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長沙市第四醫院康復科醫療團隊在科主任成國華的帶領下,通過間歇性導尿等治療,讓許多患者「成功地丟掉」了掛在身上多年的尿袋子,備受患者及其家屬點讚。
家住望城區某小區年僅39歲的黃先生,在高空作業中,不慎從高空中墜落,導致其腰椎爆裂性骨折、脊髓挫傷、雙下肢截癱等。經過多科協助手術治療,讓其重獲第二次生命。
黃先生儘管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及肢體康復鍛鍊等,身體逐漸康復,可以下床拄著拐杖慢步行走,但是留下了一個「後遺症」,即小便不能自行排出,每天必須掛著一個尿袋子生活。這對年僅39歲的黃先生來說,無疑是一種難以啟齒的痛苦,感覺生活沒有了尊嚴,有時候甚至有「死亡」的念想。
出院後,黃先生變得越來越自卑,不願意與人交流,獨自關在房中,害怕被別人看到自己吊著尿袋子的尷尬場面等。家人看到他一副萬念俱灰的模樣,特別焦急,到處尋找可以擺脫尿袋的治療方法。輾轉多家醫院治療,均效果治療不佳。
經熟人介紹,黃先生再次來到長沙市第四醫院康復科治療。康復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成國華詳細詢問其病史後,為其制定了康復治療方案。根據黃先生膀胱殘餘尿量確定間歇性導尿次數,進行科學的飲水指導,配合肢體的康復治療,從每次只能自解50ml小便到100ml、200ml,300ml等。經過一段時間的診治,及患者的不懈努力,黃先生終於可以「拆除尿袋子」,過正常人生活了。拔掉尿袋子的那一刻,這位不善言語的漢子熱淚盈眶,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出院當天,黃先生製作了一面精緻的錦旗,感謝康復科全體醫護人員,讓他甩掉攜帶半年的尿袋子,重拾自信。黃先生說,感謝醫生精湛的技術,感謝護士無微不至的照顧,感謝康復理療師的耐心指導,是他們讓其重拾自信,恢復正常人的生活。
康復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成國華介紹,間歇性清潔導尿(CIC)是解決排尿障礙便捷、有效的方法,間歇性導尿技術具有多重優點,可以減少膀胱內殘餘尿量,預防泌尿系統感染;膀胱間歇性擴張,有利於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復膀胱的收縮功能;防止膀胱輸尿管反流導致的逆行感染,保護腎臟功能;可以控制排尿時間,無須攜帶尿袋,患者可以活動自如;無年齡限制,兒童及老人都可做到;不影響患者進行其他康復治療訓練。
瀟湘晨報記者梅玫 通訊員周瑜瓊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