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系電容,用料紮實——安鈦克NE650W金牌模組電源首發測評

2021-01-10 光之影

安鈦克「NE」系列電源中新添了兩個成員,它們分別是NE650W和NE550W。NE系列原來的產品是半模組電源,新推出的這兩款都是全模組電源,這個兩款新電源的特色是通過了金牌認證,使用全日系電容,支持7年換新。我搶鮮入手了一臺,分享給大家看看。

開箱

我這一臺是安鈦克NE650W,包裝很厚實,從包裝的印刷上來看,「NE」應該只是簡稱,全稱是「Neo ECO」,它還有一個中文名字叫「新模尊」,很有唯我獨尊的王者風範。

打開包裝,電源被放在一層厚厚的海綿中間,而線材則收納在旁邊,另外,電源還送了幾根扎線帶和四個固定螺絲。

電源提供的模組線一共是5個類型共8根,模組線的類型是扁平線,線材質地很軟,相對於使用蛇皮網包裹的線材,扁平線更好走線,因為蛇皮網包裹後,線材太硬。

主板24PIN線長600mm,主板端的24PIIN接口處,線有點亂,我平時喜歡把線一根一根理順的,面對這個線我直接放棄了;CPU的線長是650mm+150mm,是8Pin轉8Pin(4+4)×2接口,並且提供了兩根;PCI-E的線長是500mm+150mm,也是8Pin轉8Pin(6+2)×2接口,同樣也配了兩根;SATA線的長度是450mm+(150mm×3),單根線上有4個SATA接口,頂端的SATA接口和線材平行,其它三個接口和線呈90°角,我比較喜歡這樣的設計,SATAX線也是兩根;還有一根是IDE線,也就是大4PIN接口線,長度和SATA線一樣,不過它只有三個大4pin接口,最後一個接口是小4PIN軟碟機接口,這世界上還有人用軟碟機嗎?。

外觀

安鈦克的電源還額外用塑料膜給包裝了起來,這在我之前的測評中並未遇到過。在這張側面標籤上,看到的是產品的完整型號NEO ECO 650W。

底部的電源標籤,印有它的功率說明等相關信息,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80 PLUS GOLD」金牌認證圖標,它反而印的比較小,感覺有點低調。

頂部是風扇進風口,安鈦克這款電源沒有使用額外的設計防塵網設計,而是用一塊鋼板上整體衝壓出透氣孔,我比較喜歡這樣的設計,因為比較好看。

背面除了電源插口以外,主要作用是為了散熱,所以這一面都是散熱孔。

最後看它的模組接口,主板接口分為了18P和10P兩個,呈上下排列;PCI-E和CPU用的8PIN接口,不用區分,可以共用,有四個,當然,模組端接口共用,硬體端是不共用的,插錯了會燒毀設備;SATA和大4PIN用的6PIN接口只有3個,隨著M.2硬碟的流行,6PIN接口的用處越來越少了。

這款電源尺寸很小,數據是140mm×150mm×85mm,和同樣是金牌電源全模組的同類產品相比,它的長度足足短了20mm,對於現在越設計越小的機箱來說,這節約出來的空間,能更好的布線。

最後稱了一下重量,它的體積雖然小了不少,重量也達到了1.3公斤(秤調在斤上),上面用來對比的電源是1.4公斤,感覺就是多了外殼的重量。

安裝與使用體驗

模組電源的一個特點是,不同品牌的模組線是不能通用的,甚至同一個品牌不同型號之間的線也是不能通用的。可能是鑑於這個原因,安鈦克在模組線接口端印了型號,主板、CPU和顯卡都是M1-06,而SATA和大4PIN接口上印的M1-03,這種做法,為以後配線提供了便利。

