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青年社會組織、廣東廣州、參與社會治理,承擔政府事務、打造組織品牌
一群活力四射、懷揣著愛心、熱心與恆心,勤於學習,甘於奉獻,勇於創新的青年團員,他們在中山大學社會工作系羅觀翠教授帶領下,在2008年成立了廣州市海珠區啟創社會共組發展協會(以下簡稱「啟創」)這個青年社會組織。各位青年團員在社會工作的崗位上辛勤耕耘,以實際行動參與社會治理,承擔著各項政府事務,打造出「有困難,請找啟創社工」的品牌。在上級團組織的領導與支持下,啟創在2008年6月成立了共青團廣州市海珠區啟創社會工作發展協會支部委員會(以下簡稱「啟創黨支部」),以社工服務為立足點,本著服務弱勢群體促進其成長,激發青年團員的創新意識、激發青年團員的工作熱情為宗旨,努力營造一種奮發向上,人人參與管理、人人參與競爭的氛圍,做好服務排頭兵。發展到今天,啟創黨支部擁有131位青年團員,7位團幹部。在團幹部的帶領下,全體青年團員擁有極高的投身社會服務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各位青年團員在服務中成長成才,實現自我價值,達到個人成長和組織發展雙贏的目標。
一、源起
管理是政府的職責,但以什麼模式進行管理則存在差異。治理意味著政府、市場、社會等多元的權力主體,互動溝通的橫向權力網絡,透過政府與市場、社會的合作來解決公共產品供給和社會秩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中,首次在黨的正式文件中用「社會治理」的概念,這意識到政府已經意識到,要實現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管理,就必須從統治走向治理。社會組織是社會治理不可或缺的主體,而青年社會組織更是主體中的生力軍;激活青年社會組織的活力需要社會組織的創新能力建設。針對我國社會建設與管理的薄弱環節與緊迫需求,應重點強化四個方面社會工作專業服務,即強化青少年服務、強化長者服務、強化外來工子女服務、強化特殊人群服務。啟創團委部應該將社會工作專業服務覆蓋到所有有需要的個體、家庭和群體,不斷增強社會服務與管理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做出「啟創社工」的品牌。
二、做法
(一)開拓進取,探索「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新模式
在2008年以前,內地社工發展缺乏專業化及系統化,無論是市民還是政府對社工和社會服務的認知仍是一片空白。2008年2月15日,中山大學羅觀翠教授率領她的第一批社工系畢業生成立 「廣州市海珠區啟創社會工作發展協會」(以下簡稱「啟創」), 響應政府先行先試「政府購買服務」,開展前線社工服務。同時, 聯合羅教授創辦的「中山大學社會工作教育與研究中心」,共同推動本土社會工作專業發展。於同年6月,創建共青團廣州市海珠區啟創社會工作發展協會支部委員會,簡稱「啟創團支部」。
2008年2月,廣州市海珠區被確定為共青團中央全國首批青少年社會工作事務試點,因應試點需求啟創建議借鑑香港社工發展的經驗,成立「青年地帶」青少年服務項目,率先探索「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模式,即由政府資助、團海珠區委進行統籌和監督、啟創作為服務承接方。這在全國都是首創,為以後推進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同時為啟創嘗試開拓不同服務領域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二)大膽探索「服務先行→經驗總結→檢討倡導」的服務可持續策略路徑
啟創自2008年2月正式成立至今,走過8個春秋。我們致力於中國南方社會服務的創新,提供專業和卓越的社會服務,倡導政策及服務改善。且中國的社會服務需要有勇氣的社會服務人大膽探索、創造適合中國特色的社會服務方法、模式、路徑。八年來,本著創辦時的理念和使命,我們在不同的服務中均走出了一條「服務先行→經驗總結→檢討倡導」的服務可持續策略路徑,具體有:
