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丟勒畫了一幅錯誤百出的畫,讓歐洲人300年都信以為真

2020-12-22 以史為鑑

位於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博物館之一,在大英博物館的文藝復興展廳中,有一件木刻版畫,版畫上面一頭奇怪的犀牛靜靜的躺在木板上。

這頭犀牛就是德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畫家丟勒所繪製的歐洲第一頭犀牛。

圖註:丟勒的犀牛

以今天,被各種自然科普讀物、科普媒體輪番轟炸過的眼光來看,丟勒版畫上面的犀牛很是奇怪,和我們在動物園中看到的犀牛有很大差別。

畫中的犀牛背上仿佛披掛著騎士盔甲一般的硬殼,耳朵好似驢耳,小腿和大腿間有明顯的皮膚斷層,大腿仿佛掛甲一般,而小腿則像是魚鱗一樣充滿細密的魚鱗狀紋理,腳趾過於巨大而且外翻。

畫中犀牛的脖頸處仿佛騎士的護頸甲,而面部則有大量的坑窪凹陷。鼻尖有一大角,下巴上長著短毛。

背上又有一突起,仿佛是一個小角……

圖註:真正的印度犀牛

按理說,丟勒既是畫家,又是數學家,他的畫不應該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那麼為何丟勒會畫出這樣一頭奇怪的犀牛來呢?

阿爾西布雷特·丟勒,出生於1471年神聖羅馬帝國的紐倫堡。

他的父親曾是匈牙利國王的宮廷金匠,這個背景給了丟勒遊歷歐洲學習藝術的能力。作為一個藝術家,丟勒主要從事模板版畫繪製,在遊歷過程中也解釋了許多為人熟知的畫家如喬瓦尼·貝利尼和拉斐爾。

除了藝術生涯,丟勒還在數學上有很高的造詣,丟勒曾著書《量度四書》研究、講解幾何學,並且用作繪畫和機械製造。

圖註:丟勒本人自畫像

丟勒之所以畫的如此奇怪,其實很簡單,丟勒也沒有見過真正的犀牛。

畫中的這隻犀牛可以說是歐洲第一頭活著的犀牛,它也是歐洲大航海時代的產物。

大航海時代的歷史大家都很熟悉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1453年攻下君士坦丁堡後,統治了東地中海地區。切斷了傳統的東西貿易線路。歐洲各國只能繞開地中海,打算探索海上貿易的新途徑。

在這樣的局面下,當時歐洲最有航海實力的兩個國家,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別向外派出遠程航海隊。

在多位探險者的前赴後繼之下,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終於第一次登上印度的土地,同時在加爾各答建立了葡萄牙人的橋頭堡,他也獲封第一任印度總督。

圖註:葡萄牙航海家,第一任印度總督達伽馬

待到第四任總督阿方索·德·阿爾布克爾克上任時,葡萄牙屬印度第一次有了駐守東方的總督。而這位新總督也通過武力徵服了馬六甲和果阿,將葡萄牙屬印度的領域擴展到東南亞,在阿拉伯海域也沿阿拉伯半島建立了一片沿海的殖民地與堡壘。

1514年,他向古吉拉特蘇丹國(今印度內)派出了使者,準備商談印度洋上一座島嶼的使用問題。雙方儘管沒有達成使用島嶼的協議,但是互相贈送了貴重的禮物。其中就包括對方贈送的一隻活的印度犀牛。

阿爾布克爾克非常高興,犀牛在歐洲曾經是羅馬鬥獸場中的明星,但是後來在一千多年的時間裡,歐洲人都沒有見過這種動物。

圖註:獲得犀牛的阿方索·德·阿爾布克爾克,第四任印度總督

在文藝復興時期,一切古羅馬相關的東西都會獲得巨大的關注和影響力。於是阿爾布克爾克決定將這隻犀牛運回歐洲,給歐洲人展示一下葡萄牙的國力。

這隻犀牛據記載重達1.5噸,這樣的噸位對於當時的航海運輸能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於是,在公元1515年1月,這隻印度犀牛坐上了船沿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航線一路向西,前往歐洲。運送它的船上除了船員只有他的飼養員印度人奧森和無數的大米(很奇怪,歐洲人以為犀牛隻吃大米)。

這艘運輸犀牛的船在海上航行了5個多月,中間僅僅在莫三比克、聖赫倫那島還有亞速爾群島作短暫的停留。

1515年5月20日,來自東方的犀牛終於抵達葡萄牙裡斯本,提前得知了消息的碼頭上人頭攢動,所有人都想來看一下這頭來自東方的犀牛。

在圍觀的群眾中,一位名為瓦倫廷·費爾南德斯的印刷工興奮的用筆墨畫出了歐洲第一頭犀牛的素描草稿:見下圖!↓↓↓↓↓↓

瓦倫廷·費爾南德斯的犀牛草稿

這隻犀牛引發了轟動效應,歐洲人這才真正了解古羅馬作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描述的動物是真的。

