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背景、新格局下,藝術市場有什麼新表現、新特徵、新趨勢?《全球當代藝術市場20年回顧》《2019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全球統計年報》《2019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統計年報》《雅昌指數報告-疫情下的中國藝術品藝術市場》《2020上海自貿區文化藝術藍皮書》五份行業報告近日在上海發布,解讀行業最新趨勢,為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提供最新的動態分析和堅實的數據支撐。
圖說:五份藝術市場行業報告近日在上海發布
今年因為疫情,各類拍賣6月份才陸續展開,7月份春季大拍的序幕才拉開,今年1-8月份成交額是105億元,大約為2010年以來的最低。但不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都在大力發展線上交易和線上預展。從某種意義上講疫情推進了藝術品市場的發展。當疫情對線下交流、線下展示、線下交易產生了一定的限制,如何滿足藏家的需求?如何跟觀眾互動?AR/VR等各種新科技開始融入線上預展,促進藝術品交易。
疫情期間,佳士得、華誼等各個公司陸續推出月度線上拍賣,尤其是全球連線成為今年的行業創新。很多藝術愛好者都在想,網拍是不是難以支持非常高額的藏品?佳士得中國區總經理胡偉爔透露,今年不論是油畫、珠寶、奢侈品,都在網上取得了200萬美元以上的成交額,這給未來網拍的策展帶來非常強大的信心。9月底,佳士得在紐約舉行了亞洲藝術周,取得約830萬美元成交額,比去年同期還翻了一倍。基於佳士得在上海定期舉行的拍賣活動,胡偉爔感慨,佳士得作為一家外資企業,上海政府以及相關單位給到的支持定點、定時、定向,「知道我們的難處所在,並且在政策上不斷地幫助我們做各項嘗試和突破」。
助力上海成為世界頂級的藝術品交易中心,上海在機制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文物從外高橋入關後,浦東的文化企業不用跨過黃浦江,直接在自貿區就可以得到快速解決。業界夢寐以求的諸多改革都在自貿區實現了。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蔚認為,上海自貿區高效的保稅政策,為藝術品保稅入關交易創造了便利條件。以保利拍賣為例,自2018年以來,境外徵集的拍品超過90%以上是通過上海自貿區保稅入關,其中不乏成交亮眼、市場反響強烈的稀世珍品。
就在11月10日,國家文物局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籤訂社會文物管理綜合改革試點合作協議,為期三年的全國唯一社會文物管理綜合改革試點落戶上海。此次公布的創新舉措包含「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試點保稅倉儲文物臨時進境6個月有效期後可N次延期」「在浦東外高橋建設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支持外資拍賣企業拍賣境外徵集的1949年以後去世的部分外國藝術家作品」「與上海自貿區海關加強聯動,試點文物進境登記管理制度」等多項政策,讓上海自貿區成為全國最便捷高效的文物藝術品進出境通道,為全球文物藝術品提供全產業鏈服務。
前不久審議通過的《中共上海市委關於制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中,上海市定下了「十四五」發展新目標新願景。《建議》部署「十四五」期間加快建設「兩中心」,即全球影視創製中心和國際重要藝術品交易中心。外高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宏表示,外高橋集團將繼續立足上海自貿區,積極發展文化產業,踐行國家文化戰略,努力把上海建成全球重要的藝術品交易中心之一,推動國內國際文化藝術市場的雙向交流和共同發展。(新民晚報記者 趙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