1、從2008年2月的海珠區「青年地帶」的試點工作(三街兩校),到2012年8月起全海珠區鋪開「青年地帶」(六片區十二校);海珠區「青年地帶」自2007年10月成為團中央首批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試點及2009年成為民政部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以來,先後在「未成年人保護」、「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駐校社工的角色定位」、「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經驗」、「政府購買服務流程完善」等主題上先行先試,積極與業界分享工作經驗,參與業界研討。截至2016年2月29日,「青年地帶」8年來共接待國內外參訪356次,參與業界研討78次。主要出版成果為《青春期教育社工指南》、《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模式與成效研究-廣州市海珠區「青年地帶」的實踐探索》、《學校社會工作案例彙編》《快樂社區營造-廣州市啟創·北京街家庭綜合服務成效報告》、《探索·回顧·展望——廣州市政府購買家庭綜合服務分析研究》、《廣東社會工作發展報告(2014)》等10本社會類專業書籍及發表了《督導答疑:開展小組工作要重視小組工作理論的思考和小組動力的應用》、《督導答疑:社工應從「社區需要」出發去推展服務》、《督導答疑:社工在創新與滿足服務之間如何平衡》,《校園血案與校園欺凌》、《督導答疑:對於在家乖巧而在學校有不合作行為的孩子,該怎樣處理》、《「學校-家庭-社區」聯動的災後綜合服務模式》、《督導答疑:在香港註冊為社工需要滿足哪些條件》、《督導答疑:駐校社工怎樣讓教師更好地參與社工服務》、《督導答疑:怎樣處理服務對象的隨意來訪》、《督導答疑:應關注「服務對象需要什麼服務」,而不是「我們應給予服務對象什麼服務」》、《增權理念下青少年社會工作實踐》、《「青年地帶」增權理念的服務探索暨海珠區青少年幸福感調查報告》、《智殘孩子的個案介入》、《繪療天使》、《十年社工路之人物篇》、《十年社工路之自我成長篇》發表文章48篇,服務人次高達1403094。
2、從2009年初啟創自行出資試點長者服務,到2012年9月參與海珠區長者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及自2009年起運作至今的廣州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評估及提升計劃。2012年與海珠區社會福利院合作,承接海珠區長者綜合服務中心,服務群體覆蓋海珠區全區60歲以上長者。以「長者所需,服務所在」的服務宗旨,堅持面向長者服務組織、面向長者及其家庭,實現「引領居家養老生活模式、構建養老服務資源網絡、提升長者生活生命質量」的三個目標,同時構建居家養老培訓支援平臺、養老資源整合樞紐平臺、日間託老無憂平臺和院舍養老示範平臺為區內長者提供全面服務。累計外展宣傳135次,服務25360人次;服務站點探訪和電訪共12750次;開展培訓132次;區層面大型活動30個,服務6680人次;義工登記人數338人,服務47000人次;轉介服務92次;製作服務宣傳月刊36期等;院舍服務個案86個,服務人次達1460人。
3、從2009年1月的海珠區社區戒毒服務需求評估調研計劃,到2012年8月起全海珠區鋪開社區戒毒/康復項目「常青藤計劃」(三片區十八街)。「常青藤計劃」具體通過與各街道居委會合作,結合社區資源以入戶家訪、開設個案、興趣班工作坊、宣傳策劃活動等形式提供服務,諸如「編織超人」、「愛心廚房」、「心靈手巧計劃之不織布興趣班」等活動。例如前不久,出於區內一些服務對象缺乏棉被禦寒物資的需要,同時希望倡導社區居民對社區弱勢長者和社區戒毒人群的生存狀況的關注。啟創組織了「街頭一小時,溫暖一被子」的活動,成功鼓勵社區青少年主動為社區長者和社區戒毒康復人員募集了棉被等禦寒資源,同時向超過3000人次宣傳海珠各類社區服務,超過200人在活動期間諮詢服務群眾的信息,同時還得到如星巴克咖啡等商家的支持。透過這樣的方式展現服務對象被忽略的一面,爭取社會大眾對社區戒毒、康復人員的正面關注,降低社會對這個群體的歧視程度。同時,以成功戒毒人士自身的經驗,去幫助有同樣問題的人士,將其變成一種社會資源參與到禁毒工作中來。至今開展個案341人,累計開展服務達14752人次。
