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心補
凝神定氣,健康在五行
婚姻成敗在於努力和用心
戀愛是一件美妙的事,但它的美妙程度,是否強大到足夠維持一段戀愛關係,以至於長久呢?為什麼很多夫妻看起來很般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關係卻越變越差;然而有些伴侶看起來不般配,卻越來越幸福?
人們選擇婚戀對象,一般都是看個人因素,通常是設定若干個硬指標,什麼學歷以上、什麼年齡以下,有時還會描述一下自己的性格特徵和對對方性格的期待。其實這些都是在選「人」,而不是選「關係」。但是,最近一項針對11000多對夫婦的薈萃研究揭示了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關鍵因素——選擇的人沒有建立的關係重要,該研究刊登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
行為模式比個人因素更重要
加拿大西部大學的首席研究員兼心理學家薩曼莎·喬爾團隊應用人工智慧技術,針對往期43個、以戀愛關係為核心的研究項目,從11196組情侶入手,應用了直接定量分析的方法,統計了大約60多個因素,包括像激情、互相支持、衝突、年齡、收入、受教育程度、權力等等。為了確保數據可信,其中43%的被研究對象還被在間隔了一段不短的時間後重新訪問了一次。
所有這些因素被分成了兩類,一類是描寫個人的因素,比如性格特點、年齡、收入、受教育程度等;一類是在這個關係中的行為模式,比如是否支持對方、是否信任對方、有沒有愛。但研究發現,個人因素對幸福感的影響遠不及持續戀愛的行為模式,即他們如何互動,以及每個人對互動的感受。
結果顯示,最有力的預測因素是伴侶之間隨著時間的推移所建立的關係。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所經歷的關係的質量,在預測夫妻幸福方面超越了個人的特徵。喬爾說:「關係變量的預測性,是個體差異的2~3倍,這表明我們更渴望的是某種關係。與某人建立關係的動力——共同的處事原則,彼此的幽默感,共同的經驗,比構成這種關係的具體個人要重要得多。」
美滿的婚姻並非來源於精心挑選
研究人員對婚姻關係成敗最重要的指標進行了排序,最終總結出預示婚姻是否幸福長久的五個重要指標:感知到伴侶的承諾,即感覺到伴侶希望關係永遠持續下去;彼此感恩或欣賞;性愛和諧;感知到對方的滿意程度;雙方吵架頻率在可接受範圍內。
雖然這幾個因素相對獨立,但並不能分開來看,因為研究者們發現,實際上,各個因素之間的聯繫,遠比單獨的一個因素要重要得多。喬爾在一份聲明中說,保持融洽和諧的夫妻關係,有益於提升雙方的幸福度、健康水平及工作效率,也有益於培養出適應能力更強的孩子,具有重要的家庭和社會意義。
美滿的婚姻既不是精心挑選的結果,也不是命運的安排,而是一種「契約體制」。人們的認識誤區在於,總以為「選對」是最重要的。殊不知,選擇很重要,但是在你反思選擇之前,應該先問問自己,是不是已經為關係的構建做出了充分的努力。行為模式是在相處的過程中,通過每一次互動,湧現出來的東西。
擁有一段美好的感情,重要的似乎不是一定要找到那個「完美」的伴侶,或者是要改變自己現在的伴侶,而是要完善戀愛關係本身,用心維護,讓它變得越來越牢固,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