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種深入骨髓的歧視,那種精神摧殘是難以想像的,那是一種超越了階級仇恨的蔑視!」當郭小鵬談到自己童年生活時,眼神裡充滿無助,我想他內心一定充滿仇恨,這種壓抑的環境塑造了他自卑的人格,也鑄成了他悲劇的根源!
海歸博士、集團董事長,郭小鵬頭戴各種光環在電視劇《黑冰》中閃亮登場,人到中年,事業有成,他成了眾人膜拜的偶像。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就是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人,最後卻鋃鐺入獄,被判死刑。
接下來,我會從外在的虛榮、內心的保守和扭曲的人格三個方面分析一下這個悲劇人物的傳奇人生,看看這個人物是怎樣在自卑人格的束縛下,一步步走入無底深淵。
一、自卑掩飾:虛榮光環,努力地彌補精神缺失
郭小鵬無疑是「海州之星」,頭戴著各種光環,前呼後擁地出現在各種媒體上,在各種會議上侃侃而談揮斥方遒。郭小鵬很滿足於自己的日常,他認為這是靠自己的實力取得的榮譽,他為自己可控的人生感受欣慰,他也為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他甚至有點自傲!
在我看來,郭小鵬風光的背後是自卑,他是用這些虛榮的光環來掩飾內心的自卑。郭小鵬的自卑是根深蒂固的,沉浸在這種虛榮中,能逃離自卑帶來的痛苦。
早期缺乏什麼,後來就拼命追求什麼。對郭小鵬來說,童年的經歷塑造其自卑的人格,他缺少應該有的尊重,所以,在以後的人生心中,他拼命地爭取尊重。面對別人的蔑視,奮發自強,出國留學,回國創業,成為海州優秀的企業家。郭小鵬在用自己的成功瘋狂地掩飾內心深處的自卑,他在努力地曾經精神上的缺失。
二、自卑內核:內心保守,不輕易向人打開心扉
如今的郭小鵬擁有了地位和財富,但是他活得並不快樂,他緊閉著自己的心門,沒有人知道他有怎樣的內心世界。郭小鵬保守的內心裡,裝著他自卑的內核,他從不輕易向別人打開心扉。
汪靜雯的出現,打破郭小鵬內心的寧靜。郭小鵬變得像個孩子,在汪靜雯面前慢慢打開了心扉。汪靜雯的知性和善良感動了郭小鵬,倆個人在一起時,他更像一個孩子,他告訴了汪靜雯自己的的過去,他向汪靜雯表達自己內心的掙扎。一顆被自卑搞得傷痕累累的內心,赤裸裸地展現在汪靜雯面前,同情的同時,汪靜雯似乎還有一絲絲地感動,是被郭小鵬對她的這份真誠感動。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曾經說:「無論哪裡,只要存在著自卑感,就一定有其存在的充分理由。哪兒一定有某種卑劣的東西,儘管我們尚無法確知詳情。」在我看來,郭小鵬的自卑來源於自己的童年生活,那種所謂卑劣的東西就是周圍人對他的冷漠和蔑視。這種沒有尊嚴的生活,在郭小鵬內心築成了一層堅硬的殼,保護著自己自卑的內核,使他一生沒有擺脫自卑的陰霾。
三、自卑惡果:不得善終,邪惡將智慧帶上絕路
郭小鵬在走向刑場之前,表白了自己扭曲的價值觀:「我切膚之痛地感受到,我的命運之所以悲慘,原因只有一個---沒權!所以,從那一天,我就奠定我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我要不擇手段的、瘋狂地去追逐錢和權,然後用它們來報復這個可惡的人類社會。」
扭曲的自卑人格,註定了郭小鵬扭曲的價值觀。童年缺乏理解和關愛的經歷和沒有尊嚴的生活,使其強烈壓制自己反抗的情緒,導致了心理緊張失衡,從而造成人格扭曲。直到自己有一天有能力掌控周圍的一切,他就開始了瘋狂地報復,最終自食自卑的惡果,走上犯罪的道路,自毀前程。
在我看來,智慧就像流水,而品德就是決定水流方向的渠道。善良的渠道會把智慧引向光明,而邪惡的渠道會把智慧引向黑暗。郭小鵬的智慧就被邪惡引向了無底深淵,結果不僅僅是自己受到了懲罰,更給社會和周圍的人帶來了黑暗。
面對死亡時,郭小鵬發出最後的哀嚎:「這是一輛通往夢境的列車,我要站在高高的甲板上,讓海風驅散漫天的烏雲,太陽你快出來吧,露出你那金燦燦的笑臉……」此時他好像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罪惡,用一種看上去很瀟灑的狂傲掩飾內心的自卑,實在是一個可憐人。
《黑冰》就是自卑人格郭小鵬的扭曲成長史,他用外在的光環掩飾自己內心的自卑,企圖逃離自卑的折磨,但是那顆堅硬的自卑內核,終究沒有被打破,自卑將其帶上了不歸路。心理學家阿德勒說:「自卑感是人類之所以增進的原因。」可見,自卑也會有一定的積極作用,願我們每個人都能突破自卑的束縛,擁有積極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