4、從2011年初正式籌資開展海珠區外來工子女社區支援服務,到2013年「伴我飛翔」外來工子女初中生生涯規劃計劃(覆蓋海珠區8所民辦初中及2所公辦初中)及「小雁子計劃」外來工子女社區專項服務中心獲得累計六年的服務資助。「小雁子計劃」在於推動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正面發展,透過適切的輔導工作,培養青少年的人際交往能力並增強其自信心,拓展潛能實現自我夢想。同時,為外來務工人員家庭提供服務,促進親子溝通交流,改善家庭教育方式。另外,還開展各種社區活動和外出交流活動為外來務工人員家庭提供服務,加強外來工子女對廣州的認識和歸屬感,促進居民與外來工子女之間互助互愛,共同營造健康和諧的社區。目前已經開展165個小組,受益人次為16970人次;141個個案、受益人次為660人次;326個活動,服務人次達22452人次。
三、成效
啟創自成立以來,服務成效突出,持續擴大社工服務影響力。中共中央辦公廳調研組、民政部、團中央、全國各省市級團委、廣州市政府、海珠區政府及各級職能部門等領導先後到訪調研,對啟創服務的開展給予了莫大的支持幫助和充分的肯定。也正是源自各界關心與支持,加上社工們的辛勤付出,整個機構和各項目均得到極大的認可,如:2009年「青年地帶」被評為「民政部第二批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項目」、啟創榮獲「廣東省團建創新特別獎」;2010年「青年地帶」在廣州社會服務試點項目的評估中榮獲優秀;2011年7月,啟創榮獲「廣東省社會組織先進黨支部」稱號。同年8月,榮獲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廣東省青年聯合會&廣東省志願者聯合會&廣東省希望工程辦公室&廣東省學生聯合會&少先隊廣東省工作委員會&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聯合頒發「千家公益社團(團隊)」稱號;2010-2012年,榮獲海珠區創先爭優「十佳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12年4月,榮獲廣東省「兩新」團組織創先爭優先進集體稱號;2012年12月,榮獲共青團廣州市委2012年度共青團和青少年工作課題研究二等獎;「小雁子計劃」於2012年8月,更被廣東省志願者聯合會和廣東省親青家園青年社會組織培育發展中心聯合授予的「重點培育社會組織」榮譽稱號;連續2013-2014年度獲得「廣東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2014年「廣東志願服務銀獎」榮譽稱號、2015年廣州養老服務產業「愛心奉獻銀羊獎」榮譽稱號、2015年度廣州市企業義工嘉許最佳公益夥伴獎榮譽稱號等多項殊榮。
此外,啟創亦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截止至2016年2月,廣東衛視、廣州電視臺、香港電視臺、香港有線電視臺、人民日報、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羊城晚報、信息時報、南方都市報、中山日報、佛山商報、廣東電臺、廣州電視臺、佛山電視臺等各大媒體對啟創的服務進行專題報導,並作為典型在珠三角大範圍推廣,累計予以報導高達549次,持續擴大啟創在社會服務上的影響力。
四、創新啟示
啟創團支部堅持建立學習型組織,確保服務質量,惠澤社群。啟創由136位充滿熱血的青年社工組成,其中團員人數佔啟創團支部的96%。除了日常的服務開展,堅持建立學習型組織,更是啟創平穩發展的重要因素。憑著啟創團支部在上級團組織的指導下,啟創不定期組織團員同志認真學習團支部工作制度,以優秀團員的標準嚴於律己,遵紀守法,在服務中體現出良好的社會公德及職業道德。
在團建工作上,啟創團支部堅持以「小型、分散、業餘」為主要形式,靈活結合團組織活動,為青年地帶同工提供豐富的培訓再教育機會。啟創同時先後派送員工赴歐美、港澳臺等地交流及參與世界性社工論壇等,並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社工專家為員工進行專題培訓,學習先進的社工經驗,不斷推進啟創團員的成長,力爭上遊。自2008年至今,啟創員工接受培訓高達280場次。
啟創期望透過自身服務經驗在珠三角甚至在全國範圍內起到一個示範和帶動的作用。因此,啟創始終以高要求打造項目團隊,打造啟創社工品牌,培養出的社工已日漸成熟,其中突出代表已從前線社工升任為社工主任,參與機構和項目管理。啟創不斷完善服務質素管理體系,確保提供負責任而專業的服務,以期啟創在茁壯成長的同時,始終堅持管理規範化及制度化,更好地推行社會服務,惠澤更多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