這款電源標籤只貼了一面,裝機的機箱是安鈦克的復仇者X,在安裝後,機箱這一側的沒有貼紙。因為電源比較短,所以安裝後電源後面的空間會大一點,便於理線。

電源只在機箱開窗的這一側貼了便籤,只有風扇朝下的安裝方式才能看到這個標籤。

安鈦克這款電源的模組線比較長,所以安裝的時候走線是很輕鬆的,硬碟盒與電源之間的空隙又比較大,使用的線材質地很軟,過長線可以收納其中,不會有什麼影響。

安鈦克復仇者X這款機箱本來就比較大,CPU的模組線是順著機箱右側邊緣走線,沒有走近路,即便是這樣它還是有足夠的靈活調整的空間。

電源為顯卡提供了單路12V的大功率輸出,可為大功率顯卡提供有效的輸出保障。當然,對於我這種只用一個8Pin接口的普通顯卡,使用起來更是綽綽有餘了。

NE新的系列電源,在50%負載的情況下,電源轉換效率可以達到93%左右。通過測試,安鈦克的這款電源在待機的時候最低功率能達到0.68W左右,圖上的0.79W是我能拍到的最大值了。開機未使用時功率在80W左右,而用AD64進行FPU加GPU烤機測試時,功率在270W左右。對比一款並非金牌認證的電源來看,它的待機功率是2.8W左右,開機未使用時的功率88W左右,而拷機功率是290W左右。從兩組數據可以看出,通過金牌認證的安鈦克NEO系列電源在省電方面是有真才實幹的。

總結

安鈦克NE系列新推出的這款金牌模組電源,在技術上面使用了LLC+DC-DC這種高效電源方案,硬體上使用了全日系電容來保證電源的穩定性。通過體驗來看,它的轉換效率確實要高於宣傳是87%轉化效率的非金牌電源;而且待機時,功率不足1W,接近0.5W,考慮到我測試工具的誤差值,它應該達到了ErP 2013 Lot 6標準,只不過沒有去認證。還有一點建議就是,CPU和PCI-E模組線能各多配一根單8PIN頭的線,對於需求不大的用戶,走線會更好看一點。

