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電商要不要大力做?這家品牌內部展開了一場大論戰!

2020-11-25 騰訊網

文 | 中童傳媒記者 莫多

「雙11」的狂歡正在熱火朝天地上演,天貓、淘寶、京東等線上電商平臺一時間成為各大母嬰品牌的「秀場」,折扣、禮包、卡券、爆款秒殺、最低價...等輪番的營銷轟炸,撩動了多少消費者的心弦——誰能在價格的誘惑面前不動心呢。而在消費者這一片「買買買」的狂歡背後,電商平臺「千萬億」計、各大品牌狂銷業績飆升的繁榮景象格外璀璨,而那些掩映在繁榮背後線下實體的落寞,在映襯之下,顯得愈發觸目驚心。

在一段時間以來,「線上電商VS線下實體門店」的二元博弈「論調」就一直存在,電商蠶食客流、線上滋生竄貨亂價...等現象,使得處境愈發艱難的實體門店視電商為「水火不容」,「雙11」這個電商「風頭無兩」的日子更是加劇了這種對立感乃至仇恨感。

筆者也注意到這種對立、仇恨不僅付諸於口號「還我河山」,而且也實踐於行動「線下門店同頻大促,與電商比拼最底價。」——「兩虎爭雄」的戲碼著實精彩,至於孰勝孰負,時間尚早,這個筆者在後面會重點關注。

文/莫多

今天的文章將從筆者「觀摩」的一場某母嬰品牌內部舉辦的「雙11應不應該做」的討論說起,討論之中,各方觀點交織,支持、反對、審慎、擔憂......頗具代表性,某種程度也是母嬰品牌在應對「雙11」電商狂歡時的一種典型。

「一家歡喜幾家愁」

「後臺鍵盤一弄,商品信息上架電商平臺,品牌在線下就涉及到上萬家門店,物料能否及時到位是一個大考驗。」當品牌是否要大力參與「雙11」這個話題被老闆拋出時,「反對」聲就立馬響起。

負責倉庫、物流的主管首先發言,從物料補給、運輸等角度提出自己的疑惑。「雙11時,我們加班加點的清點訂單、發貨;雙11過後,如果消費者退貨,又得加班加點的處理退貨。」

「消費者在雙11的購物行為大都是衝動消費,吭哧吭哧的買回去,大把大把的退貨經常有。」

「雙11」訂單多、物流壓力大,發貨、退換貨等問題的繁瑣程度、難度更甚以往,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是前線的物流人員還是後方品牌的倉儲分管人員,都有理由投出反對一票。

物流的吐槽剛結束,品牌業務員就反映了下面經銷商的「躁動」:「品牌在雙11電商平臺搞促銷活動的話,一些在雙11之前就已經補好貨的經銷商、門店紛紛要求補差價、補贈品,有些渠道商甚至要求再次補貨,如果他們在雙11中銷量沒有上來,回過頭來還要要求廠家解決庫存問題。」

要求補差價的行為不止會引發渠道商的躁動,消費者何嘗不是,一旦發現自己買的產品雙11節日前後價格跳水嚴重,就會不滿,如果品牌方處理不力,就會引發消費者對品牌的「怨言」。

價格大降的行為本身就有傷品牌,「白菜價,得不償失,是在用低於成本的價格在搞促銷,吃力不討好。」

最受傷的當屬終端門店了。

品牌的培訓負責人講述了自己在門店的遭遇:自從品牌產品上線電商平臺,但凡遇到節日大促,就能感受到門店老闆、導購惡狠狠的「敵意」。

「飯做好了,打走了廚子」、「卸磨殺驢」...在門店眼中,線上搞大促的品牌無異於「負心漢」「白眼狼」,品牌的市場基礎,經過一線門店的辛苦培育,在一場「雙11」中就被瞬間收割走了。這樣的擔憂似乎也情有可原。

