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邊境線上,充滿了各種連想像都觸及不到的風景,這裡因遙遠而聖潔,因遙遠而孤獨,因遙遠而迷人。從遠方而來,來到遠方,帶著一顆初心,帶著驚喜,讓我們感受這遠古而聖潔的邊境線上,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那美得令人懷疑的風光……
【線路】
拉薩—羊卓雍措—浪卡子—打隆宗遺址—相達草場—普姆雍措—庫拉崗日雪山—九層公子塔—拉普溫泉—卡久寺雲海—洛扎大峽谷—傑頓珠宗遺址—洛扎古碉樓群—措美—哲古草原——打拉日雪山—曲卓木沙棘林—拿日雍措—準巴峽谷—鬥玉珞巴民族村—列麥—扎日—加查—澤當
覺拉,想像與糧倉同行
人們常用香巴拉來形容一個理想的地方,覺拉就是這樣一個好地方。物產豐富,土地肥沃,百姓勤勞,糧食滿倉。「覺拉」藏語意為「山頂上的寺廟」,因覺拉寺修建在一座山頂上而得名。
覺拉平均海拔比錯那縣城低好幾百米,氣候溫暖,陽光充足,適宜耕種。從縣城到覺拉一路向下,海拔遞減,植被和農作物也越來越豐富,一路不同的風景,給人不斷的驚喜。
每年的六七月,沿著從縣城到覺拉的路走,會看到油菜花、苜蓿花、豌豆花依次而開,花香和麥香相互糅合。行走在這麼繁盛的味道中間,讓人不得不如痴如醉。而八九月,是當地收割的季節。在現代化機器的耳濡目染下,當我看到這裡的收作方式還那麼傳統,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的現實。渾厚的勞動號子聲、柴油機帶動脫粒機的轟鳴聲和用棍子打場的聲音響徹山谷,滿是一派歷史畫卷中的繁忙景象。
因此,充滿想像力的當地群眾,根據氣候特徵,把覺拉稱作「拉薩」,又把另外兩個比較有特色的行政村扎洞村、德吉村分別稱作「成都」和「昆明」。
扎洞寺與釋迦牟尼的淵源
扎洞寺是扎洞村的中心,又和嘎布頓旦佛塔(一寺一塔)雙雙在當地聞名遐邇。扎洞寺又叫「扎同寺」,全名為「扎西通門寺」,位於扎洞河北岸,始建於公元1489年,創寺人為江央曲吉扎巴活佛。
扎洞寺原建築有五層,現在保存比較完整的有底層建築和第四層阿嘎爾拉康。這座寺廟的壁畫保存得比較好,內容主要是全套的釋迦牟尼傳記。把釋迦牟尼降生、出家、成佛直至圓寂等重要的場景都展現出來了。加上壁畫的線條規整,色彩豔麗,所以成為扎洞寺最具文物和藝術價值的遺存。
阿嘎爾拉康是典型的「四柱八梁」建築,替木及梁柱上隨處可見精美的彩繪及雕刻圖案,主要為吉祥八寶圖和人們的生活場景,刻畫得栩栩如生,讓人有身臨其境感。
嘎布頓旦佛塔始建於公元1327-1386年,傳說建塔人崔西欽布朗嘎蘭覺出生於覺拉鄉,是蓮花生大師的後裔。這個名字很長的人在八歲時,夢見一個仙女對他說:須在扎洞河畔建一白塔,以降服妖魔,保佑一方平安。到了十八歲,他便四處化緣,最終修建了這座白塔。白塔共有七層,傳說白塔奠基之時,人們在塔身四面八方埋藏有寶塔八尊,各層之內埋藏有盔甲、兵器、糧食、茶葉、酥油及各色綢緞等。第三、四層塔身的四角八面內供奉藥師八如來,第五層內供奉《甘珠爾》等經書。這是一個壇城(曼陀羅)狀的白塔,造型雄偉,結構穩固,因此也成為當地的標誌性建築。
每年的藏曆正月十五,十裡八裡的群眾乃至拉薩的群眾都會來到這裡來朝拜求佛。尤其是忙了一年的農人,特別是婦女,放下一切惦念,從很遠的地方騎馬或走路來參加這一年一度的盛會。他們常會帶著酥油、青稞酒等貢品,來這裡為家人祈福。同時還有當地和遠方的商販藉此機會來兜售商品。屆時桑煙繚繞,佛號陣陣,人頭攢動,好不熱鬧。
