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5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最近,國外環境公益組織Ecology Center的一份報告稱,在檢測中發現麥當勞、漢堡王及Wendy's等主要快餐店的食品包裝中檢測出有毒物質PFAS。
相關報導一時間引發眾多網友的廣泛討論,#麥當勞等快餐包裝中檢出致癌物質#的微博話題迅速登上熱搜。但是很快,麥當勞官方微博10日午間回應稱,「麥當勞在中國使用的食品包裝材料中沒有添加PFAS(全氟和多氟化合物),完全符合國家相關標準。」
截止到目前,麥當勞的翻車事件已經很明了,被檢測出有毒物質PFAS的是國外(美國和加拿大)的麥當勞,根本就與中國麥當勞無關。即使如此,麥當勞「翻車事件」在網上的熱度依舊很高。國內廣大網友和麥當勞愛好者有表示「繼續放心吃麥當勞」的,但也有表示擔心和疑惑的。
(圖片來源:網絡)
相信看到這裡大家心裡都有很多問號——PFAS到底是什麼?聽說致癌?國內的包裝裡真的沒有PFAS嗎?糟了,外賣餐盒裡是不是有這種成分?別急,接下來一一為大家解答。
讓麥當勞緊急公關的PFAS
到底是什麼?
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 (PFAS) 是一類脂肪烴碳鏈骨架上部分或全部氫原子被氟原子取代而形成的人工合成含氟有機物。因其優良的化學穩定性、熱穩定性、疏水疏油性和高表面活性等特性,PFAS被廣泛應用於電鍍、消防、塗料、造紙、紡織、食品包裝等行業,如不粘鍋、食品防油塗料和食品包裝材料等常見的家庭日用品。
PFAS難以水解、光解、被微生物降解和被動物體代謝,因此其在環境中具有持久存在,並可通過食物鏈蓄積的特點。
如果大量的PFAS進入人體,在血液和器官中積聚分布,很可能會導致各類健康問題,如增加患腎癌和睪丸癌的可能,導致個體生長發育遲緩,使細胞膜病變,誘發脂肪肝等等。
目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已將PFAS列入《斯德哥爾摩公約》禁止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名單。
在我們的生活中,日常接觸的食品包裝材料和一次性餐具等消費品中就隱藏著PFASs化合物,這類產品與食物直接接觸,隨飲食進入人體。既然PFAS應用如此廣泛,那以後是不是都不能吃麥當勞,也不能吃外賣快餐了?
切勿拋開劑量談毒性
目前,大眾普遍已經認識到PFAS的危害性,各國政府對PFAS的使用監管也越來越嚴格。其實除了PFAS,塑料餐盒中的鄰苯二甲酸酯、紙杯中的疑似螢光劑也有致癌風險。鄰苯二甲酸酯作為增塑劑目前被廣泛應用,人體主要通過食品和空氣兩個途徑吸收它。而螢光劑被人體吸收後,不容易被分解,與人體中的蛋白質相結合會阻礙傷口的癒合,螢光劑接觸過量可能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
目前的研究表明,高劑量的PFAS與人類疾病有著很強的關聯性,但是由於研究個體的不同,每個個體對PFAS可能有著不同的反應。PFAS通過包裝遷移到食物,再進入人體,但包裝上的成分遷移到食物上的比例指數較低,因此並不足以致病。
在我國GB 4806.7-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用塑料材料及製品》中有明確規定:食品接觸用塑料材料及製品的理化指標,總遷移量應小於10,在這個指標之下,PFAS對人體是很難造成危害的。
如何正確看待PFAS?
PFAS最多存在於食品接觸材料中,經過與食品的接觸進入消化道,吸收利用後殘留在血液和組織器官中,危害人體健康。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改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來減低PFAS對人體的危害,如減少在外就餐的次數,少使用一次性食品包裝等。
其實近年來,在全球範圍內公眾也對PFAS的存在產生了激烈的爭論。近日在全球化學化工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新聞雜誌「化學與工程新聞」網站上,發表了題目為《如何擺脫PFAS》的文章,反對「一刀切」,根據其必要性和可替代性進行區分對待,其實PFAS在很多領域具有無可比擬的應用性能,合理使用可以造福人類和環境。同時反對無限制的生產和應用PFAS,並積極尋求替代品。
柴米油鹽,衣食住行,人民的生活離不開吃,食品安全更是大家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食品安全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啃掉這塊硬骨頭需要社會的每個人都參與進來。為了我們以及生存環境的健康,從今天開始,少食用不健康外賣,多使用環保材料包裝,共同維護「舌尖上的安全」。
參考資料:
[1]丁林玉,雷素珍,曾紅亮.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危害及在食品中的汙染研究進展[J/OL].食品工業科技:1-13[2020-08-14].
[2]肖進新,Cheryl Hogue.如何減少全氟或多氟烷基物質(PFAS)的使用[J].日用化學品科學,2020,43(07):12-14.
原標題:《麥當勞包裝檢出致癌物!你每天點的外賣也有風險,你還敢吃嗎?》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