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撕掉了國產戰爭片的英雄標籤:愛國不只是口號

2020-12-25 騰訊網

文 | 張本人嘞 君安

在電影之前,我們先看看真實的歷史。

當年大清滅亡,袁世凱稱帝亦覆滅,中國陷入軍閥混戰,日本趁機侵佔東北,東北軍不敢抵抗,為保存實力,撤入關內,國人深以為恥,要求抗戰呼聲高漲。

但以當時中國之貧弱,若全面開戰,能是收復國土,還是會喪盡主力而潰敗,甚至丟掉半個或整個中國,沒有人敢預言。

不打,喪權辱國,打了,打不贏,可能亡國,而要打,還要打贏,對當時的中國軍隊,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甚至中國國民,也都對「自己的軍隊」沒有信心。

只因當年的軍閥部隊視民眾為魚肉,一心爭搶地盤,內戰內行,外戰外行,民眾又怎會對這樣的軍隊有好感?但若大一個中國,四萬萬國人,就真的沒有勇士了嗎?

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從2019年7月撤檔到2020年8月重新定檔,管虎終於將他野心勃勃的《八佰》帶進影院,這部講述淞滬會戰的電影耗資約8000萬美元,是近年來最受期待的國產戰爭片之一。從製作的角度來看,該片一磚一瓦建起佔地200畝的建築,不僅人工開鑿出一條新的蘇州河,還對兩岸建築進行1:1的實景搭,把寧波白沙的拆遷地塊定為淞滬會戰場景取景地,可以說是國產頂級的技術組搭配豪華劇組。

在這個故事中,沒有一個人是懦夫,電影描寫真實的恐懼和膽怯,也展示不遮掩的困惑和私心,他歌頌赤誠和熱血,也讚嘆無畏和決絕。

圖安穩日子的普通人尚且不懂什麼是真正的犧牲,但就是這些日常被說著兵痞子和老油條的人,在戰爭中成為了真正的英雄。

點擊播放 GIF 1.2M

該電影是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電影,在戰爭場面的呈現與運動鏡頭的多樣化搭配讓觀眾有更好的體驗感。除此之外,電影中仍有許多可圈可點的地方。(以下內容有輕微劇透)

《八佰》預告片

沒有主角,關注群像

八百壯士死守四天四夜皆是英雄,帶有傳奇英雄色彩。而電影卻將群像中的人塑造成「逃兵」,在影片前段描述著他們擁有與普通人一樣的心理活動——害怕、膽怯、逃避。鏡頭對著戰爭中的每一個鮮活的小人物,於是這部電影就區別於英雄主義電影。

如果電影將這些戰士們塑造成英雄,他們離觀眾便有距離,但當他們經歷這場戰爭時,以平民視角更能讓觀眾有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觀影體驗,才可以初步認識戰爭,跟隨著鏡頭領略殘酷的戰爭。

電影中的「觀看」

隔岸觀火的上海百姓,「那邊是天堂,那這邊就是地獄。」戰役的任何動靜時刻都牽動著百姓們在蘇州河對岸的情緒和態度。

從隔岸觀火,事不關己的百姓都在幹自己想幹的事,「日本人不會打英國人的呀。」人們更多的是關心自己的安全,正是因為前期的抗日戰爭傷亡慘重,讓民眾認為這次四行倉庫的戰敗顯得理所應當。

在戰士們打破日軍所說的3小時攻破四行倉庫,到一個接著一個背著炸藥包當人肉炸彈跳下去,再到升起國旗,在對岸的每個人都看在眼裡,漸漸地個別人參與了這場戰鬥。

從運輸補給包,自告奮勇的過橋傳遞電線的青年,女孩遊過河為戰士們出一份力,大字提醒,籌集物資,搖旗助威,連販賣國情的記者與他們共處兩天,被戰士們的精神感染,最後成為他們的一份子。

在最後教授拿出了槍,商人拿出了自家的嗎啡(做止痛劑),許多人民拿出了槍枝掩護戰士們過橋,百姓心態的變化就是這場戰役的意義所在:打贏這場戰爭靠四行倉庫裡的「八百壯士」是不行的,得靠他們背後的四萬萬同胞。這也讓電影院中的觀眾更真實的體會到戰爭的意義。

