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的迴響
——歌曲《東方紅》創作前後
■錢均鵬 黨捷睿
在中國,有這麼一首歌,它誕生於黃土高原,被改編和廣為傳唱後,不僅創造了演唱人數和演唱次數的紀錄,還曾搭乘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飛向太空。這首歌就是《東方紅》。
東方紅 太陽升
在黃土高原的梁梁峁峁上,人們總是習慣用歌聲來抒發情感。每當東方露出晨曦,黃土地上便會響起粗獷豪放、熱烈率直的歌聲。「一個在那山上,一個在那溝,咱們見不上個面面,招一招手……」陝北的溝溝壑壑限制了人與人地域間的交往,卻阻隔不了原生態的民歌在大山間迴蕩。
1903年,在陝北佳縣張家莊一戶窮苦農民家裡,李有源出生了。家境貧寒的他只念了幾個月私塾就回家當了放牛娃。雖然生活艱難,但在放牛時,他總是帶著書本,一有空就念念寫寫,對著大山唱信天遊。聽著溝底山羊的叫聲、圪梁上吆牛的嘶喊,他練就了「攬羊嗓子回牛聲」,不但能唱民歌,還能寫一些民歌。
1935年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打土豪、分田地,窮苦人翻身做了主人。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黃土地上的老百姓開始過上了好日子,紛紛用歌聲表達對共產黨和毛主席的擁護。李有源也編了一首歌:「千年的鐵樹開了花,窮苦人翻身當了家。毛主席領導咱鬧革命,昔日牛馬坐天下。」
1938年,我國著名音樂家安波等人將流傳於西北的民歌《芝麻油》填上了新詞。「騎白馬,挎洋槍,三哥哥吃了八路軍的糧……」填上新詞的歌,名叫《騎白馬》,契合了全民抗戰的心聲,很快便在陝甘寧邊區傳唱開來。
1942年5月,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文藝要為工農兵服務」。李有源覺得自己以前是受苦的農民,新社會使他翻了身,就想寫一首能反映像他這樣的勞動人民心聲的歌。但接連寫了好幾首,他都不滿意,總覺得不能完全表達內心的感受。
初冬的一個早晨,李有源起了個大早,挑著擔子進城賣菜。當他爬上一道山峁峁時,一輪紅日噴薄而出,照亮了陝北高原,也照亮了他的心。他突然想到,毛主席和共產黨不正是驅散黑暗、給人民帶來光明的紅太陽嗎?咱老百姓世世代代受苦,眼下好日子才開頭,不就像這眼前旭日東升的光景嗎?於是,他情不自禁地用《騎白馬》的調子唱出了頭兩句:「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他又想到,自從佳縣解放,人民翻了身,日子一天比一天強。要不是毛主席的好領導,哪有老百姓的今天?於是,他又接著唱出「他為人民謀生存」這一句。但最後一句卡住了,一時想不出來。他挑起擔子往縣城走,邊走邊想。當他走到城牆根前,看到牆上寫著「毛主席是中國人民的大救星」時,心裡一下子豁亮了,這不正是自己心裡想說的話嗎?於是,最後一句歌詞也編了出來:「他是人民大救星」。
就這樣,第一段有了。他又寫出了第二段、第三段……既有敘事,又有抒情。因為第二段後面的歌詞都是反映老百姓響應邊區政府號召,移民開發荒山、追求幸福生活的,所以歌曲起名《移民歌》。此後,李有源的侄子、農民歌手李增正也改編和多次演唱這首歌。
從《移民歌》到《東方紅》
1944年2月,作曲家馬可隨延安魯藝秧歌隊來到佳縣慰問演出。當演出隊歸來準備休息時,突然從窗外傳來「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的歌聲。這曲調熟悉、歌詞新鮮的歌聲一下子吸引了大家。他們循著歌聲找過去,看見一個青年農民正站在一群老鄉面前教唱。這個青年就是李增正。經過李增正的引見,馬可在第二天見到了李有源,了解了這首歌的創作過程,並記錄下歌詞。
不久,馬可在延安《解放日報》上撰文《群眾是怎樣創作的》,介紹了李有源和他的侄子李增正如何編寫《移民歌》,並刊登了歌詞。
1944年秋末冬初,文藝工作者公木、孟波、劉熾、於藍等在各地收集民歌時,將這首在當地廣為傳唱的《移民歌》收進了《陝北民歌選》一書。此時,歌名還叫《移民歌》。
1945年9月,為響應中央「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方針,公木、劉熾與魯藝師生60餘人組成「東北文藝工作團」,從延安起程前往東北。
抵達瀋陽後,文工團決定組織一場文藝晚會來宣傳黨的政策。在籌備過程中,公木、劉熾、高陽、田方等人著手改編《移民歌》,作為晚會的重頭戲推出,由公木負責記錄、整理。其中,第三段「共產黨,像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哪裡有了共產黨,哪裡人民得解放」是公木在行軍途中寫的詩《出發》中的句子。公木還將第一段歌詞中的「謀生存」改成了「謀幸福」。新歌詞完成後,作曲家劉熾在《騎白馬》小調基礎上對速度、節奏、唱腔等都做了相應的加工,並把歌名由《移民歌》改成《東方紅》。這首歌在晚會上一經演出,便立即在人民群眾中引起了極大反響。
從「謀生存」到「謀幸福」
從《移民歌》到《東方紅》,李有源是最早的編寫者和傳唱者。在傳唱過程中,參與改編並知道姓名的就有李增正、馬可、公木、劉熾、高陽、田方等。正如李有源自己所說:《東方紅》不能說完全是我一個人創作的。那是許許多多熱愛毛主席,熱愛共產黨的幹部和群眾集體創作的。
《東方紅》不僅是人民集體創作的結晶,也是人民情感的真摯表達。從最早的「他為人民謀生存」改成「他為人民謀幸福」,見證的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人民,不只是為了謀生存,更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要建成一個嶄新的中國。正因為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正因為「毛主席,愛人民」「共產黨,像太陽」,所以人民才會自發地讚頌毛主席「是人民大救星」「是我們的帶路人」,才會自發地歌頌共產黨「照到哪裡,哪裡亮,哪裡有了共產黨,哪裡人民得解放」,才會經久不息地傳唱《東方紅》。
1949年10月1日,當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莊嚴時刻,奏響的背景音樂就是《東方紅》。1957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開始播放由編鐘演奏的《東方紅》。《東方紅》隨著廣播,響徹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樂曲《東方紅》伴隨著衛星升入太空,讓全世界都聽到了中國的聲音。
走進新時代,這首誕生於黃土高原民間音樂沃土,表達人民樸素心聲的歌,又通過民歌新唱等形式被演繹為多種版本。《東方紅》唱出了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帶領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永續奮鬥的信念和決心,必將穿越時空,成為永恆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