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留學生在中國實現雜技夢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非洲留學生在中國實現雜技夢

  新華網石家莊10月5日電(記者王民)對於一個只欣賞過、從沒有練過中國吳橋雜技的非洲大男孩來說,18歲的奈及利亞留學生阿尼迪學習《單車》《草帽》《綢吊》這些原汁原味的吳橋雜技時雖然有些吃力,但對學好這門技藝仍然充滿信心。

  今年5月,阿尼迪與7名奈及利亞留學生由政府選派來到吳橋學習雜技。吳橋縣位於河北省,在北京以南約350公裡,這裡是世界著名的雜技之鄉,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馬戲大師王汝利、雜技明星史德俊為代表的吳橋雜技人曾走出國門,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雜技的風採。

  8名奈及利亞留學生最大的18歲,最小的14歲。在吳橋雜技藝術學校的訓練廳裡,他們在雜技老師的指導下練習倒立、滾翻、踢腿等基本動作。「雜技的本質是挖掘人的身體極限,非洲學生身體素質不錯,彈跳力、靈活性、平衡能力、領悟能力都比較好。中國孩子需要10天才學會的技巧,他們一周就學會了。」雜技老師馬淑敏說,「不過,14歲的巴古米年齡小,難免會想家,經常摟著我的脖子喊『媽媽』。」

  這些留學生在吳橋雜技藝術學校只有1年學習時間,學費、生活費由中國商務部資助,期間每個留學生都要學會幾項短平快的雜技本領,最後到石家莊雜技團、河北省雜技團實習。為此,學校為他們配備了專職教練、漢語老師和生活老師。從基本功到專業技能,學校根據每個留學生的個人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訓練計劃,既考慮個人特點,又考慮團體效益,以便回國後發揮最好的整體表演效果。

  中國為非洲國家免費培養雜技人才是中非合作人力資源培訓項目之一,自2002年以來,吳橋雜技藝術學校擔負起這項任務,已為坦尚尼亞、衣索比亞、加納、肯亞、尚比亞、葛摩、蘇丹、奈及利亞等20餘個非洲國家培訓了9屆雜技留學生,共計300人。

  吳橋雜技藝術學校常務副校長齊志毅說,從2003年開始,往屆留學生多次在中非間重要的政治場合登臺獻藝。2006年,23名來自衣索比亞、加納、肯亞的留學生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表演《高車》《獨輪》《草帽》《炊事員》等雜技節目,獲得中非各國元首高度讚譽。

  不僅如此,這些非洲留學生回國後大部分都從事雜技事業,200餘人常年活躍在歐洲、美洲的國際舞臺,有40人在各國家團體成為教練和主要演員,10人成為雜技明星、編導、經紀人、主持人,有6人在本國開辦雜技表演學校。「他們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非洲的貧困家庭,憑藉從中國學到的雜技本領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入,人生命運由此被改變。」齊志毅說。

  「從對吳橋雜技一無所知,到愛上吳橋雜技,再到把雜技當作個人的事業,這些非洲留學生與吳橋雜技藝術學校結下了割捨不斷的深厚友誼。」吳橋雜技藝術學校副校長劉風恩說,「11年來,曾在吳橋雜技藝術學校學習的非洲留學生出現了父走女來、兄離妹至、競相學習的場面。」

  坦尚尼亞學員阿巴斯2003年回國後,成為國家藝術團教練,2008年,他的15歲女兒又來到學校學習。衣索比亞學員賽伊迪期滿回國後又資助他妹妹費雯自費來校學習。一個名叫喬恩的坦尚尼亞文化部官員的孩子,現在是非洲有名的雜技明星,曾先後3次來吳橋雜技藝術學校深造,多次被中國中央電視臺邀請到中國表演。喬恩每次回到吳橋,都要看望曾經教過她的老師,並順便購買一些在非洲買不到的雜技道具和服裝。