葡萄牙國王看到這樣的狀況,決定把這頭犀牛作為禮物送給羅馬的教皇,換取教皇對自己的支持。

但是這頭犀牛經歷了浩蕩的印度洋和大西洋,從印度千裡迢迢來到了葡萄牙,卻在葡萄牙到義大利的路途上終結了自己的性命。

運載它的船隻在離開拉斯帕恰港口後就遭遇了風暴,整艘船都沉沒在大海中,這頭犀牛也沒能倖免……

位於西班牙Puerto Banús的犀牛銅像,背部的角便是「丟勒角」

中世紀歐洲的第一頭犀牛雖然葬身大海,但是關於它的傳說卻愈演愈烈。裡斯本裡關於犀牛的各種詩歌、繪畫已經開始席捲整個歐洲,其中一張繪畫作品也流傳到了丟勒手中。

我們不知道丟勒看到的犀牛長什麼樣子,但是丟勒只根據繪畫加上自己的想像,就製作出來了整個犀牛故事中最著名的作品。

因為是版畫的原因,丟勒一生中至少賣出了4000 到5000 張他的犀牛畫像,而此後整個歐洲以其他形式出版的《犀牛》的銷量更是以百萬計。

丟勒的這幅犀牛雖然錯誤百出,在犀牛背上還莫名多出來了一隻角狀物,甚至被人直接叫做「丟勒角」,但是這幅畫在歐洲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當時大部分歐洲人都認為這才是犀牛真正的樣子。

直到今天,丟勒這幅並不寫實的犀牛作品仍然出現在馬克杯、T恤上,成為潮流文化的一部分。

參考資料:

