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都是土房子,對不起,即使在古代這個命題都是偽命題
「以為臺灣跟你們一樣是土房子」這是臺灣退役少將今日在公開場合說的一句話。
實際上這句話很明確的表現了什麼叫做無知者無畏,因為這句話不論是在我們當今的社會還是在古代的社會都是明顯站不住腳跟的。
現在我們社會的城市化建設可以說是有目共睹,雖然不排除某些地區還是有一些尚未改善的土房子。
(古代房子模型)
但是我們應該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土房子必定會成為歷史。今天我們不論現在的城市化建設。
我們來看一下我們古代社會時期的先民們居住的是怎麼樣的房子,估計某些人看到了必定也是會大跌眼鏡的。
原始社會時期
這個時候,我們人類還是處於弱勢的一方,基本都是在山洞中生活,這個時候可以說是居住在土房子中,後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技術的不斷的進步。
我們的先民們開始走出山洞開始了搭建自己的茅草屋,也就是用稻草、樹枝、泥巴等等搭建起來的。
(原始社會的房子)
這個時期主要居住的房子雖然不牢固,遇到了大的風雨天氣,還會被摧殘殆盡。
但是此時主流房子基本已經脫離了所謂的土房子,先輩們開始用一些自然界的產物構造我們需要的房子。
此時的條件雖然艱苦,但是也並不是說遍地都是所謂的土房子。
封建時期、磚瓦房出現
關於封建時期的先輩們居住的房子,我們可以想一下紫禁城等等這些留存到今天的古代建築物,心中自然就會有答案了。
實際上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秦磚漢瓦,這對於房子的建設可以說是一個跨越式的進步。
此時的社會生產力已經有了極大的發展,可以說是我國建築歷史上的一個繁榮時期,最為突出的雖然是質量結構。
但是磚石建築和拱券結構有了很大應用,當然了這是對於比較富有的人,對於一般的平民來說。
這種房子還是比較奢侈的,貧民基本都是用穿鬥式木構架做小體量建築民居當然稍微有點前的。
那就是磚木及其瓦。可見在秦漢的時候,雖然磚瓦房沒有完全的普及,但是已經開始脫離傳統的房子了。
回憶古時、展望當代
剛剛我們說了在秦漢的時候磚瓦房已經出現了,在經過漫長的封建時代,磚瓦房的技術已經是比較成熟了。
可以說即使是在古代,也不可能全部是土房子。但在近代的時候,我們國家可以說是多災多難。
底層人民飽受戰爭的摧殘,哪還有時間和精力去建造磚瓦房,所以就有了所謂的土房子。
但是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雖然可能還有一部分同胞可能還居住在比較老舊的房子中。
但是對於大多數同胞來說,都是可以居住在寬敞明亮的磚瓦房中生活了。
所以那位臺灣同胞,請多看看歷史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不要讓自己的思想禁錮在自己認為的時代了。
註:本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