時代,如何跳出「淺閱讀」——東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官兵關於提高閱讀質量的討論
  • 遼寧60歲老人輾轉8個省份 為400多位烈士找到親人
    一封來信調動各方力量查閱走訪,反覆推敲,最終確認109位烈士名字今年3月,貴州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收到一封尋親信和一本小冊子,冊子上記錄有抗美援朝烈士名字、籍貫等信息。這些信息,楊寧收集整理了5年。5年前,楊寧在走訪解放錦州烈士陵園時,聽說陵園還安葬著五六百名抗美援朝志願軍烈士。這些烈士都是一人一墓,當年立下的墓碑經過幾十年的風雨侵蝕,有些已經字跡模糊。楊寧一塊一塊地查看後,發現貴州籍的烈士十分集中。「我把墓碑上的名字和籍貫一一記錄下來,再找來陵園的原始記錄核對。」
  • 3名志願軍烈士的親人,全部找到!
    3名志願軍烈士的親人,全部找到!牽動著很多人的心中午,我們推送了文章福建漳州籍烈士林水實的親人已於昨晚找到烈士親人激動地表示「謝謝黨和國家沒有忘記犧牲的烈士」
  • 志願軍烈士尋親服務團:想幫助72位內蒙古籍烈士尋親
    終於找到親人了2017年,經修繕並重新開放的朝鮮安州和開城兩座志願軍烈士陵園,最早迎來了來自中國的志願軍烈士家屬。他們在陵園裡尋找自己前輩的時候,發現烈士陵園英名牆上鐫刻著一萬多個志願軍烈士的名字。這些葬身異國的志願軍烈士60多年來,從沒有來自祖國的親人祭拜過,而這些烈士的家人卻不知親人葬在何方。為烈士尋親的強烈願望,促使他們把英名牆上的烈士名單拍成錄像,帶回祖國。
  • 60歲老伯幫400多位烈士找到家人:久而久之,他們都像是我的親人
    一封來信調動各方力量查閱走訪,反覆推敲,最終確認109位烈士名字今年3月,貴州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收到一封尋親信和一本小冊子,冊子上記錄有抗美援朝烈士名字、籍貫等信息。這些信息,楊寧收集整理了5年。5年前,楊寧在走訪解放錦州烈士陵園時,聽說陵園還安葬著五六百名抗美援朝志願軍烈士。這些烈士都是一人一墓,當年立下的墓碑經過幾十年的風雨侵蝕,有些已經字跡模糊。楊寧一塊一塊地查看後,發現貴州籍的烈士十分集中。「我把墓碑上的名字和籍貫一一記錄下來,再找來陵園的原始記錄核對。」
  • 魂兮歸來,為英烈接力找到「家」
    核實烈士信息。尚草泉攝學習英烈事跡。尚草泉攝「找到了!找到了!他立即跑到旅史館庫房,在一個資料盒裡找到了《烈士登記冊》,翻開第3頁,上面赫然寫著「馬世賢」這個名字。《烈士登記冊》上明確記載:馬世賢,河南省洛陽縣海資區北前海資村人(現河南省孟津縣朝陽鎮),570團三營機槍連戰士,1951年3月入團,1951年4月25日犧牲……經過進一步比對、核實,蔣德紅最終確定第七批歸國志願軍烈士馬世賢生前所在部隊應為「志願軍64軍190師570團三營機槍連」。
  • 德政碑裡的明代漳州府海防同知趙紓
    (1622年),山西太原府平定州樂平縣人趙紓赴任漳州府海防同知(相當於今副市長職務),為官僅4年。這位趙紓有何「德政」,留名漳州大地?筆者把這四通碑文連在一起思考,謎團漸漸理清。發現碑文講的是明朝中葉海防力量隨朝廷腐敗衰落而一落千丈。
  • 南京市和宜賓市聯手為烈士尋親 70年後,烈士倪進宏與妹妹終「相聚」
    2020-03-30 09:15圖文來源:金陵晚報南京市和宜賓市聯手為烈士尋親70年後 烈士倪進宏與妹妹終「相聚」清明節前夕跨越70年,當她看到三哥倪進宏的烈士墓碑照片時,百感交集,淚如泉湧。記者連線四川省宜賓市珙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任大海。他說,由於2019年「6·17」地震使得原珙縣烈士陵園地面建築全部損毀,包括倪進宏在內的29座烈士墓受到不同程度損壞,災後重建委員會決定,將29座烈士墓遷至新珙縣烈士陵園統一管理和保護。
  • 犧牲75年後,他的名字鐫刻在人民空軍英烈牆上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公眾號 作者:王達 責任編輯:任爽犧牲75年後,他的名字鐫刻在人民空軍英烈牆上馮達飛烈士。資料圖片在空軍英烈牆上增刻馮達飛烈士的姓名。記者 王達/攝11月3日,伴隨著響亮的鑿刻聲,鐫刻著迄今為止人民空軍犧牲空勤人員和飛行員名字的英烈牆上增加了3位烈士的名字——馮達飛、餘旭、彭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