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戰士》電影根據勇士漫畫改編,講述由範·迪塞爾扮演的士兵雷·加裡森在戰鬥中意外陣亡,被RST公司利用尖端納米技術起死回生,變身即時自愈、媲美超級電腦的超級英雄——喋血戰士。電影改編自勇士娛樂漫畫的《喋血戰士》,最早的投資方是傳說中的DMG,就是那個曾經投資過《鋼鐵俠3》等片、在業內口碑臭到一定程度的DMG。
近期科幻片都屬於特別水的改編,千篇一律的劇情,和千年不變的野心陰謀論,拿科技英雄當復仇工具,結果失控遭反噬,這不是上個世紀科幻片的精神產物麼?
出演《拯救大兵瑞恩》後方才成名的範·迪塞爾,似乎對同質化嚴重的B級動作片有著格外的喜好:在《速度與激情4》之前近十年的時間裡,轉型動作明星的範柴油從《星際傳奇》跳到《巴比倫紀元》,又從《速度與激情》跳到了《極限特工》。
成本所限,《喋血戰士》的創作團隊顯得格外青澀, 這也使得電影在許多層面上都過於依賴已經成熟(且過時)的模板。作為導演戴夫·威爾森的處女作,《喋血戰士》在部分鏡頭上無愧於他視效總監的身份。但和《愛,死亡和機器人》中的《桑尼的優勢》類似,這些亮點不足以撐起整部電影,更缺乏與情節/主題深層次的關聯。
《喋血戰士》的概念實在是再老不過了。就範柴油而言,無非是從名義上的超人類變成了真正的超級士兵;就主題而言,無非是對90年代「威龍系」動作片(《宇宙威龍》《鐵甲威龍》)的再利用。但這並不意味著電影就只能在這些框框裡打轉,就可以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劇情,和清晰的故事線索。
《喋血戰士》中,明明有著《明日邊緣》式的無限輪迴,《金剛狼》、《機械戰警》式的人工失憶戰神,甚至還有《記憶碎片》式的記憶迷局和《記憶碎片》的蓋·皮爾斯。但這些素材,全部都已最平庸的方式被浪費掉了。
取而代之的,是範柴油最喜歡的「團建」式動作片;《速激》裡玩不夠,《極限特工3》玩不夠,未來的範柴油新片,哪怕初設是多麼的獨行俠,也要繼續玩下去。
該片在製作之前曝出,其製作成本就達到了4500萬美元,但目前為止全球票房還不到3000萬美元,而這個時候正趕上特殊時期,估計支持這部電影的,也只有我們了。範·迪塞爾的演技是在線的,只是真的不適合出演這樣的電影,相比起傑森斯坦森而言,人家即便是出演了《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但的確比這部的票房高出很多,畢竟人家即便是打戲,也是有謀略和智商的,範·迪塞爾在這部電影中的打戲,那便是——一直向前走。
女主是該劇的亮點,話說身材好,倒是給我們塑造了一個乾淨利落的角色。與範·迪塞爾之間的感情戲也是屈指可數,但結局還算滿意,片中的元素我們不再多言,蹩腳的吼叫和未能確定方向的打戲,可能會讓範·迪塞爾的人設崩塌。
當然,如果你只想用影片刺激一下眼球,片中的打戲還是能讓燃一燃的。
我甚至覺得我雖然說了那麼多影片的不足,到說不定到時在國內上映,大眾會很喜歡,因為作為特效出身的導演,片中的特效,光影,動作設計的結合,有幾場戲還是很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