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珂
8月11日, 「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 在中國美術館開展。展覽共展出作品550餘件(套),表現了脫貧致富,生產建設,教育醫療,扶貧救災,抗疫與復工等主題,其中大部分為中國美術館館藏作品。
展覽選展了部分來自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作品。還囊括了特邀的一批表現脫貧攻堅、抗疫與復工題材的繪畫、雕塑、書法、篆刻、攝影的最新創作作品,力圖多角度呈現新中國成立以來脫貧攻堅歷史進程。
齊白石 農耕圖(農耕)
紙本設色 中國畫 69×52.7cm
1952年 中國美術館藏
陸儼少 教媽媽識字
紙本設色 中國畫 78.6×52.1cm
1956年 中國美術館藏
劉文西 祖孫四代
紙本設色 中國畫 119×96.6cm
1962年 中國美術館藏
董希文 千年土地翻了身
布面油彩 油畫 77×143.5cm
1963年 中國美術館藏
本次展覽精彩紛呈。齊白石的中國畫《農耕圖》筆墨簡括,意趣豐饒,畫中憨態可掬的水牛,頭戴鬥笠身披蓑衣埋首扶犁的老農,將齊白石的故園情思和赤子情懷娓娓道來。陸儼少的中國畫《教媽媽識字》設色清雅,張弛有度,描繪了一個親切感人的農村掃盲場景。劉文西的中國畫《祖孫四代》是新中國現實主義水墨人物畫經典之作,四代人同框,代表著一代又一代的希望和嚮往。董希文的油畫《千年土地翻了身》採用寫實主義繪畫語言,表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西藏獲得解放,雪域高原從此翻開了歷史新篇章。
毛本華 王剛 鮑璐 郝米嘉 焦裕祿
布面油彩 油畫 220×400cm
2009年 中國美術館藏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文藝是要為人民畫像、為時代立碑。作為國家美術館,如何在黨的領導下積極做好以美扶智,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時代命題。就整體而言,此次展出的作品以各具特色、各顯神採的藝術形象歌頌、弘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脫貧攻堅中湧現出的人物、事跡、風貌與精神。這些作品源自生活,生機勃勃,是現實性與藝術性的有機結合,更是美術家們以大美化育大眾的歷史見證。
展覽共分九個篇章,呈現在中國美術館1、3、4層展廳及戶外雕塑園。第一篇章以「生產勞動」為題。第二篇章以「建設、教育、醫療、救災與新貌」為題。第三篇章以「脫貧攻堅·影像記錄」為題,通過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影像紀實,以70餘件攝影作品直接反映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脫貧攻堅之路。第四篇章以「脫貧攻堅·書法篆刻」為題。第五篇章以「抗疫復工·繪畫雕塑」為題。第六篇章以「民間美術助力鄉村振興」為題,主要展出中國美術館收藏的160餘件民間美術作品。第七篇章以「中國美術館扶持地方文化建設·西藏青海唐卡」為題。第八篇章以「中國美術館扶持地方文化建設·松溪版畫、榮昌陶瓷」為題。第九篇章以「中國美術館近5年扶持地方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為題。
據悉,本次展覽將展出至10月11日。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張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