電影中突兀的熱氣球象徵著其他國家的俯視視角,他們喝著香檳觀看著這場節目,他們存在於天空,以俯視的視角見證著這場戰役,熱氣球這個與戰爭毫無關聯的存在更多的是象徵的意義,批判其他國家袖手旁觀的行為。

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為國盡忠為宜,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屈辱。

逃兵形象的塑造

電影中為了減輕戰爭的壯烈感,放入了老鐵、老算盤這樣的人物。逃兵向來不受待見,而本片中諸多戰士都有逃兵的想法,卻又被為國而戰的精神所感染並投入戰爭。

而這樣的形象塑造是為了刻畫「小人物,平民」的心理和樣貌,在我們看來很好笑,不壯烈,但最終看著他們的變化,沒有人會說他們是懦夫,該身份的存在是被拿來為戰爭的殘酷做服務的。

一刀剪成四佰?

影片首映前觀眾們就關注著的刪減片段對影片造成的影響,實際上它沒有對整體造成過大的破壞,抗日題材的電影離不開愛國主義色彩的調配,而電影傳達著愛國靠的是行動而非口號,其著墨恰到好處,點到為止,更能讓觀眾感動並充滿感恩,是優秀的愛國電影典範。

觀影指南

這是一部值得去電影院看的電影,無論是空間的調度(戰爭的場面),還是氛圍仍是影院得好。因為場面的調度多,運動鏡頭,震撼力強,建議觀眾選擇中後排進行觀影。

電影的細節處理的很到位,各地的方言等。每個中國人看了都會為之動容,時間不能讓我們忘記這段歷史,這80多年前的英雄們,這場戰役的存在應該被我們永遠銘記。

觀眾們事無巨細地目睹了作戰的各個環節和慘狀,然後像片中的軍人一樣,開始真正的思考這場戰鬥的價值與意義。

而亂世中飛奔的白馬,一騎絕塵,是對生的希望。幻想中的戎裝戰馬,千鈞一髮,是對明天最後的嚮往。

「活著就是勝利」 電影最後一個鏡頭,從四行倉庫拉伸鏡頭,到現代的都市上海,電影內外,這都是最好的結局。

點擊播放 GIF 2.0M

既然看到這裡了,隨手點個「在看」吧,告訴自己,每一次再見,是為了更好地出發!

