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末閒來無事,小編就和大家談談如何培養烏龜與寵主之間的互動性。
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烏龜的的生活習性。烏龜即草龜是水陸兩棲爬行動物,屬水龜的一種,進食是在水中進行的。喜歡棲息在淺水中,中午陽光溫暖時會爬上岸曬背。烏龜每年隨著氣溫的降低從11月中旬起至次年3月下旬屬於冬眠期,4月份開始隨著氣溫的穩步升高會慢慢甦醒並活動。由於緯度的差異造成 各地域氣候不同,冬眠的時間可能會略有差別。正常情況下,龜在15攝氏度以下慢慢停食開始進入冬眠狀態,當水溫緩慢回升至15攝氏度以上時開始攝食。
龜的抗寒性較好,一般只要水溫不低於4℃就能安全越冬。正常室溫不會低於這個溫度,但如果龜缸放置在陽臺或龜龜養在室外水池中的就要注意了,尤其是北方的龜友們,一定要做好防寒措施(可在龜缸中安裝加熱棒,設定好恆溫溫度)。
烏龜喜愛群居,膽子特別小、對周圍環境出現的突然變化或陌生生物靠近會有明顯的警惕性。如果突然改變它們的飼養場地或容器,往往會由於不適應環境而出現停止進食的現象。另外剛從冬眠中醒來的烏龜膽子也是很小的。因此,無論是新購來的小烏龜還是剛從冬眠中醒來的龜,必須要通過過人為幹預使它降低對陌生環境的警惕性,使其慢慢適應,一般有如下幾個步驟:
1、環境布置
小烏龜放入龜飼養容器後,不能隨意更換容器,以免龜難以適應。容器內的設備布局不要經常變換位置,若面積大的烏龜缸應布置水陸兩棲形式,儘量模擬野外生存環境。陸地部分可以提前栽植一些野草或鋪一些苔蘚,面積較小的容器可在水中撒一些直徑1至2釐米的鵝卵石,另還要布置一個曬臺或歇腳臺(撿大一點的石塊即可),便於烏龜遊泳累了後的攀登上去休息。另外如果缸是放置在室內的,應裝有曬背燈和照明燈。
2、緩慢的主動接觸
剛放入缸中的小烏龜,在前兩個星期,應在缸中設置一個躲避洞將龜會自行爬進去。由於龜易受驚,對振動、觸摸都非常敏感,對比較大的突兀的聲音也能感知到。所以,各位鏟屎官應經常緩慢觸摸龜,不定期的用軟毛刷為其清洗身上的汙物,使它們逐漸適應與寵主接觸,減少對人類的陌生和恐懼感。
3、誘導進食
新購入的龜由於對環境比較陌生,最初兩個星期內一般不主動進食,膽子更小的可能會龜縮在一角,沒人打擾的時候才會稍微活動。這個時候可在飼養缸內放一些新鮮的魚肉、蝦肉碎塊等烏龜愛吃的食物引誘它們開食,如果當天不吃就及時清理掉,次日再投喂,只要有耐心不出半個月即可主動進食。
4、培養它對環境的認知和接受
待烏龜開始自主進食後,每天在它們進食的時候在旁邊靜靜的觀察,此時烏龜也能看到你,久而久之,它就會適應主人的存在了。進入到這個階段後,鏟屎官們可以用鑷子夾取點烏龜喜歡的食物進行誘導性、挑逗性的餵養,持續一段時間後,龜龜們會對主人的投餵方式形成條件反射,互動性就會慢慢的形成。餵孰了以後,各位寵主們每天可以用手指輕柔地撫摸烏龜的脖子,它們會很享受的。
5、形成規律性
烏龜進食要做到定時定量,每天互動的時間、清理的時間、換水的時間、曬背的時間、遛彎的時間等都要形成一定規律性。這樣烏龜們更容易接受新的環境和主人。
要想培養好它們的互動性,首先要確定烏龜是健康,另外要花耐心精心飼養是必不可少的。另外烏龜是有應激反應的,我們在誘食、撫摸、挑逗時動作不宜過大,以防嚇到它們。目前小編的三隻水龜(兩隻草龜,一隻南石)互動性都很強,每天一看到我後小腦袋都會伸出水面要吃的。現在每天小編拿鑷子、手指、裝食物的盒子在它們面前晃悠,它們都會伸頭觀察並尾隨走動,樂趣橫生。
小編再跟大家普及一下,龜是不可能像貓狗一樣會認識主人的,平時表現出來的互動性只是一種自然的條件反射(巴普洛夫的條件反射原理),是它們對環境和周圍事物的一隻認可和接受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