  在上屆非洲留學生中,一名奈及利亞學生畢業時在留言本中寫道,「吳橋雜技藝術學校是個好學校,不只老師水平高,還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我愛中國,我還會回來。」本屆留學生尼阿尼迪說,「奈及利亞沒有專門的雜技學校,我很珍惜這次機會。回國後,我可能像父親一樣,到大學學習建築工程,但我不會放棄雜技,爭取也做一名成功的雜技演員」。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雜技「夢」旅人——重慶雜技表演藝術家陳濤的人生「四重奏」
    陳濤的一句話點出了每一位雜技初學學員的心聲。長期刻苦堅持讓他成長迅速,很快成為學員隊副隊長。此後,他帶領著同伴朝著雜技夢一路前行。1994年,長達6年的基礎訓練結束,25名學員隊員經過考核進入演員隊。離雜技夢,陳濤又近了一步。第二樂章:「夢」之初戰——臺下礪劍五度寒暑,只為登臺「綻放」一刻。
  • 非洲留學生:來華學習生活優渥,但部分中國人對黑人並不友好
    對於來自非洲國家的留學生們,我國政府乃至各地高校都有著十分豐厚的優待,並且在中國並沒有大行其道的種族主義勢力,非洲留學生們的留學生活堪稱十分優渥。 但出人意料的,許多非洲留學生卻有著這樣的體會:雖然生活優渥,但仍有相當一部分中國人對黑人並不是十分友好。
  • 非洲多國駐穗領事代表探望留學生代表
    (抗擊新冠肺炎)非洲多國駐穗領事代表探望留學生代表中新社廣州4月18日電 ( 蔡敏婕)非洲多國駐穗領事代表18日到中山大學北校區探望非洲國家留學生代表。馬利共和國駐廣州總領事艾麗瑪·丹法卡·加庫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和非洲有著良好的傳統友誼,對廣東省為防控疫情所做努力表示認可。4月18日,非洲多國駐穗領事代表到廣東省廣州市中山大學北校區探望非洲國家留學生代表。圖為非洲多國駐穗領事代表。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廣州對外交往歷史悠久,長期以來,有不少外籍人士在廣州學習工作生活。
  • 中國留學生為回國瘋搶5張機票!轉機繞道非洲,被迫去了趟「大保健」!
    據報導,英國一位名為曉丹的留學生回憶講述了自己非常坎坷的回國之旅,不僅稀裡糊塗轉機去了趟非洲,而且同行的朋友還誤打誤撞,被忽悠去了當地的妓院!讓人不禁感嘆:這波操作也太迷了吧!!
  • 「這是我的第二個家」——疫情中守護武漢的非洲留學生
    奈及利亞留學生阿穆在華中農業大學實驗室內。(採訪對象供圖)新華社武漢2月11日電(記者李偉、樂文婉)湖北武漢是來華留學生的熱門目的地之一,據不完全統計,來自非洲的留學生在武漢約有三四千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但不少非洲留學生選擇留在武漢,守護自己的「第二家鄉」。來自奈及利亞的阿穆是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學碩士生,他的冰箱裡有米飯、雞肉、辣椒、西紅柿和雞蛋。他說,吃完囤夠的物品後,再去學校大門口的學校超市採購物資。去學校的清真食堂吃飯也非常方便,只需要外出公寓時登記一下,回來後測一下體溫。
  • 《中國夢365個故事》再次登陸非洲
    12月21日,《中國夢365個故事》第三季開始登陸四達時代非洲數位電視及網際網路視頻平臺。此次第三季《中國夢365個故事》共計100集,共分為英語、法語、葡語三種語言版本,播出覆蓋肯亞、烏幹達、南非、奈及利亞、尚比亞、坦尚尼亞、盧安達、莫三比克、象牙海岸、加納等32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面向近1300多萬非洲家庭數位電視用戶及2000多萬非洲手機用戶。
  • 清華才女王麗紅為愛遠嫁非洲,24年後在非洲實現最大夢想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世界的交流就愈發頻繁,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來到中國學習和生活,也有不少中國人走出去學習和交流,甚至出現了跨國戀。有些中國人就選擇嫁給了外國人,這在之前,別人可能會說你「崇洋媚外」,但是在如今也不是什麼稀奇古怪的事了。
  • 德媒表示:中國留學生的「美國夢」已經破滅
    在眾多留學國家的選擇中,前往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的數量是最多的。因為那裡不僅是科技水平世界第一的強國,也是優質教育資源最為集中的國家。據統計,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現在已經有多達36萬人,是美國留學生群體中比例最高的人群。
  • 「基建狂魔」海外施工真面目:非洲圓了「中國夢」
