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閱者: 張瓊(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很多人認為,哺乳期就是安全期,不來大姨媽就不會懷孕。
這是非常錯誤的認識。
真相是:哺乳期並非安全期,哺乳的時候也會懷孕!
一、所謂的「安全期」並不安全
許多人認為,女性有3個不容易受孕的「安全期」:哺乳期、更年期和每個月除去排卵的那幾天。
事實上,這3個時期並不安全。
育齡女性的排卵時間雖然大多在下次月經前14天,但由於外界環境、氣溫、情緒、健康狀況等因素影響,排卵時間會提前或延後。
有些女性受性生活的刺激,還可能再現「額外排卵」,意外懷孕就這樣出現了[1]。
可見,所謂的「安全期」並沒那麼安全。哺乳期也一樣不安全!想通過哺乳期避孕是不可靠的。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真相1:哺乳期月經不來,卵巢也可能排卵
很多人認為,不來月經就不會懷孕,因此在性生活時,不採取任何避孕措施。因為這類錯誤認識導致的哺乳期意外懷孕者,不在少數。據統計,約1/3的產婦在哺乳期懷孕[1]。
其實,產後月經尚未恢復之前,媽媽的卵巢可能已經偷偷地「工作」,開始排卵了。
正常情況下,哺乳期寶寶吸吮乳頭時,會刺激母體分泌泌乳素,從而促進身體產生更多的奶水,同時抑制負責「催生」卵子的激素——促卵泡生成素(FSH)和促黃體生成素(LH)[2]。
所以,哺乳期的排卵確實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是,請注意!這種抑制只是相對的,不代表絕對不會出現排卵的機會。
隨著哺乳減少,體內這些激素的濃度會發生變化,泌乳素逐漸減少,而促卵泡生成素和促黃體生成素慢慢「活躍」起來[2]。
排卵的概率也會慢慢恢復到孕前「一月一次」規律的狀態,月經也就重現了。
可以說,是先有排卵、再來月經的順序。
而月經恢復快慢,取決於產婦是否哺乳和哺乳時間的長短[1,2]。
不哺乳的媽媽在產後10周左右恢復排卵[2]。而哺乳的媽媽,排卵和月經恢復要晚一些。大多在產後4個月之後恢復正常,而時間長的則要半年至1年才恢復正常,有的甚至要延遲到斷乳[2]。
嬰兒吸吮乳頭減少、產婦健康狀況、情緒變化、勞累程度、性生活等情況,都有可能影響泌乳素、促卵泡生成素和促黃體生成素,從而影響到排卵[2]。
如果生活規律、營養充足、心情舒暢、產後身體狀況恢復良好,有利於排卵和月經的恢復,再受孕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產後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過度勞累、心理負擔過重等,則會延遲排卵與月經。
總之,月經不等於排卵。用來不來月經判斷是否「安全」,可能會有「意外之喜」哦。
真相2:哺乳期不適宜再懷孕
不得不說,哺乳期懷孕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對產婦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原因有兩點:
1.產後哺乳期懷孕,不利於子宮恢復。
正常情況下,生完孩子之後,子宮會逐漸恢復到孕前的大小和狀態,這個過程稱為子宮復舊。
這個過程未完成之前,如果再受孕的話,胚胎有可能會著床在未復舊的子宮黏膜上。
這時的子宮功能相比經過「休養」的子宮,容易引起胎盤粘連、前置胎盤等併發症,產前、產時和產後都有可能發生危險[3]。
解釋一下前置胎盤:正常胎盤一般附著在子宮前壁、後壁、側壁,而附著於子宮下段或覆蓋宮頸內口的,稱為前置胎盤,容易在產前或產後出血。
剖宮產術後1年以內在哺乳期懷孕,也是非常危險的。因為胚胎有可能會在子宮刀口瘢痕處著床,開始發育,形成所謂的疤痕妊娠。
瘢痕組織彈性較差,如果勉強要這個孩子,隨著孕期子宮增大,有可能出現流血、子宮破裂等風險[4]。
2.產後短時間內再孕,即使選擇不要這個孩子,無論採取哪種流產方式,對身體的傷害都很大,因為此時的子宮尚未恢復。
這樣的狀態下,藥物流產有可能出現排不乾淨的情況,需要再次清宮。而人工流產則容易發生刮傷等機械性損傷、過多出血、子宮穿孔或感染等併發症。
尤其是剖宮產的媽媽,手術後子宮壁上的刀口雖然已癒合,但因瘢痕代替了原來的肌肉組織,在人工流產中更易發生上述併發症[5]。
因此,媽媽們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產後從恢復第一次性生活開始,就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
二、如何避免哺乳期懷孕?