德吉村比它的名字還幸福(德吉在藏語中是幸福的意思),這裡農田肥沃,灌溉方便。村子裡還有一個十多畝的蘋果園,由於地處扎洞河邊,土壤為河積沙壤土,腐殖質含量高,加之地處海拔3700米的高原,紫外線強烈,光合作用充分,出產的蘋果含糖量很高。不過,因為產量有限,只限量外售,運氣不好的話,只能對著人家的蘋果咽咽口水了。
九子湖,女孩的愛與恨
從錯那縣去浪波鄉肖站的路上,有九個湖,他們相互連接,但誰也看不見誰。水是一樣的水,仿佛母親的血液,流淌在孩子們的心間。關於九子湖,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一位活躍在西藏、印度和不丹十分著名的商人叫羅布桑布,他不僅長得英俊瀟灑,而且風流倜儻。有一次,他把一大批從漢地運來的茶葉運到印度,回來的時候運回了大量的皮毛、藏藥材和飾物等,途經肖站附近,遭遇暴風雪,馱運貨物的牲畜全部凍死了,自己也躺在雪地裡奄奄一息。幸好被路過此地的仙女納金看到,她把羅布桑布帶到一個山洞裡,然後偷偷地給他送吃送喝。就這樣日久生情,納金愛上了羅布桑布。納金的八個妹妹發現了姐姐的秘密,不但沒有報告給嚴厲的母親,卻都不約而同地喜歡上了羅布桑布。為了表達愛意,也為了感謝納金的救命之恩,羅布桑布把自己的護身符——一個藍色的寶石給了納金,妹妹們因此心生妒意,怨恨姐姐。當母親知道了女兒們的事情後,十分震怒,一甩袖子,九個女兒就變成了九個大大小小的湖。因為互相憎恨,他們相互不能見面,但他們心連心,又訴說著彼此的孤獨。
據說只要有緣,就能在納金湖裡看到那個巨大的藍寶石。納金一直把這顆愛情信物藏在懷裡。每年的7-8月,滿山杜鵑怒放,九個湖被擁在花叢中,如同一個個待嫁的姑娘。
這裡盛產紅景天,這是一種毫不起眼的花,就像一個瘦弱的姑娘頂著一個小花環,但是由於高寒缺氧、乾燥少雨、晝夜溫差大、無汙染等特殊自然條件,紅景天含有很多人體所需營養元素,而且具有抗高原反應、抗衰老等特效,是國內外公認的營養佳品。當地姑娘把紅景天的根泡在水裡喝,不僅可以解渴,還可以滋養皮膚,還有一絲淡淡的清香。老人們說,那是羅布桑布給九仙女的養顏秘方,仙女們不想獨享,所以傳給當地的姑娘們。
【主要景點】
羊卓雍措:位於西藏山南市浪卡子縣,拉薩西南約70公裡處,與納木措、瑪旁雍措並稱西藏三大聖湖。
普姆雍措:位於西藏山南市浪卡子縣城東南方向58.4公裡處,與羊湖相擁,湖邊有雪山圍繞著的神山庫拉岡日山。
庫拉崗日:位於西藏山南市洛扎縣境內,號稱西藏中部地區「四大神山」之一。海拔7538米,屹立在喜馬拉雅山脈中段的主脊線上。
九層公子塔:位於西藏山南市洛扎縣色區區政府所在地南面約600米處,賽卡古託寺,藏語意為「為公子而建的九層城堡」,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卡久寺:位於西藏山南市洛扎縣拉康鎮背後名為「佳普晉」的雲霧繚繞的山巔上,距縣城75公裡,是公元七世紀蓮花生大師閉關七年之久的修行之地。
洛扎大峽谷:位於西藏山南市的南部,切入喜馬拉雅山脈山體中,是溝通西藏與不丹的重要通道。
哲古草原:位於山南市措美縣縣城東北部50公裡的哲古湖旅遊景區,平均海拔4600米。草場總面積為322多萬畝。
曲卓木沙棘林:位於西藏山南市錯那縣曲卓木鄉,沙棘林遮天蔽日與地貌對比鮮明,每一棵沙棘樹都有著上千年的生長歷史。
鬥玉珞巴民族村:從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城往東途徑加玉鄉、準巴鄉到達鬥玉鄉,珞巴族如今這一僅有語言沒有文字留存的古老民族的後裔依舊會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天空之下。
文/羅洪忠 圖/羅洪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