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貴州遵義赤水竹編聯合上海哈爾濱食品廠推出的「竹報平安」糕點禮盒 官方圖 下同
大山深處手工的竹編點心盒,裡面裝著充滿奶香的上海蝴蝶酥……今天,在首屆「上海非遺購物節」,貴州遵義的赤水竹編將聯袂上海的老字號「哈爾濱食品廠」,推出「竹報平安」糕點禮盒。在美味與非遺文化交融的背後,其實是上海與各地非遺文化的合作,讓越來越多的非遺產品產業化,從大山深處走出來,不僅走進尋常百姓家,也能奔向世界大舞臺。
竹編配蝴蝶酥,只是第一單
提起赤水竹編,大家一定還記得去年進博會上,上海的鳳凰自行車與遵義的赤水竹編「牽手亮相」,不僅展示了非遺和老字號「硬核實力」,也是一種「精準幫扶」的示範。遵義是上海對口幫扶城市,鳳凰自行車牽手藤編傳承人馬毅,研發藤編前車籃和書報架,使得這輛自行車更具功能性。今年,帶著產品來參加「上海非遺購物節」的是盧華英,她和馬毅一樣,都是由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和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ACC)承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竹藝研修班)」的學員。從貴州來上海,他們系統地學習了如何推動了非遺資源的開發性保護和傳承。來上海之前,從竹雕和竹編的技藝上,盧華英非常精湛,不過她的不少代表性作品,都是請相關老師幫忙構圖和設計的。她總覺得,若不懂設計,編織的作品就顯得平凡,沒自己的藝術特點,這樣的作品非常容易被複製,在上海學習期間,她和同學們一起參觀了杭州、安吉、莫幹山的各類竹編製品廠,學習新的設計理念以及嘗試將竹編和其他材質結合,看到了很多傳統工藝怎樣和現代美結合的案例。
圖說:竹編點心盒裡裝著上海蝴蝶酥
學習期間,上海大學還特意為他們設立了一個「傳統公益工作站」,幫著盧華英等非遺傳承人牽線搭橋。比如,在工作站的聯繫下,上海的老字號「哈爾濱食品廠」的「哈氏」糕點海派製作技藝是上海黃浦區非遺項目,赤水竹編是貴州省級非遺保護項目,「竹報平安」糕點禮盒正是兩大非遺項目的結合。「吃完裡面的糕點,這個竹編盒子非常精美,也是一個可以用來日常使用的儲物盒。」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教授章莉莉說,「這份訂單也讓赤水竹編逐漸開始產業化起來,現在正在幫談第二和第三個訂單,相信會越來越好。」
圖說:楊昌芹(右一)在貴州省赤水市的培訓基地指導學員製作竹編
的確,有了來自上海的訂單,在遵義越來越多的人願意來學習竹編技術。同樣在上海學習之後,90後的非遺傳承人楊昌琴回到當地,招收了很多學員,大都是附近的留守婦女,甚至還有一些殘疾人,在她的耐下教導下,這些學員3個月就能獨立做一些簡單產品,據了解,有的學員學了竹編後,每月可以掙上3000多元,生活費沒有了問題。
刺繡變成網紅,擺進專賣店
撒尼刺繡,來自於阿詩瑪的家鄉石林。撒尼刺繡的傳承人昂貴通過在上海的學習,這一次參加「上海非遺購物節」,不僅也將帶來全新的撒尼刺繡收納盒,「這也是通過在上海的學習之後,這款的刺繡收納盒靈感來源自撒尼人傳統的收納木箱,是既有民族時尚氣息,又有實用功能的小型刺繡收納盒。」
圖說:畢躍英是遠近聞名的非遺傳承人
在石林,昂貴的母親畢躍英,是遠近聞名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彝族撒尼刺繡代表性傳承人,幾十年來,她在自家開辦的作坊裡自產自銷,所有關鍵工藝環節上都保持了純手工生產,不過量小,也有地域性局限性。昂貴說,現在的純手工藝人大多四五十歲,她們靠刺繡是無法養活自己的,只是把它作為一項傳統愛好,給自己或者下一輩繡一些用品。「以前我們要幹農活,休息的時候能繡幾針就繡幾針,從來沒想著要賣」,畢躍英說,如果要靠賣繡品為生,完全不肯能。
去年,昂貴和近二十位薩尼刺繡的傳承人來到了上海,他們參加了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世界遺產地可持續生計項目石林撒尼刺繡技藝非遺品牌智造研修班」。這些年來,這個班級為各地的非遺傳承人請來過,投資公司的總經理來教市場調研,也有愛馬仕「上下」的公關經理講授營銷傳播,還有來自寶島臺灣的設計師教他們跨界設計……不少同學的結業作品還被請進了淮海中路的755商場,用快閃的模式銷售。
圖說:精緻的撒尼刺繡收納盒頗受歡迎
昂貴說,「經過非遺研培學習提升後,首次在2019年上海外灘奔馳體驗店的活動上亮相的刺繡收納盒很受歡迎,僅活動當天就銷售了76個,之後奔馳公司請我們又專門給他們訂製了一批紀念版收納禮盒。」本次購物節昂貴將通過網絡帶貨,價格也在180元至380元之間,「這個價格也是通過我們學到的市場調研方法再定的。」
通過一人帶動一片,從上海回到石林,昂貴立刻調整了工作室的布局,還把產品重新分類定位,他還在想下一步自己也在抖音上做個帶貨達人,助力非遺產品的商業轉化。同時,昂貴也讓更多當地人看到了傳承非遺的前景,昂貴的工作室已經先後培訓了400多人。(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