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作家赫茲裡特曾說:「世界上的一切紛爭都源於欲望與無知」,而世間的紛爭存在在萬事萬物之中,我曾經以為申遺存在最大的意義在於更好地保護文化的傳承,實在沒想到這種充滿文化氣息的事物也會受到俗氣的爭搶。
物質文化遺產的所屬地可以很好的界定,所以很少會有質疑和爭搶,而那些非文化遺產則是各方搶奪的「美食」,這其中就包括那些在古老畫卷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歷史名人。好幾年前,一直很有產權意識的韓國竟然聲稱朱元璋、孫中山等人是韓國人的後代,此言一出令無數中國人啼笑皆非。
拿出板上釘釘的證據也改變不了韓國人堅持的「虛妄」,對此只能用網上一句很流行的話表一回復「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但總愛蹭中華文化的韓國也遭遇了一次「打臉」。
前些年,韓國媒體總是大肆宣揚一位商業大佬是韓國人後裔,然後加以天花亂墜的追捧,而當事人對此直接表示自己祖籍中國福建,這次讓中國人拍手叫好的主角就是聞名全球的商業大佬、日本首富孫正義。
軟銀老總孫正義
1957年孫正義出生在日本,家中排行第二,孫正義的父母在日本九州島從事一種賭博遊戲機,孫正義天資聰穎,從小學習成績就突出,16歲那年就越級考入加州伯克利大學經濟學系,上大學期間他就展現自己驚人的商業天賦。
18歲的時候在校園裡兜售一種從日本引進來的電子遊戲,這次小小的嘗試讓他獲利100萬,隨後他又抓住商機,利用身邊資源,再次賺的100萬美元,此時的孫正義還不到20歲,這種驚人的操作真是讓人不得不佩服。
更值得一提的是,孫正義利用手上的資金在校期間還自主創業開了一個小公司,公司經營的還不錯,1980年,他大學畢業選擇回到日本的時候,以200萬美元的價格將這家公司出售給合伙人。
這裡面還有一件趣聞,就是孫正義雖然畢業於伯克利大學,但是他並有獲得畢業證,據說是因為他著急回日本,在舉辦畢業典禮一周前就趕回了日本,因此沒有獲得畢業證。對於孫正義來說,畢業證對他影響不大,回到日本後,他還是走上了創業之路,在24歲那年,他成立了軟體銀行,由此開始了他的軟銀帝國。
成為首富多國爭
雖然孫正義很有經商頭腦,但是也不是一直都順風順水,軟體銀行成立一年後因經營不善一直虧本,可是就在境遇如此艱難的情況下,孫正義堅持自己承擔損失的責任,退回各大財團原始投資資金,這一舉動讓世人看見孫正義的責任感,贏得了行業前輩的佩服與讚賞,這也給軟銀打了一個免費廣告。
面對困境,孫正義沒有放棄,他一直尋找突出重圍的機遇,1991年,他和Borland公司達成合作關係,成功踏上了網際網路之路,隨後又拿到思科系統的日本代理權,此後事業更是一路高歌,1994年,孫正義的公司成功上市。此後孫正義開始了投資事業,1999年,和美國證券商協會合資共組日本納斯達克股市。
同年10月,又注資阿里巴巴,看到阿里巴巴如今的成就不得不承認孫正義是很有商業眼光的,至2000年,孫正義名下的軟銀擁有遍及歐洲、美國等重要的合資或獨資企業,由此真正建立起他的軟銀帝國,他背後各種各樣的資產高達400億美元,一舉奠定他「全球作手」的地位。
6年前,阿里巴巴登陸美股市場,孫正義的財富也隨之水漲船高,一夜之間他的財富淨資產增至166億美元,一下躍居日本首富,孫正義的財富積累一度直逼世界首富比爾蓋茨。首富的地位不僅僅意味著金錢方面的超然地位,他背後的人脈關係、產品投資等等都是財富,可以說他的微小舉動可能引起日本經濟市場的大波動,這樣的商界大佬自然引人關注,他就是一張行走的名片。
孫正義雖然出生在日本,但是他沒有日本國籍,一看已經是世界級大富豪,日本立馬給了他日本國籍。由於孫正義的爺爺那一代是從韓國大邱移民到日本當礦工的朝鮮人,韓國媒體立馬大肆宣揚孫正義雖然出生日本,但是祖父是從朝鮮半島移民日本的,他們就是朝鮮半島孫氏的後代,孫正義應該是韓國人。
直言祖籍是中國
日本政府給了孫正義日本國籍,但並沒有過分糾纏於他是哪國人,但是韓國人一直緊追不捨,肯定表示孫正義就是韓國人,對此中國人表示無語,沒想到孫正義親自下場給予回應,他直言他所屬的孫氏不是朝鮮半島的孫氏而是中國最古老的孫氏,他表示自己的祖輩與孫中山同宗,自己是春秋戰國時期孫武將軍的後人。
按照族譜,他的祖籍是中國福建莆田,,孫家祖先應該是在南北朝時期從福建莆田經過多次遷徙至朝鮮半島,隨後在孫正義祖父那一代,他們舉家從朝鮮半島遷居到日本九州,所以歸本溯源,自己祖籍是中國,不過孫正義也表示,不管是中國、還是日本、亦或是韓國,自己毫無疑問是亞洲人。
其實不管孫正義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還是韓國人,他創造的財富都是他自己的,再說如今經濟全球化,他也不會因為自己是哪國人就給哪個國家多些投資。不過這次給韓國人的「打臉」也讓中國人出了一口氣,畢竟韓國申遺項目很多都源自中國,沒辦法韓國人搶先一步,讓不少中國人憋著火,這下正主親自「闢謠」,韓國人應該無話可說了吧。
不過中國人常說取長補短,通過韓國這幾次申遺,也給我們一個經驗教訓,不能光重視經濟發展,這種屬於自己國家的文化還是要多加關注,面對韓國虎視眈眈,我們也應該儘早下手啊。
文/史海觀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