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夜梟
我國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製造業的貢獻。特別是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我國隨著這股製造東風順勢而起,開始進入快速發展的時代。
然而如今,曾經肩負起興邦重任的製造業,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據數據顯示,我國存在2000萬以上的高級技工缺口,大量企業長期存在用工荒的問題。後繼無人,正是當下製造業最真實的寫照。
對於愛情麵包論,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如果放在製造業當中,也同樣試用。近年來,「工匠精神」成為了出現在大眾面前的高頻詞,工匠精神代表著堅定執著,代表著願為事業付出一切,不計較個人得失,堅持數十年如一日的做著同樣的事,只為自己所專注的事業。
然而,在宣揚工匠精神的同時,我們卻似乎忽視了製造業最本質的問題。一般來說,只是培養一個熟練工人,至少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而如果是培養一個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級技工的話,至少需要10年以上。10年的辛勤付出,換來的是什麼?是超越996的工作時長?還是勞苦的工作?還是與普通辦公室員工同樣的收入?麵包尚未滿足,又談何工匠精神呢?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曹德旺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這一代人以進工廠為榮,而現在的年輕人羞於進工廠。年輕人寧願送外賣、送快遞,也不願進工廠,網際網路公司要招大學生,兩三千元都願意進,福耀四五千元的工資都招不到人」。薪資待遇較低,社會認知偏差,正是目前國內製造業深陷用工荒最主要的原因。
作為全球公認的製造業強國,德國製造業的蓬勃發展,自然離不開技師們的工匠精神。不過在德國,技工的收入水平要高於全國平均收入水平,技校畢業生的工業也普遍比大學畢業生要高。而當中的一些高級技工,收入水平更是遠高於普通白領,甚至超過了大學教授。
同時,由於德國技工收入水平較高,加之行業需求量大,每年都有超過50%的初中畢業生放棄了繼續讀書深造的道路,而是選擇進入職業學校學習。同時,全社會對於技工也是十分尊重,彼此之間只有職業之分,並無太大差別。
也正是因為如此,德國製造業才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地保持工匠精神,讓德國製造得到全世界的認可。日本同樣也是如此,在日本,掌握任何特殊技能的工人,都會被稱為「匠人」,不論是何職業,都能夠享有很高的榮譽和地位。
國內技工們的工資,著實有些過低了。即便是成為了高級技工,每月的工資也不過六七千元左右,而對於這些已經步入中年的人來說,這樣的收入,顯然很難養活一個家庭。尤其是面對當下過高的房價,想要為自己或是子女購買一套房子,無異於是天方夜譚。
看看製造業普遍存在的低薪,再看看網際網路、金融等行業驚人的吸金能力,在如此鮮明的對比下,又有多少技工能夠堅守工匠精神呢?因此,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想要解決製造業的困境,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從業者的待遇,否則一味的強調「工匠精神」或者批判現代年輕人的「金錢至上」的思想,都是徒勞的。
本文由大話企業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