《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英)尼爾·麥格雷戈

《從丟勒到司徒拔的犀牛:1515-1799》(英)T·H·Clarke

相關焦點

  • 丟勒畫了一幅錯誤百出的《犀牛》,讓歐洲人信以為真300年
    唯一特殊的地方是,在畫這幅畫之前,丟勒從未見過真正的犀牛長什麼樣。當然,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幅畫錯誤百出。但這樣一幅圖,卻在歐洲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當時大部分歐洲人都認為這才是犀牛真正的樣子,甚至在之後的300年裡都對此深信不疑。
  • 丟勒畫了一幅漏洞百出的《犀牛》,卻讓歐洲人300年都深信不疑
    也正是因為丟勒所具有的才華,所以他畫出來的犀牛才能夠在三百年的時間裡為歐洲人所深信不疑。既然丟勒有如此的才華,他又為什麼會畫出一隻漏洞百出的犀牛呢?這其實並不全怪丟勒。丟勒當時並不一定見到了犀牛,很有可能丟勒的這隻犀牛是根據自己的想像而畫出來的,如此一來出現一些錯誤也就在所難免。
  • 丟勒憑想像畫了幅《犀牛》,卻騙歐洲人300年,至今仍深信不疑!
    其中三種犀牛就可以從它們的名字看出來,他們的分布是在東南亞熱帶地區,白犀牛和黑犀牛則分布在非洲中部、東部和南部。16世紀的交通不像現在這樣便利,也沒有電視可以了解世界新聞,更不能到處旅遊看世界,所以他們根本沒有見過犀牛,因此在阿爾布雷特·丟勒的《犀牛》一經問世之後,歐洲人對他畫的犀牛深信不疑,一度以為犀牛就長他畫的那樣。
  • 丟勒和他的版畫《犀牛》
    丟勒的版畫作品《犀牛》描繪了一千多年來首次出現在歐洲的活犀牛,在當年轟動一時。它是印度當地統治者送給葡萄牙殖民地總督的禮物。它被總督運送回國,於1515年5月20日運抵裡斯本。歐洲人為這隻難得一見的異域動物興奮不已。
  • 13歲就畫出第一張自畫像的德國藝術大師丟勒
    說起文藝復興,大家想到的一定是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他們是文藝復興運動的發起地義大利的三位傑出大師,文藝復興運動從義大利開始慢慢擴散開影響了歐洲其他國家。同時期的德國出現了一位同樣具有藝術天才的大師,他就是丟了勒。
  • 西方繪畫裡的奇幻世界:丟勒的「四不像」犀牛,到博斯的人間樂園
    16世紀的德國畫家丟勒,以繪製筆觸精細、造型優美的版畫,為世人所稱道。他的代表作之一《犀牛》完成於1515年,在之後的近300年間,歐洲藝術家們在繪製犀牛時,大都以它為範本。
  • 一生致力於畫自己的美貌,甚至將自己畫成耶穌,自拍狂魔——丟勒
    作為一個文藝復興時期的人,丟勒相信藝術家必須要深入觀察自然和竭力發現宇宙的秘密,以揭示和表現美。但與此同時,他又堅持其半中世紀的信念,認為藝術家連同其藝術應是上帝的工具。是他開創了德意志民族藝術的新紀元。阿爾布雷特·丟勒更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人。
  • 臨摹丟勒畫的腳,丟勒的畫非常嚴謹,因過於真實而顯得不優美
    第二步:在長寬比例定好的基礎上,畫出腳的外輪廓。第三步:輪廓畫完整。第四步:丟勒畫的腳上有很多亮亮的紋路,我們要表現這種效果,需要拿一根牙籤或者用幹墨水的籤字筆,把壓出凹痕,這樣碳粉就畫不到,從而留出亮亮的細細的紋路。(附幾張圖)
  • 16世紀全身鎧甲的犀牛,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嗎?
    也許你曾經見過這幅圖,一頭全身鎧甲的犀牛,這是1515年德國畫家丟勒的作品。不過,曼努埃爾一世還是覺得很滿意,他要依靠大象和犀牛展示葡萄牙的強盛。1514年,曼努埃爾一世安排了一次非常盛大的活動,一百多人的隊伍帶著各種珍稀動物,豹子、鸚鵡,以及白色犀牛和大象,來到了羅馬。大象的背上還有一個裝飾豪華的小「城堡」,裡面裝滿了珍貴的禮物。這一切,都是送給教皇的。
  • 丟勒《1498年自畫像》
    1498年自畫像(油畫) 52×41釐米1498年阿爾布雷特·丟勒馬德裡普拉多博物館藏阿爾布雷特·丟勒不僅是德國藝術史上偉大的人物,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藝術家和知識分子,他的藝術探索影響了同代及後代的眾多藝術家。
  • 藝術一刻|你知道丟勒《四騎士》的含義嗎?
    丟勒《四騎士 》大英博物館《四騎士 》是丟勒為《聖經 》啟示錄所作的版畫中最精彩的一幅問題:你知道這組版畫共有幾幅嗎?隨著這本圖書飛入千家萬戶他在德國變得家喻戶曉 擴展閱讀:丟勒的自畫像丟勒是歐洲繪畫史上第一個執著於自畫像的畫家
  • 你也許不會相信,從沒見過的動物也能畫出來
    獅頭門環,約1200 年,製作於英格蘭,青銅,直徑37 cm 六百多年後,英格蘭畫家詹姆斯·沃德(James Ward)畫出了獅子的兇殘。
  • 自拍創始人:丟勒
    丟勒,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多才多藝,學識淵博,有人這樣評價丟勒為德國的達文西、「自拍」創始人、最會畫手的人和第一個玩籤名的人。    丟勒出生時的德國,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狀態,藝術創作全部是圍繞著神和宗教的題材,整個德國處於蕭瑟的冷冬中,政府腐朽、經濟滯後,人民百受折磨與痛苦。
  • 女畫家用1支炭筆,畫出驚豔的素描人體,網友:魅力100分!
    人體繪畫一般都是油畫作品,而且愛畫女性人體的,一般都是男性畫家,而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些人體畫作,則全部來自一位女畫家的筆下。創作這些畫作的女畫家,就是來自英國的美女Trudy Good,她自幼喜歡繪畫,進入大學後,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畫藝,以及對藝術的感受、領悟能力,她開始了長久的自學之路,而這一學就是十幾年,幾乎從未間斷。
  • 【丟勒-祈福之手背後的故事】
    自1815年開始,德國每年都會舉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阿爾布雷特·丟勒節」 他的藝術作品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廣泛收藏 但是丟勒最廣為人知的作品還要數繪製於1508年的素描名作
  • 丟勒: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德國歷史上最優秀的畫家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鬥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
  • 天災還是人禍 中國犀牛滅絕記
    每個國家都有國寶,中國是大熊貓,俄羅斯是北極熊、美國是禿鷹、英國是知更鳥,澳大利亞是考拉和袋鼠。一些動物是只此一家別無分店,比如非洲的犀牛。如果我說中國以前犀牛泛濫,你信嗎?黑犀牛,生活在非洲大陸的最南端。其實在古代,中國犀牛也很多。
  • 300年前一本「奇怪畫冊」,畫了各種「海鮮」,乾隆看後愛不釋手
    古往今來都是如此。在清朝康熙年間,有一位畫家——聶璜,經過多年在福建、浙江、河北等地的遊歷考察,繪製了一部奇書,並命名為《海錯圖》。「錯」在這裡有錯綜複雜的意思,形容海物數量繁多,不能理解為「錯誤」的「錯」。雖然畫作裡面的錯誤確實不少。
  • 鮮為人知的一幅畫,媲美歐洲聖母圖,畫出了最溫情的母愛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所呈現出來的聖母圖一直都是我們的與歐洲畫作的初步印象,慈祥溫和的聖母與聖子也一直成為許多著名畫家不斷描繪的主題,而如果說起我們中國古典畫作,最能夠為人想起來的應當是山水圖,至於人物肖像的繪製,都只要求神似而不要求形似,再加上我國自古以來畫女人一般都是畫神女,因此,母親的形象在繪畫中倒真的很少出現
  • 太瘋狂了,多種禪繞裝飾創意技法,這是我見過最漂亮的禪繞畫,附技法...
    通過畫禪繞,人的大腦可以很容易進入放鬆的心態,讓大腦更專注,以精緻的線條重複畫不規則的圖形,再這樣的意識狀態下,讓人感到愉快、不拘謹的狀態。 ▼以下作品來自:雲水禪心手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