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認識的人推著嬰兒車,本想打個招呼聯絡下感情,但當你打開嬰兒車蓋,裡面躺著的是和神似嬰兒的人偶娃娃時,而對方正在以期待的目光看著你,你會給出什麼反應?
「你是在養小鬼嗎?」
這樣問是犯大忌。
躺在那裡的娃娃除了不能和嬰兒一樣哭鬧以外,是養育人的小孩,有靈魂,有生命,而養育ta的花費和真正的嬰兒相比只會多不會少。
這就是BJD(球關節娃娃),由樹脂材料製成。她們的特殊之處在於,關節處用球形接頭配合彈性繩和特殊的構件組成,能夠做出許多接近真人的姿勢,這就它區別於芭比和手辦的鮮明特點。
同時,它還可選擇更換局部配件,可選定膚色,可隨意更換妝面,頭髮,眼珠,睫毛,服裝鞋襪等。玩家擁有更大的創造性,也是bjd娃娃的巨大魅力。
如今能找到的、最古老的這種娃娃是1905年面世的法國Bleuette娃娃。最初是歐洲貴族把玩,後風靡俄羅斯,傳入日本、韓國,近幾年在中國形成了「娃圈」,BJD吧的人數迄今已經超過39萬。
由於BJD無法流水線生產,且製作工藝複雜,耗時良久,一隻小小的BJD娃娃,往往售價不菲。
其中最便宜的國產娃,只是身子和頭,價格就在幾千。如果加上衣服、化妝、眼珠、假髮等,全套售價就要上萬元,而日本知名娃社Volks所生產的BJD則從一萬到幾十萬不等,而Volks出品的許多BJD娃娃都是限量限時發售,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
在中國最著名的bjd娃娃,就是2017年李晨向範冰冰求婚時送的Enchanted Doll生產的BJD,價值人民幣200多萬,頂級工匠耗時1000小時製作而成。
相比明星的養娃,對於普通人來說養娃不是件輕鬆的事,需要付出極大的精力和金錢去支撐。
BJD娃娃如何養。
在娃圈不會說「購買」娃,而要說「接娃」,在玩家的眼裡,「BJD娃娃」是有生命的「孩子」。
男性是娃爹,女性是娃娘,他們像現實中父母一樣,為自己的小孩操勞,怕小孩無聊,要定期帶娃娃出去遛彎,因為娃娃是樹脂皮膚,怕皮膚黃化,還要給小孩做防曬,出門打傘避免太陽光直接照射,外出時要推嬰兒車、帶嬰兒包。
就算是在家裡,也不能放下心,養娃娃的地方要乾燥、乾淨,如果家在潮溼的地方,還需要配備竹炭包。
害怕BJD娃娃變黃筋松,還需要定時找專業人士做拉筋按摩。
根據不同的季節配不同的衣服,誕生在不同概念下的娃娃,還要有不同風格的著裝概念,而每件衣服的價格最便宜的也要幾百。
這也是一個排外性極強的圈子。
想要進入這個圈子,如果沒有人帶大概率是要吃虧的,甚至為了更好的隔絕出圈內人和圈外人,他們制定了一系列圈內術語。
生產娃娃的廠家叫「娃社」,打理娃娃叫「養娃」,如果定製的BJD娃娃還在製作過程中,稱為「孕期」,轉讓娃娃時隨贈的衣物,叫做「嫁妝」,「壯士」就是給BJD化妝的化妝師。「裸娃」是只有娃娃本體,沒有眼珠、頭髮、衣服、妝面。
BJD娃娃還有養死的危險。
娃爹娃娘們最熱衷於給自己家娃娃裝扮,BJD娃娃被稱為吞金獸也是由此而來。
BJD的可塑性很高,娃娃最初始的臉模可能是一樣的,但是每一個娃娘都可以養出不同的樣子,這是魅力也是個深坑。
娃娃從衣服首飾,再到手指、嘴唇、瞳孔顏色都是可以改變的,這一套下來少則幾千多則上萬,而這還不是娃娃最消耗錢的地方,最費心費錢的就是給娃娃化妝。
為了防止娃娃染色,半年到一年就需要給娃娃變一次妝,而BJD娃娃材質特殊,化妝中稍不注意就會染色,娃娃如果吃色或發黃,這隻娃娃就算是被「養死」了,所以很多人都會不惜花費高價去求圈內大佬化妝師「賜妝」。
在娃圈中有口碑的化妝師,是有錢也不一定能約到的。
化妝的費用是從幾千起跳,上不封頂的,是可以媲美真人整容的價格。很多人都會因為消耗不起這筆金錢而迅速退圈。
娃圈是也可以說是一種亞文化的存在。
在這個圈子,不僅有痴迷和狂熱,還有各種專業細分和圈層。他們有時候不被理解,但是身在圈中的人,甘之如飴。
BJD在中國的消費市場剛剛形成,玩家的數量每年也在成倍增加,市場還沒有達到飽和,但高端產品的市場基本被歐美、日本壟斷,競爭上處於劣勢。
直到2018年國有BJD品牌御座文化年度銷售額才近一千萬元,淨利潤佔比1/3。
2019年道客巴巴上關於BJD娃娃行業現狀及前景調研中透露出,這項影響著40萬年輕人的愛好在中國有潛力巨大,市場的規模及需求非常大。
在國家倡導並扶持動漫遊戲等本土創意產業的背景下,你覺得這行會成為未來的朝陽行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