不需要哺乳的媽媽,可以口服避孕藥或使用安全套。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有心、肝、腎等臟器疾病或糖尿病時,不宜服用避孕藥。
1.母乳餵養的媽媽,口服避孕藥會影響乳汁分泌。避孕首選安全套。
目前在各種避孕措施中,男用安全套是效果最佳的一種方式,避孕有效率可達97%[6],還能保護女性。
2.緊急避孕藥在72小時內服用的成功率高達80%[7]。
但是,哺乳期是不能服用避孕藥的。
避孕藥是由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和孕激素配製而成。避孕藥的一些成分,比如雌激素,可能會抑制乳汁的分泌,還會影響乳汁質量,對寶寶生長發育不利。
女性產後身體正處於調整狀態,此時吃避孕藥會干擾正常的內分泌調整,對身體不利。
無論是哪種避孕藥,長效還是短效的,都會帶來上述影響。
三、哺乳期懷孕了怎麼辦?
哺乳期間懷孕是個大問題,該怎麼辦,要看情況。
如果前一胎順產,也打算再要寶寶,那麼此時懷孕,「既來之,則安之」,別過度擔心。
定期做好產前檢查,增強營養,注意休息,為生產做準備。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同時,要考慮是否繼續哺乳或者觀察乳汁分泌情況,因為懷孕之後,女性體內的激素分泌會發生改變,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乳汁的分泌。
對於剖宮產媽媽,需要權衡利弊,慎重考慮。因為這時候子宮還沒有長好,如果勉強懷孕,有可能會出現上文提到的一些併發症,所以建議最好2年以後再要孩子,或者讓醫生評估一下,再決定是否繼續懷孕。
如果暫時不打算再要孩子,要儘快去醫院檢查,以免錯過流產的最佳時間[8]。
如果懷孕時間小於7周,可以採用藥物流產,一般要用3天藥才會排下來。也有人不能一次流乾淨,需要進行人工流產。此外,服藥期間不能哺乳[8]。
人工流產分為普通和全麻兩種。
普通的不影響餵奶,就是有些疼。
而全麻的,手術過程中感覺不到痛苦,但當天需要停止餵奶,等藥物代謝完全以後才可以再餵奶。
一般來說,全麻藥6個小時就代謝完了,但每個人具體情況有所不同,可以適當延長1-2天後再餵奶。人工流產後,要注意觀察流血的情況,如果流血較多要及時就醫[8]。
如果懷孕大於2個月,需要在醫生的監測下,進行藥物流產,因為用藥量比較大,所以一般需要住院。哺乳期人流手術有子宮穿孔的風險,屬於高危人流手術,需要密切觀察[8]。
如果懷孕大於4個月,需要入院進行引產術。自然分娩的哺乳期婦女,引產的風險較小。而剖宮產術後不足1年,此時引產時有子宮破裂的風險[8]。
以上人流的方式只針對一般情況,具體最佳人流時間和方式,還應諮詢專科醫師,切莫自作主張。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參考文獻:
[1] 梅麗.不同促排卵方案在輔助生殖技術中的臨床應用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3.
[2] 婦產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9版.
[3] 黃雅,朱麗仙,鍾潔,楊楠.高危妊娠產婦高危因素分析與治療[J].中外醫療,2016,35(2):23-24.
[4] 錢志大.剖宮產瘢痕妊娠相關臨床問題及發生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5.
[5] 李娜.分析疤痕子宮再次剖宮產的臨床特點與護理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20,020(009):3-4.
[6] 張於誠,王海豔,胡芳.天然膠乳橡膠保險套檢驗及探索性研究分析[J].中國醫療器械雜誌,2020,v.44(02):72-74.
[7] 程利南.緊急避孕藥的安全性[J].實用婦產科雜誌,2014,30(007):488-490.
[8] F.Gary Cunningham,Norman F.Gant,Kenneth J.Leveno,等.威廉士產科學[J].2006.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