在一片反對、擔憂的聲浪中,不難看出,品牌的「雙11」只是「一家歡喜幾家愁」的電商「獨樂樂」。

 更可怕的是沒銷量、沒績效

比起擔心物流繁瑣、渠道的積怨,這家品牌所面臨的更嚴峻的問題是:銷量沒有起色。

「十月份的銷量差,公司員工的績效少的可憐,如果雙11沒有行動的話,這種情況只能更慘。」在這家品牌的老闆看來,雙11正是一個難得的契機,幫助品牌衝刺銷量,緩解前兩個月淡季的不力表現,當然,這也是幫助員工增加績效,增收的有效方式。

「雙11、電商的強勢,已經成為一股洪流,無論品牌還是經銷商、門店都逃不掉,既然避不開,就勇敢應對,方案確定了,就堅決執行。」當然,這場討論的結果似乎不用多疑,於這家品牌而言,比起來自內部外部的抱怨、憂慮,銷量的多少、電商倒逼下生死存亡的思考權衡更重要。

疫情衝擊下,對於某些品牌來說,「生存」的焦慮感在這一年將格外強烈,他們卯足了勁渴望在長達半月之久「雙11」中打一個翻身仗,彌補「黑天鵝」侵掠中失去的東西,同時衝刺一下任務量,過一個餘量很足的「冬天」!

我們注意到很多羊奶粉品牌都參與了此次的「雙11」,佳貝艾特、蓓康僖、倍恩喜、藍河、合生元可貝思、朵拉小羊、和氏、羊羊100、歐鉑佳、可瑞康、卡洛塔妮、聖特拉慕、智冠、BUBS、百躍、紅星美羚、明一天籟牧羊、悠滋小羊、維愛佳、美力源、聖唐乳業、貝拉米、歐能達、歐仕達等主流羊奶粉品牌都在預售階段表現亮眼。

「雙11」第一波預售結束,線上激戰正酣,各羊奶粉品牌的表現如何、不同品牌有怎樣獨特的「雙11」營銷策略,他們又是如何克服阻礙、紓解渠道與消費者擔憂的呢?《中童觀察》將會持續給予關注。