微信|njyingxianggmy

相關焦點

  • 你什麼時候感受到了國產戰爭片的崛起,《戰狼》?還是《八佰》?
    你是在什麼時候感受到了國產戰爭片的崛起,是大名鼎鼎的《集結號》,是中國歷史總票房第一的《戰狼2》,還是今年登頂全球票房年度冠軍的《八佰》?細讀這些年讓大家印象深刻的國產戰爭片票房,能看到這一類型片是如何伴隨電影工業的進步不斷探索和進化,讓更多的觀眾在電影中走近歷史,了解英雄,珍惜和平。
  • 國產戰爭片《八佰》公布片尾曲MV 那英演唱
    國產戰爭片《八佰》官方微博公布了電影的片尾曲MV,這首歌曲由那英和安德烈·波切利共同演唱。「你的微笑驅我身赴沙場,盼望世間再無喧囂。放心,你們的照片,家人們,都收到了。」
  • 30億不是夢,《八佰》為中國戰爭片逆天改命
    事實上,《戰狼2》和《紅海行動》都是建立在大國想像基礎上的軍事動作片,和傳統意義上的戰爭片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抗日劇一度是國產電視劇經久不衰的一大類型,琳琅滿目,泥沙俱下。長期以來,抗戰題材的高曝光度、低美譽度,使其很難在市場中突圍。如今,向30億進軍的《八佰》無疑打破了這種怪圈。
  • 《八佰》首波觀影感受:不完美,但已做到國產戰爭片的極致
    這次中國電影飽受新冠疫情衝擊,《八佰》作為影院復工後新上映的首部大片,承擔的是救市重任,我們也希望它能夠不負期望。昨晚陳思誠在首映禮上說,《八佰》是一部一定得去電影院看的電影,只有這樣才能知道什麼叫「電影」二字。
  • 領先國產神劇50年!用模型拍攝的日本戰爭片成《八佰》另類老師
    亞洲首部IMAX類戰爭影片《八佰》上映後,票房迅速飆升超過20億大關,其火爆程度甚至讓上海四行倉庫和八百壯士紀念館成為眾人一時間趨之若鶩的打卡之地。儘管圍繞該片的一些爭議依舊沒有散去,且該片中內容和歷史的差異也較為明顯,但其亮點也絕對值得戰爭片製作者學習。
  • 看完《八佰》,我又刷了這5部經典戰爭片
    《八佰》的出現,毫無疑問是國產影院的救市之作。 拋開關於影片的諸多爭議,至少在「戰爭片」這個類型定義上是達成共識的。影片在戰爭場面的拍攝上,可以稱得上是近10年國產戰爭片最佳,而這部分的出彩,攝影師曹鬱功不可沒。
  • 同是頂級卡司的戰爭片,為何《金剛川》11億,《八佰》31億?
    文:主創陣容比《八佰》還強大的《金剛川》,為何票房卻少了20億?今年國產片中,出了兩部備受關注的戰爭片,分部是《八佰》和《金剛川》。這兩部電影還是有頗多的相似之處的,比如電影題材,導演,演員陣容都有重合和交集的部分。
  • 電影《八佰》觀後感:只有尊重歷史,才能真正地激發愛國熱情
    電影《八佰》的立意其實是不錯的,通過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宣揚一下愛國主義的精神,讓人們記住和緬懷所有在抗日戰爭當中付出生命的那些英雄們,不管他們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不管他們是小混混,還是學生,還是青樓女子,他們都在抗日戰爭的時候,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時候,展現出了他們作為中華民族的血性,以及捨生忘死的精神,所以這個電影從這個立意上面來說,真的是非常的好。
  • 《八佰》憑什麼成為最催淚的國產戰爭片?
    在此之前,好像還沒有哪一部國產戰爭片,能同時在人物、敘事、內核和視效上如此統一。這麼說吧,這部電影,哪怕有這樣那樣的不完美,還是完完全全擔得起讓當下華語電影能做出的最好的戰爭片的稱號。但要說影片最動人的,恐怕還是它的片名傳遞出來的東西——《八佰》,而不是八百。
  • 聚焦於人性的刻畫和渲染,《八佰》稱得上一部優秀的戰爭片
    電影《八佰》展現的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四行倉庫保衛戰」,那場戰鬥中留守的中國士兵號稱有八百人,這也是本片片名的由來。然而實際上只有355人據地堅守,對抗日本王牌軍第三師團。 這場戰鬥在實力對比上是毫無懸念的,它的目的也不在於打勝仗,而是國民黨在淞滬會戰潰敗撤出上海時為主力撤退爭取時間,更是為了博取國際社會同情而上演的一場秀。
  • 《集結號》到《八佰》再到《金剛川》:國產戰爭電影崛起還要多久
    距離10月23日國產戰爭電影《金剛川》上線已過去將近兩個月的時間,現在才談起這部影片似乎有些晚,但是這部影片所展現的厚重歷史和濃烈情感,對於國產戰爭電影來說,什麼時候提起都不算晚。《集結號》的成功,為後續國產戰爭電影的拍攝提供了一個優秀的範本。但是,在隨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國產戰爭電影並沒有出現想像中百花齊放的景象,在商業資本以及快錢思維的驅使下,投資耗費巨大、見效較慢的戰爭片已被逐步排除在電影類型的主流序列。
