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認,今天的文章標題非常非常的「臭不要臉」。但我發誓,「《死亡擱淺》撲街了?」這樣的靈魂拷問,絕對不是我這個級別的小編能問出來的。這個消息來自權威媒體Vulture對《死亡擱淺》製作人小島秀夫的採訪,訪談中記者問小島,有考慮死亡的續作麼?小島說,要是做續作,我就從0開始做恐怖遊戲。
此話一出,島粉譁然。媒體討論區中:聽你這麼一說,《死亡擱淺》撲街了?這個討論最為火爆。其實,不管兩極分化的媒體評論還是毀譽參半的玩家評價,《死亡擱淺》都完成了它的使命。雖然不能幫助小島秀夫封神,但憑藉這部作品,小島秀夫工作室成功擠進了一流製作團隊的行列。這是小島離開老東家單打獨鬥多年之後的第一個小目標。
下面我要引入一個論壇區的熱門討論話題,此話題可能會引起大家不適,請慎重閱讀。有玩家提出:日本,美國和歐洲一些知名的遊戲製作人,往往就像小島秀夫這樣,在老東家幹了十幾年,賺夠了錢,也形成了自己的創作思路,然後跳槽自己幹,最終成功推出自己的成名之作。試問:大陸有沒有這樣的製作人?
這個話題之下,有很多有趣的討論,有人推舉仙劍之父姚壯憲,不過因為不是大陸人,所以排除在外。有個玩家臭不要臉的提名了一個人,此人名字叫做王信文。王老闆以前在騰訊做遊戲,幹了幾年後離開,創辦了莉莉絲,後來推出了享譽圈內的《刀塔傳奇》。王老闆頗有世界級製作人的情懷和追求,奈何沉浸在商業手遊泥潭中,無法自拔。
熱議歸熱議,我們還是要回到《死亡擱淺》產品本身的。這款作品撲街了麼?這簡直就是瞎說。死亡擱淺雖然因為個性鮮明的玩法而被迫「小眾」了一回,但喜愛它的玩家真的不少。從銷量上看,200多萬套的銷量,在時下這個遊戲淡季來說已經是成績斐然。
要知道,200萬套的銷量,按照國服售價262元算,《死亡擱淺》至少能給小島秀夫團隊帶來5億以上的營收。除去渠道分成,宣發成本等,淨利潤大概1個億。這樣的成績是不是夠他吹上一兩年。
也許,真的像steam玩家說的那樣:快餐遊戲太多了,能堅持做這種有獨特體驗的遊戲卻越來越少了,下一作應該是ps5了,擱淺讓我路轉粉,小島團隊都很nb,期待未來的第二部作品能繼續保有獨特創意,改進不足。用心做遊戲的人,一定深受玩家們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