點個在看,2020發大財

相關焦點

  • 「雙11」交易額達11億,這家企業如何玩轉新零售?
    交易額相當於5家大型超市 成立於2011年的上海鯤馳貿易發展有限公司,目前主要為國內外知名化妝品集團提供綜合性電商解決方案。每年的「雙11」「雙12」以及電商平臺製造的其它各種購物節,都是這家企業最為忙碌的時刻。尤其是今年的「雙11」,其實早在10月31日就開始了第一波預熱。
  • 抖音電商在雙11迎來成人禮
    2020年4月1日,抖音電商的野心與羅永浩一同完成直播首秀,宣告抖音能夠獨立完成電商閉環。羅永浩直播售賣的22款商品中,有12款來自抖音自建的電商平臺「抖音小店」。 在6月字節跳動內部「CEO面對面」活動上,張一鳴明確表明要做支付,也要做電商。將抖音電商提升到公司級戰略高度。
  • 慕思雙11的「非典型」品牌路線
    這裡面包括高端品牌慕思寢具。對它而言,過去雙11並沒有那麼重要,因為其產品注重線下定製和高體驗——這必須在線下門店進行;現在環境變了,自2020年初以來,慕思大力擁抱了瘋狂點燃的直播電商,甚至因其大膽的創新和思考走在了許多電商企業的前面。
  • 今年雙11,購物中心不再是電商的「工具人」!
    而京東雙11期間,超20000個品牌在京東超市成交額同比翻倍增長,13173個國產品牌成交額增速超2倍,205個老字號品牌成交額翻番。截至11日21時49分,太平鳥天貓渠道全品牌零售額破10億 GXG 單品牌電商雙11業績突破4.15億 馬克華菲 雙11銷售額破4億
  • 阿里巴巴說了一年多的「新零售」,在雙 11 都做了什麼?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11 月 11 日晚「我覺得新零售剛剛開始,應該說新零售開始一個初步的演示。我們提出來新零售整個商業思想一年以後,我們把我們正在嘗試的一些東西,通過雙 11 這個場景,做一個展示。」
  • 又一電商平臺「倒下」,雙11「吸金「260億,創始人捲款跑路
    每年的雙11,早已成為全國最為火爆的消費購物節,很多平臺及商家就趁著這天湧入的巨大流量而大賺特賺,阿里、京東、拼多多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雙11也成為三家電商巨頭「火拼」的重要時刻。事實上,除了三大電商平臺以外,其他各種類型的電商平臺也會在這一天推出各種「優惠」活動,「讓利」消費者。
  • 進入電商主播的直播間,一雙品牌運動鞋需要「幾步走」?
    東方網記者王旭11月29日報導:2.9元買頭繩收3元好評返現卡、品牌運動鞋直播間「骨折」甩賣……電商的迷惑行為究竟圖啥?品牌商逐鹿各大電商節,背後竟有神秘推手?電商這些年,買買買這件事情,前所未有的複雜起來。
  • 今年618,直播電商三國殺的第一場公開戰役?
    眼看又要618了,京東app已經換上618的標識,阿里也對商家發布了作戰地圖。今年阿里對618的重視更甚從前。據天貓官方透露的消息,今年報名參加618的品牌已超10萬家,是去年的兩倍;而折扣商品超過1000萬款,與去年雙11持平。
  • 網際網路出海 3.0 時代:我在東南亞做電商,雙 11 時後悔備貨少了
    2018 年以來,隨著阿里、騰訊和京東在東南亞電商領域完成布局,雙 11 的戰火從中國燃向了東南亞,雙 11 數據也成為了中國商品和品牌出海東南亞的 " 風向標 "。其中,電商增長了 63%,在 2020 年達到 620 億美元。這種 " 逆勢反轉 " 集中反映在雙 11 的交易數據上。從平臺方發布數據來看,雙 11 當天,Shopee 共計售出 2 億件商品,Lazada 則有超過 4000 萬用戶和 40 萬個品牌和賣家參與,這些數據無疑再次彰顯了東南亞網際網路經濟的繁榮。
  • 雙11直播電商萬億級爭鋒:「貓狗獅拼」明槍暗戰 商家自播不輸...
    「軍功章」無疑要頒給淘寶直播以及阿里整體的內容化戰略。 京東同樣不遺餘力。直播電商對於京東而言,定位依舊是集團級的戰略業務。在如今淘寶、快手兩分天下的格局外,京東直播要走的是差異化打法,即走泛娛樂路線,將直播定位為「營銷場」,同時力推商家自播等。
  • 天貓雙 11,奢侈品牌如何破局爆發?
    就在雙 11 期間,11 月 6 日,阿里巴巴集團對外宣布,與歷峰集團共同投資奢侈品電商平臺 FARFETCH,FARFETCH 也將同步入駐天貓奢品頻道(Luxury Pavilion)集成運營,這一舉措,再次顯示了阿里巴巴在奢侈品電商領域的投入和決心。