  • 《戰狼2》與《八佰》證明:一部電影「生不逢時」是多麼的悲哀
    《八佰》輿論的爭議非但沒有銷聲匿跡,反而變得更多了。 因為現在我們談到《戰狼2》,仍然會有很多網友,非常喜歡拿《戰狼2》和美國現代戰爭片比較。 最後得出《戰狼2》如何如何的結論。 這些網友就和《八佰》有點類似了,他們的立場站在別處沒有落腳國內。
  • 《八佰》,3天破8億,好看到讓人淚奔!
    塑造立體的人,是《八佰》的立意與野心所在。以往戰爭片的主角,要麼是正面迎敵的戰士,要麼是深入敵營的臥底。而該片卻從一群逃兵的身上展開,《八佰》能在國產戰爭片中越眾而出,恰恰是因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醜」。 該片拓寬了我們認識英雄的維度,他們在捨生取義前,也有過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與掙扎。《八佰》的人物塑造採用了群像刻畫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來個,但這也會造成「一開始還想把每個人名記住,但後來就記混了」的情況
  • 《八佰》影評8分!國產戰爭片終於出了一部能與外國競爭的電影!
    《八佰》8分,電影拍得很不錯,是一部堪稱雄壯的電影,由於沒看過無刪減版本,所以只聊聊今天點映的版本。影片裡的日本軍,沒塑造成過去國產影視劇裡那種張牙舞爪的惡鬼,或是滑稽蠢笨的丑角,而是正正經經的士兵,日本軍營裡乾淨整潔、士兵穿戴整齊、隊伍行進有序、以及裝備先進,展現出一種強大的姿態,各方面都比國軍強,所以才能壓著國軍打。
  • 看完《八佰》,我又刷了這5部經典戰爭片,每部都令人噓唏不已!
    《八佰》的出現,毫無疑問是國產影院的救市之作。 拋開關於影片的諸多爭議,至少在「戰爭片」這個類型定義上是達成共識的。影片在戰爭場面的拍攝上,可以稱得上是近10年國產戰爭片最佳,而這部分的出彩,攝影師曹鬱功不可沒。
  • 看完《八佰》,我又刷了這5部經典戰爭片,每部都令人噓唏不已
    《八佰》的出現,毫無疑問是國產影院的救市之作。 拋開關於影片的諸多爭議,至少在「戰爭片」這個類型定義上是達成共識的。影片在戰爭場面的拍攝上,可以稱得上是近10年國產戰爭片最佳,而這部分的出彩,攝影師曹鬱功不可沒。
  • 八佰票房破7億,貓眼評分9.2,預測票房19.8億
    因為疫情的緣故,雖然電影行業復工超一月,仍有觀眾不肯走進電影院,即使如此,《八佰》的上座率高達17%,不愧是被稱為拯救內地影視的國產大片。截止發稿,共有超1820萬人次買票觀賞了八佰,其中超30萬人打出了9.2的高分,有85%的觀眾給了9或者10分,好於96%的戰爭片,好於95%的劇情片。大多數觀眾評價電影劇情感人,演技出色,節奏緊湊,還原史實。
  • 草根評《八佰》:逼真慘烈 催人淚下
    一牆之隔,隔絕了生與死,卻隔不斷每一位國人的愛國之心!真的值得去影院一看!強推!!  @D調的華麗XIN 10分  這部史詩級的戰爭片,等了一年的時間,終於要即將全國上映了!我很幸運,看了《八佰》的點映,感覺特別的滿足。電影中將士們不畏懼生死,在面對日軍強烈進攻下,英勇奮戰,並且自願組成敢死隊,綁著炸藥,以犧牲自己的目的去遲緩日軍進攻的鋒芒。
  • 13年前,馮小剛也拍了一部「催淚」戰爭片,評分比《八佰》高
    最近電影圈討論最多的無疑是《八佰》了,作為「救市」之作,預售總票房將破2億,足夠亮眼。影片在群像上面刻畫的很成功,戰爭中的小人物,在怕死和做英雄之間的成長有跡可循,另外幾場重頭戲令人熱淚盈眶。但也許是前面情緒太過飽滿,導致後面結尾並未掀起高潮,稍微有點遺憾,不過這並不影響《八佰》是一部優秀的戰爭片。
  • 豆瓣開分7.0,這部戰爭片和《八佰》一起點燃電影市場
    另外,想看《八佰》還要再等一段時間,不過另外一部戰爭片《奇襲地道戰》已經在優酷獨家上線,導演正是拍攝了《奇門遁甲》的項秋良和項河生。難得的是,和常規戰爭片先是冗長的鋪墊、最後來一波高潮戲不同,《奇襲地道戰》做到了五分鐘一場小打、十分鐘一場大仗,期間也有日軍血洗村莊的殘酷戲份,以及大炮狂轟亂炸的大場面爆破戲,電影無論是動作設計還是實景特效都很紮實,沒有一場枯燥乏味的戲份,做到了抓住觀眾眼球從頭看到尾。看過《八佰》的預告片之後,單就製作的用心程度而言,《奇襲地道戰》是可以和《八佰》劃等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