    這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會戰,中國工人揮汗如雨,正完成一個貌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剛果(布)國家一號公路項目是中國援建非洲的重點工程。是中剛建交50年來,兩國之間最大、最重要的合作項目,被稱為剛果(布)交通史上的「夢想之路」。
  • 孫力力:帶領中國雜技攀登頂峰
    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 本報記者 王廣燕 在中國雜技界,有一位傳奇人物:她8歲即登臺演出,以45歲高齡憑藉高難度技巧斬獲全國雜技比賽金獎,54歲帶領中國雜技團攻下有著雜技界奧斯卡之稱的「金小丑」獎……她就是孫力力。如今69歲的她擔任中國雜技團創意總監,依舊神採奕奕地奔走在雜技排練場上。 見到孫力力這天,她正為一臺魔術雜技劇的修改而忙碌。
  • 探訪中國雜技之鄉:一村35戶27支雜技團隊
    中新社合肥11月14日電 題:探訪中國雜技之鄉:一村35戶27支雜技團隊  中新社記者 吳蘭  初冬時節,走在安徽省臨泉縣韋寨鎮韋小莊裡,有些冷清,多數家庭大門緊鎖,很少能見到村民。  見到朱秀敏時,她正將油菜苗、鋤頭等往電動三輪車上搬,準備去田裡栽種油菜。
  • 24年前,清華才女戀上黑人留學生小夥,遠嫁非洲烏幹達,如今怎麼樣了
    提到非洲,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貧瘠落後。受地理位置和歷史文化的影響,非洲的確是全球最不發達的地區之一,目前經濟發展水平位居七大洲倒數第一。 作為黑人人種的起源地,非洲的平均海拔約500米,常年被太陽光照射,氣候乾燥,不適宜居住。
  • 美國ICE官方留學報告:中國仍是美國最大留學生生源國
    1、亞洲仍是最大生源地2019學年來自亞洲的註冊留學生共有1137419人,佔所有留學生的74.6%,但比上一年下降2.4%。非洲、澳洲以及南美的留學生呈增長趨勢。2、中國是最大生源國這152萬多留學生,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最多,達到474497人,佔總留學生人數的三分之一,其次是印度,為249221人,韓國排名第三,為84071人。不過這三個國家的留學生人數出現下滑。
  • 「鬼手」賭贏香港富豪4億:河北小縣的雜技,憑啥成為中國名片?
    ◆雜技可以說是吳橋最能拿得出手的「名片」,也是吳橋人引以為豪的「特產」。正解局出品在中國,被冠以「雜技之鄉」名號的地方,從南到北實在不少。像山東的菏澤、聊城,河南的周口、濮陽,江蘇的鹽城、湖北的天門……不過,在眾多的「雜技之鄉」中,河北的吳橋卻是名氣最大的,甚至在國際上,「CHINA WUQIAO」已經成了中國雜技的代名詞。
  • 中國首部原創冰上雜技《幻境極光》8月首演
    中新網7月29日電 28日下午,中國首部原創冰上雜技秀《幻境極光》舉行首次媒體見面會,宣布將於8月8日在龍潭公園中心島劇場首演。《幻境極光》每天在中心島劇場上演兩場,開啟室內冰上雜技長期駐演的序幕。據介紹,冰上雜技並非穿著冰刀演雜技,也不是簡單的花樣滑冰,而是多種表演形式的再綜合。冰上雜技,起源於十七世紀中葉。冰上運動既是娛樂活動,也是軍事操練的一種形式。到了清代,乾隆定為「國俗」。
  • 非洲「瓦坎達」:從地獄到天堂,盧安達如何借中國實現涅槃重生?
    亂局攪動非洲、烏幹達、蒲隆地、辛巴威、納米比亞和安哥拉等國。紛紛參與到這場亂局,形成了一場非洲大陸的世界大戰。而這就是為何二戰結束後,全球普遍和平穩定,但非洲國家依舊仍處於戰亂的原因。不過瘋狂過後,人們自然需要想著如何收尾善後。那時候的國際反映是比較消沉的,美國在索馬利亞吃癟,黑鷹事件讓他們沒有介入這場非洲亂局。比利時以10名維和軍人遇害為由 撤離了盧安達。
  • 「金小丑」獎獲得者來啦,告訴你什麼叫教科書級雜技表演
    信息時報訊 (記者 管安琪) 全國首檔大型雜技文化節目廣東衛視《技驚四座》將於今日(1月9日)21:10播出第四期,雜技江湖的絕世高手將輪番展現走鋼絲、柔術、頂技、爬杆、抖空竹、男女對手等硬核絕技,開啟險象迭生的高能表演。
  • 中國南蘇丹聯合舉行記者會:中國始終與非洲兄弟同行
    來源:央視網當地時間4月22日,中國和南蘇丹聯合舉行記者會,中國駐南蘇丹大使華寧與南蘇丹民間社會聯盟主席阿庫奇、南駐華大使杜庫出席,向南蘇丹民眾分享中國抗疫經驗,介紹國際抗疫合作和非洲在華人員真實情況,呼籲各方團結抗擊疫情。
  • 《夢系池袋》微電影在日公映 講述留學生奮鬥故事
    《夢系池袋》微電影在日公映 講述留學生奮鬥故事
  • 「天花板級」高手齊聚,《技驚四座》展現中國頂尖雜技魅力
    360度高速攝像的手法將把雜技表演中的驚豔瞬間定格,形成「技驚瞬間」 中國被公認為「世界第一雜技大國」。多年來,中國雜技人在國際舞臺大放異彩,多次斬獲世界雜技領域的重要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