  • 網易嚴選們玩不起「雙11」?
    這家從網易內部孵化出來的公司,過去一直靠反向營銷引人關注。今年雙11大戰比往年來得早一些,自11月1日就已拉開帷幕,不過,在這場一年一度的電商狂歡戰中,消費者購物的主流平臺依然是天貓、京東和拼多多,如果沒有11月4日晚的爭議聲明,網易嚴選的存在感並不高。
  • 相比「雙11」,電商「雙12」促銷重心、玩法大不同
    「雙11」「黑五」等集中促銷節點過後,「雙12」又將到來。與前面幾個大促節點相比,今年「雙12」不再延續「雙11」的打折促銷套路,電商紛紛將線下活動尤其是吃喝玩樂作為重點主題,線上產品則加入綜藝選秀元素討好年輕群體。
  • 外媒:亞馬遜Prime Day只是阿里雙11的山寨版
    去年雙11,阿里巴巴旗下電商平臺24小時內的銷售額超過300億美元,而2018年的Prime Day銷售額則只有區區的40億美元。長期以來,中國科技公司一直被打上山寨的印記。但如今,從Facebook到亞馬遜,美國科技巨頭們越來越多地模仿中國的創新,以增強自己的主導地位,變得像騰訊和阿里巴巴在中國一樣,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它比雙11火爆,一年280場活動19萬個品牌PK,18秒賣100輛瑪莎拉蒂
    目前來看,幾乎所有參與天貓超級品牌日的國內外品牌,無一例外地都受到天貓品牌營銷的長線影響:從策略、設計,甚至是中國區的市場推廣都會更符合本地化的口味和玩法。對於天貓超級品牌日,有一個生動的形容,叫品牌自己的「雙11」。品效合一,則是衡量一場天貓超級品牌日活動成功與否的指標。在天貓內部,品指的是品牌建設,效指的是銷量。
  • 鬥魚做直播電商,一場空?
    原標題:《鬥魚做直播電商,一場空。》鬥魚又做電商了,這次是直播電商。2020年,直播電商的火熱可想而知。從老羅抖音帶貨,到攜程梁建章穿古裝直播,再到復星郭廣昌、小米雷軍。01 多次徵戰電商無果 這已經是鬥魚,第N次踏入電商領域了,而且也算得上是最早幾家做直播電商的平臺。2016年雙11,鬥魚就開始聯合淘寶、京東等平臺,在眾多直播間嵌入購物連結,嘗試邊看邊買。
  • 小紅書熙官:沒有品牌 電商規模做得越大死得也越快
    品牌和用戶是進行關聯的,不是和人群進行關聯,如果品牌影響到某個客戶,能被他記住,這個客戶就會永遠愛你。此外,熙官還認為電商規模做得越大,越難做,死得也越快,除了外部環境的問題,另一方面如果品牌沒有建立起來,一旦失去了爆款連結顧客,就失去了市場。「因為你如果沒有品牌,就沒有顧客,顧客如果不知道你是誰,你只是做流量套利而已。一定要區分效果和流量套利的區別。」
  • 全球500萬商家參與「雙11」,超2600個海外品牌首次亮相
    以天貓電商平臺為例,今年「雙11」規模更大,25萬個品牌、500萬商家參與其中。  值得關注的是,「直播帶貨」似乎是商家們不約而同的選擇,成為「雙11」最亮眼的特色。  根據商務部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直播電商超1000萬場,活躍主播數超40萬,觀看人次超500億,上架商品數超2000萬。
  • 雙11要來了!推薦五款「還能在電商平臺任性買」的限量腕錶
    「雙11」就快來了!又到了花錢的節日,隨著各大腕錶品牌紛紛入駐電商平臺,讓國內的表友們可以更方便地購買到自己心儀的腕錶。作為品牌方的又一官方渠道,電商平臺優勢也是非常明顯,比如價格透明、庫存可知、保證正品、溝通及時、受眾更廣等。本期話題,筆者就來推薦五款「還能在電商平臺任性買、連專櫃都未必能買到」的限量腕錶。
  • 澄海外貿玩具工廠借電商平臺逆勢發展,疫情下爆發堪比「雙11」
    「電商平臺的巨大市場,讓做慣了出口的玩具企業找到了國內突圍的陣地。」來自淘寶天貓的數據顯示,近兩個月,超過100家澄海外貿玩具工廠新註冊了淘寶天貓店,玩具企業掀起了一股電商熱潮。 儘管在過去幾年時間裡,穀雨玩具旗艦店「雙11」銷售額從2015年的12萬元增長至去年的400萬元,穀雨玩具旗艦店也擁有了近20萬的粉絲,但對於王澤亮來說,國內的線下市場和海外市場依然是其最重要的銷售渠道。 「做企業要有一點前瞻性,之前我一直認為步伐太快了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