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是一種輪迴,如果說「古風」已然成為當下最為流行的時尚元素之一,我想應該不會有人反對。那些讓人應接不暇的古裝影視劇、融入於歷史背景中的大型網遊、復古的中國風歌曲、極具民族風貌的漢服……滿含時代感的新時尚越來越密集地充斥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古風文化可謂是強勢來襲並且歷久彌新。當然在這當中必不可少的,還有那些將古風沾於筆尖,落於紙上的畫作。
那麼,你是一個「好古」的人嗎?那些古風古韻的魅力,你真的了解嗎?
01也畫古風
臺灣畫師Say HANa的作品與P站大部分畫師的日系萌甜風不同,其畫風帶有濃濃的古風特點,作品有著獨特的復古華麗之美與傳統溫婉之美。此外,她的作品不僅注重人、衣、物、景之間的協調關係,更富有強烈的意境表達。Say HANa的筆觸精緻且清新,對色彩、光影,以及人物的表情處理極其到位,細緻的刻畫賦予了畫面極強的故事感。
除了自己的原創作品,Say HANa還創作了許多同人作品,比如《陰陽師手遊》《決戰平安京》《魔法少女小圓》等。這些作品以清新、明朗的古風美少女為主,注重對畫面質感的雕琢,其筆下的人物靈氣活現,有種很強烈的代入感。
對於這樣的古風創作,Say HANa也有著自己的經驗總結:繪製古風插畫,不僅需要把握人物自身的韻味,體現出不同時代的審美特點,還需要將人體結構和畫面構圖的韻律相結合,畫面要有抑揚頓挫和濃墨重彩的恰當表述。如此繪製出的作品才更為動人,仿若穿越時空,置身於不同的故事與背景之中。
02也說古風
我們常說的古風,指代的是古代質樸的風俗習慣。同時,它也是一種流傳至今的文學載體,唐代以後詩人所作的古體詩,即稱為古風。古風大致分為歌、行、吟三類。我們所熟悉的《長歌行》《短歌行》等均屬於古風範疇。
不過,現代人對於古風的定義大多泛化為「崇古、復古」的風向,並逐漸形成了一種備受年輕人追捧的、新興的文化形式。其內容涵蓋了文學、音樂、繪畫、服飾、建築等諸多方面。可以說,古風文化的愛好者們是傳統文化的追隨者與創作者,他們對於傳統文化的研習與創新,使得古風在新的時代有了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
然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只屬於自己的古代世界觀。儘管在這些千差萬別的暢想中,有著不同的主角、不同的故事,但總結起來,無外乎一個是朝代更迭、戰亂紛爭的真實歷史,另一個則是由歷代文學巨匠書寫的、文學作品中的林林總總,但無論是哪種,都是當下古風得以形成的必要條件。
對於很多圈外人士而言,古風與國風總是傻傻分不清,雖然二者都有著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但其實在表現形式上還是有著細微區別的。古風多指復古之風,它追求的是一種感官上的唯美與情調。在當代繪畫領域,古風插畫發展較晚,可以說是多重繪畫風格的集合體。譬如說,遊戲中的古風插畫融合了部分韓風的繪畫技巧,整體畫風飄逸,多以時尚俊美著稱;古風水墨插畫則融合了中國傳統的水墨畫法,人物的形體偏向真人比例,擁有細膩柔和的筆觸;而一些古風小說的封面插畫,則是將古風與日系畫風相融合,畫面色彩飽和度較高,對五官、骨骼的刻畫並不明顯,偏愛朦朧的質感。
相比古風,國風更多展現的是國家風範,是傳統文化中那種大氣磅礴的、歷史沉澱之美。國風不僅吸收了傳統文化的內涵,也將中國畫的特點與現代審美相融合,形成了具有鮮明東方神韻的作品。單從國風繪畫來看,在筆法上不僅融合了中國水墨畫的寫意與留白,也結合了白描的細緻入微,畫中無論是人物還是景物,都散發著含蓄與優雅的氣質。除此之外,古風圈存在很多二次元文化,所以會包括諸多動畫、遊戲中的元素,其受眾面與國風相比較小。
03再說古風IP
在現實生活中,那些螢屏交替的文化節目、博物館更迭的各項展覽、播放器中滾動播放的古風歌曲、以及身著對襟襦裙、衣袖隨風的漢服愛好者,總能掀起一輪又一輪的「古風熱」。
近幾年,國內傳統文化的普及與推廣,讓更多的「90後」與「00後」們喜歡上了中國古代文化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古風文化。與此同時,很多人在接受二次元文化的同時,也希望我們自己可以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下的流行文化相結合,打造出屬於具有中國特色的東方之美。
單從IP類型來看,我國的IP形象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原創的新生IP,比如《捉妖記》裡的胡巴、《魔道祖師》中的魏無羨等;另一種是如孫悟空、哪吒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共IP形象。隨著影視、動漫及遊戲行業的發展,雖然有很多原創的新生IP形象不斷湧現,但似乎都處於斷線發展的狀態中,其內容設計與整體運營並沒有較為完整的規劃,故而導致內容不健全、受眾認知度不高、轉化能力低等現狀。另一方面,目前國內對於眾多的公共IP形象缺乏體系化的梳理,對於他們的持續開發與運營並沒有很好地結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去賦予角色新的涵義,因此這些資源大多處於閒置或是被遺忘的狀態。
相反,由於國外的開發和運營體系較為完整與成熟,許多經典與新生的IP形象得以在全球範圍內被廣泛接納(如米老鼠、超人等),並在不斷的發展與演變過程中更加趨於多元化,不僅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價值,也具備可盈利的經濟價值。
其實,很多人熱愛古風,他們所嚮往的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古代,而是包裹在現代流行文化下的傳統文化。比如,傳統文化中的國畫、書法,由于欣賞門檻較高,使得人們難以將自身情感帶入其中。相反,很多帶有中國古韻的插畫與遊戲卻常常刷屏於各大社交網絡平臺。所以,如何將傳統文化與流行文化相結合,孕育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且能夠持續運營的IP,已然成為現下文化發展的一大課題。
古風IP的粉絲群體大多為年輕人,這也是當今網絡上最為活躍的群體。年輕人對古風的接納與再傳播,使得古風IP擁有了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也必然會得到更多其他群體的認可與喜愛。
現代人很容易「淪陷」在對古風作品的第一印象之中,那些柔美細膩的筆觸、輕盈生動的線條,鬼斧神工的色彩,都幻化成古風文化的一隅,叫人難以割捨。但實際上,只有那些經過了時間的洗禮,依然保有蓬勃生命力的作品才能最終成為經典。
眼緣藝志 第566篇獻給生活的藝術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