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丨李昕、肖毅輝
在部隊,睡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軍人也是血肉之軀,只有睡眠得到了保證,訓練場上才能生龍活虎。部隊的作息一般分為夏冬兩季,除去夜訓,一般晚上9:30熄燈,次日早晨6:10起床,中午午休1小時。
賴床?睡懶覺?
這種字眼根本出現不在軍人的字典裡。那短促刺激的「驚魂哨」、雄厚有力的呼號聲,最重要的還有班長投來的火熱關心的眼神,能1秒下床就不用2秒!
從古至今,安營紮寨對軍人來說都不陌生。在駐訓、野外拉練過程中,單兵帳篷、雙人帳篷、班用帳篷等等都是居家旅行必備之品。
迎狂風、鬥暴雨、戰酷暑,野外的生活條件還是很艱苦的。不過,一群熱血男兒睡在同一頂帳篷裡,也有很多歡樂。
當過兵的人都不會忘記,有一種戰友情,叫做「那些年一起睡過的帳篷」。
通鋪?那是什麼?就是十幾張床墊草蓆排成一條線,一間屋子住幾十號人,那場面真是壯觀!
不過,這麼多人一個房間,打呼嚕的、磨牙的、臭鞋子臭襪子的,那酸爽不足與外人道來。
最快樂的就是第二天醒來發現,昨晚還是隊列般的睡姿,現在橫七豎八的一個床位三個人抱在一起的樣子。
千裡機動,長途行軍。如今,輾轉千裡機動,已經成為年度軍事訓練的一項重要內容,在軍列上、卡車上一待就是幾天幾夜。
到了晚上,座椅上、座椅下、通道上、洗手間旁,到處躺的都是人。晚上要想上廁所,沒有飛簷走壁的硬功,肯定會被戰友吐槽。
下車就是戰鬥,即使是在顛簸無比的卡車後車廂裡,卻也是戰士們難得的休息時間。
野外挖完工事的戰士累得就地躺下休息
以天為被,以地為席。累到了極致,怎樣都能睡著。床鋪、被子、枕頭,對兵哥哥來說都成了「身外之物」,沒有什麼髒不髒一說,有首歌「閉上眼睛就是天黑……」
對於全世界的軍人來說,中國軍人的睡姿難度是最高的,因為他們可以在各種地形、各種環境中睡著,他們會在冰天雪地中小憩,會在泥濘的路邊打盹,會在災難後的廢墟上稍歇,因為他們太累了。
繁華的南京路,是舊上海最顯著的地標。1949年初,解放軍百萬大軍在炮火掩護下夜以繼日浴血奮戰,一路奮勇南下。在解放上海前夕,解放軍部隊制定了嚴明的紀律,進城堅決不允許擾民生活、不能居住民宅,哪怕身有傷病痛、颳風下雨也一律露宿街頭睡馬路。
每遭遇洪水、地震、雪災等災害時,衝在第一線的人是誰?是中國軍人。他們和我們同樣年輕,卻早早地把保家衛國的重擔扛在肩上,他們不分晝夜、不顧辛苦,常常累得就在一線睡著。
2008年南方雨雪冰凍災害,4名「站著睡覺的士兵」。
汶川地震中救災官兵就在路邊休息
參加抗洪搶險的戰士們連續奮戰幾天後躺在堤壩上進行簡短的休息
一張戰士倚牆而睡的照片,並被網友稱為「最美睡姿」。
拉練途中小休息點短暫休息的戰士
看著正在野外休息的中國軍人,他們是誰的兒子,又是誰的丈夫呢?當他們投身軍營時,就只有一個身份:人民子弟兵。對他們而言,哪裡有需要、哪裡有任務,哪裡就有他們,任何地方都可能成為駐紮的地方,任何場所都可能成為他們睡覺的地方!
他們知道,睜開眼時,又是新的徵程!
監 制 | 戴 強
編 審 | 張丙才 李慶金
責 編 | 王軍華 陳前線
刊 期 | 3356期
感覺精彩,點擊「在看」支持一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