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水庵今貌。
袁玉坤
近日,通濟街道張家西城村發現一處重要紅色遺址——鎮水庵,村民俗稱「西廟」。上個世紀四十年代,聞名遐邇的城陽武工隊就誕生在這兒。
城陽武工隊與即墨何幹?
當年,城陽是即墨縣下轄的一個區。1943年7月,即墨縣委決定在即墨南部設立第五區,以城陽為中心組織開展對日鬥爭。今東至環秀、西至通濟、再西延至大信等三個街道的南部村莊均屬即墨縣第五區。1944年6月,組建起五區區中隊。1945年8月,即墨縣委決定撤銷第五區,其區劃內分別設立城陽區和信村區,通濟、環秀兩個街道南部的村莊仍屬城陽區下轄。1946年7月1日,信村區併入城陽區,信村區中隊併入城陽區中隊,並改稱「城陽武工隊」。
青島地區乃至膠東半島上點年紀的人對城陽武工隊可以說都久聞大名。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這支隊伍活動於即墨南部區域的墨水河沿岸及即墨西北部遊擊區的流浩河沿岸。這支英勇的即墨地方武裝,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小到大,由弱到強,打的敵人聞風喪膽。從1944年6月到1949年5月,從最初的幾個人發展到100多人,有長、短槍200餘支,先後端掉敵人情報聯絡點5個,除掉「鐵桿」漢奸特務4人,消滅反動鄉隊部5處、聯防隊10多處,繳獲各類槍械500餘支、子彈數萬發及大批軍需物資等。僅1946年一年繳獲的武器裝備,佔即墨全縣繳獲總量的三分之一多。武工隊在對敵鬥爭中不斷地發展壯大,並為解放軍主力部隊輸送幹部、戰士100餘人。1947年2月,中共膠東區委、膠東軍區司令部授予其「模範武工隊」稱號,同年7月,又命名城陽武工隊為「李肇蘭武工隊」,並榮獲集體三等功。1949年4月,青即戰役前夕,城陽武工隊的長槍隊正在太祉莊集結整訓,奉命編入正規部隊參加青即解放戰役。1949年6月,青島解放,城陽武工隊除一部分幹部留在信村、藍村、城陽等地方工作外,其餘百餘名隊員全部升級參加主力部隊。
李肇蘭(生於1921年,今環秀街道李家西城村人,城陽武工隊創始人,解放後曾任昌濰地區科委主任)回憶錄中提到:「1945年6月9日這天,天剛黑,我與宮崇悅、張守武、張正松、張正居、張子良、張修先、張方學、宋寶業、周丕田、周丕增和王學山等20多個人,來到張家西城村西廟,我站到廟臺上宣布:即墨縣五區區中隊今天成立了!3天後,即墨八裡莊的於守山、王日洪等10多人也來到西廟加入了隊伍,區中隊一下子發展到30多人」。
李肇蘭提到的張家西城村「西廟」在哪兒?有什麼地理標誌?筆者抱著查證存史、傳承弘揚之目的,三下西城,追根問底。
張家西城村是明永樂二年(1404),張氏兄弟兩人自沿海衛所稟軍職遷至即墨城西南十裡立村,命村名為張家西城。解放後根據方位,分別命名為張家西城東村、張家西城南村、張家西城北村。
經過多方了解探訪,張方晴先生提供線索:西廟,就是鎮水庵,也就是解放後的張家西城供銷社,位於墨水河張家西城北村的河岸。
墨水河沿即墨賓館門前一路西南而流,在孫家莊村東收並土橋頭河之後,迅速折向西流,到了張家西城村前,又往北折返,再轉向西南流去,在城陽西部注入膠州灣。遠處望去,河道這一折返迴旋,似乎是有意識地放縱河水舔抵了一下沿河村舍,劃出了一個「幾」字型,在此形成了寬大的河槽(河灣)。張家西城北村就在「幾」字的頭部。
西城村的村民說,自修建了鎮水庵,河水再沒殃及村舍。這或許是人們對安頓日子的一種祈願,無需細考,倒是歷經風雨,到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戰火紛飛之時,它成了正義之士拉旗舉義、為民眾謀福祉的根據地,至今實實在在立在那兒。
當年的這一帶,因臨近青島、嶗山日偽佔領區,除日偽陳兵防守之外,還有駐紮在嶗山周圍的國民黨青保4個大隊、姜黎川的一個旅、王早的一個營,以及宮相東、欒志津、孫丕琢和劉錫儉等多股土雜匪幫。他們一方面與日偽有所勾結,也明爭暗鬥,但都與共產黨、八路軍作對。對我五區工作開展造成極大破壞力。不到一年的時間,相繼有一名區委書記叛變投敵、三名區長被害。環境惡劣,形勢嚴峻。
1944年春,中共即墨縣委派時任即墨縣大隊二排排長的李肇蘭前往開闢工作。近一年的時間,李肇蘭以張家西城村為根據地,以西廟為據點,頻繁來往於黃丹峴、宮家莊、店子、下泊、藍家等村,多次召開群眾大會,秘密聯絡發動,鼓舞抗日鬥志。僅張家西城村就有張正松、張正居、張子良、張修先、張方學、周丕田、王學福(地下黨員)等10多人跟隨走上革命道路,王學福兄弟三人全部加入隊伍。黃丹峴村的張元順、張守武父子對李肇蘭來來往往食宿、聯絡等提供了極大幫助。
馬山周圍既是敵人的封鎖線,又是我軍的遊擊區。八路軍及即墨地方武裝秘密開展工作時,幾次遭到莫名其妙的襲擊。一日深夜,當李肇蘭行至馬山北坡休息時,從北面的平安殿射出時斷時續的手電光,引起了他的思慮。適逢平安殿廟會日,李肇蘭扮做張家次子張守瑤,在其三子張守武的陪伴掩護下,進入平安殿,摸清了日偽特務黃良化身道士潛伏於此搜集發送情報的情況。此後「三探平安殿」,設計秘密將特務黃良帶至山東村東嶺,將其綁石沉入深水坑。
駐守即墨城西部八裡莊據點的日偽中隊長楊彪,是一個惡霸子弟,對共產黨、八路軍懷有刻骨仇恨,橫行無忌,詭計多端,殺害了不少革命志士,八路軍及即墨地方武裝在埠南村、山東村的幾次遇襲都有他的「功勞」。即墨日軍警備隊便將其調到縣城南部的大周村中心據點擔任隊長。剛剛到任大周村,就惡貫累累,對即墨南部的抗日工作構成了極大危害。城陽武工隊決定打掉這個禍害。李肇蘭通過地下黨員偵查,了解到楊彪包養了一個叫劉淑娟的漂亮「二奶」租住在即墨城西關的劉家胡同36號。獲此消息後,李肇蘭便到黃丹峴村張守武的家,一起商量除惡計策。通過威逼劉淑娟給楊彪寫了一張紙條,稱「被人性侵」,由張守武化妝送到大周村日偽據點。李肇蘭提前到36號控制住劉淑娟,「待君入翁」。
衝冠一怒為紅顏,詭計多端的楊隊長也逃脫不出這個歷史魔圈。當他怒氣衝衝、罵罵咧咧邁進門檻那一刻,未見紅顏先斃命。
光陰輾轉。鎮水庵,經歷了民國時護佑一方百姓的廟臺、解放前的武工隊據點、解放後的西城供銷社、時下的個體小賣部,約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依然立在這兒,古石陳磚,風化開裂,斑斑點點,似是向人們訴說著什麼……
作者簡介:袁玉坤,即墨區人,文史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