相關焦點

  • 電源內部結構你了解嗎?XPG CR650金牌全模組電源拆解實錄
    XPG是威剛旗下的高端子品牌,較為廣大玩家熟知的應該是旗下儲存產品,但XPG也有散熱、機箱以及電源等豐富的產品線,比如這款帶80PLUS金牌認證的全模組電源CR650,它就有著超長的十年質保時間和全日系電容的豪華用料,而且短身設計更是具備了良好的兼容性。
  • 這才是高端電源範兒 先馬鈦金800W評測(全文)_先馬 鈦金800W_機箱...
    而先馬已經在京東上市了一款80PLUS鈦金電源——先馬鈦金800W,售價為1099元。    800W鈦金電源售價1199元,性價比自然是非常突出。這款電源的性能又究竟如何呢?接下來筆者為大家帶來詳細的評測。    先馬鈦金800W電源的外觀採用了與名字非常貼切的香檳金配色,整體外觀設計延續了先馬之前推出的大功率高規格電源風格。
  • 傳說中的口碑電源,海韻CORE GX650 80PLUS金牌電源拆解與裝機
    在電源的選購上,沒什麼太多猶豫,選擇上也很簡單,全模組、日系電容、80PLUS GOLD是基本,根據自己硬體配置和有無硬體升級的基礎上預估可能需要的瓦數,然後在大品牌和質保上進行對比選購。價格並非是決定性因素,要知道一分錢一分貨再這裡是成立的,目前還是不要指望二三百元購買到全日系電容、全模組、80PLUS GOLD電源,低價的產品一定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進行了縮水。
  • 傳承經典 鑫谷崑崙650W旗艦電源獨具匠心
    ,這款便是來自國內知名的機電散品牌鑫谷旗下的崑崙650W旗艦電源。  鑫谷崑崙650W電源的內部結構示意圖,這個系列電源採用了LLC Pro白金全模純血架構,經過鑫谷多年的經驗的積累與不斷優化,使這個電源架構更加成熟,更加穩定,擁有更高的轉換效能。可以輕鬆通過80PLUS白金牌認證。
  • 金牌電源也有性價比——美商艾湃AN-650M全模組電源測評
    開箱目前在售的美商艾湃的電源種類有AX、AN、AG、AJ四個類別,其中AX是銅牌認證,另外三個類都通過了金牌認證。我的這款是AN系列的650W模組電源,這個系列還有550W和750W、模組和非模組可以選擇,從宣傳看AG系列使用了日系大電容,而AJ系列則是全日系電容。至於AN系列,則沒有關於日系電容的宣傳。
  • 你知道模組電源和非模組電源的真正不同嗎?
    內部差異外觀上,非模組電源從內部引出一大堆供電線,模組電源則是用模組接口板代替,拆開電源後,可以看到,非模組電源的供電線直接從PCB板上引出,而模組電源則是把從PCB板引出來的供電線在輸出接口處連接到模組板。
  • 模組金蝶GX650 京東極力推薦
    對於DIYER玩家而言,電源作為主機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一直深受關注的電源轉換效率,其次則為+12V功率輸出能否滿足玩家需求,再而之則是在如何完美理線,畢竟越高端電源,所匹配的線材也相對越多,理線同時也進入玩家考慮範疇當中。今天為大家推薦一款模組金蝶GX650。
  • 拆解報告:ANKER安克25600mAh 60W雙向PD快充移動電源
    最近充電頭網拿到了ANKER安克一款移動電源,這款產品配有2A1C三個接口,其中C口支持60W雙向PD快充,無論是給設備充電或是移動電源蓄電,速度都很快。另外兩個USB-A口性能完全一致,都支持最大18W快充輸出,支持盲插,使用更方便。此外移動電源的容量達到了25600mAh,大大增加了續航時長。下面我們就對這款產品進行拆解,看看其內部做工用料如何。
  • GAMDIAS全模組電源發布:全日系電容
    前段時間在CES 2018大會上EVGA展示了一款2200W的大功率PC電源,引來了許多用戶關注。相比EVGA傻大黑的SuperNova 2200W P2電源,GAMDIAS則帶來了一款酷炫的RGB電源——CYCLOPS X1-1200P。
  • 中端硬核實力代表,安鈦克NE 650金牌全模組電源體驗
    電源、模組線材、電源線、安裝螺絲、理線帶都貼心準備好,讓用戶到手即可安裝使用。安鈦克NE 650W採用了全日系電容元件,能夠在負載的情況下,有效控制溫度,採用LLC+DC-DC方案,高達92.89%的轉換效率,高於80PLUS金牌的轉換效率輸出,已經達到白金級別的轉換輸出效率了,這樣的規格用料,可以保證電源能夠支持更高規格的硬體。
  • 第一次看到塑料盒裝的電源,TT GT650W電源裝機點評附拆解
    對於這兩款供電部分,至少應該在550W以上,而且是全模組、日系電容、80plus金牌以上。對於這款TT GT 650W,提供了五年質保,同時採用的全新3D電路方案+全日系電容+DC-DC架構+80PLUS金牌認證。
  • 鑫谷GP700P白金版600W電源評測!親民白金用料很紮實
    鑫谷GP700P包裝內部與其他電源差不多,電源本體由泡沫包裹,避免運輸過程中損壞電源。↑ 電源內部的附件,由於非模組設計,所以只有一根市電電源線,以及安裝電源的扎帶和螺絲。↑ 包裝裡除了有泡沫保護外,電源本體上還有氣泡袋保護。↑ 由於白金牌認證價格親民,所以鑫谷GP700P電源的外觀就很普通了,採用非模組設計。
  • 拆解報告:ANKER安克60W 1A1C氮化鎵充電器A2322
    最近充電頭網拿到了ANKER安克一款氮化鎵充電器A2322,這款充電器配有1A1C雙輸出接口,並且A口最大輸出功率15W,C口最大輸出功率45W,總輸出60W,可以滿足日常快充需求。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這款充電器的拆解,看看裡面用料如何。
  • 裝機,電源還是選金牌的好,安鈦克NE550W金牌全模組電源 體驗
    細看底部的圖標,這款電源使用的是全日系電容,壽命有保障,並採用LLC+DC-DC的結構方案,這樣的搭配,交叉負載能力應該會很不錯。包裝上還標註了5年質保,不是說好的7年,怎麼變成了5年?通過諮詢客服,這款電源確實擁有7年質保,個人猜測包裝盒上的質保時間是最初設定,可能後來為了更加的吸引消費,才將質保時間增加到7年,這樣來看,這款電源的性價比就更高了。
  • 我只要靜音,振華金蝶GX650電源
    其實大多數情況都是電源散熱風扇惹的禍,所以我們在挑選電源時,它的散熱風扇質量如何,會不會有噪音,也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重點之一。  振華金蝶GX650W電源額定功率為650W,主動式PFC設計以及高效單路+12V輸出設計,能夠避免雙路+12V電源一路空閒,一路不夠用的情況發生,不因功耗不足而導致出現藍屏或黑屏現象,能夠有效減少電源在運行中對於電力的消耗
  • XPG CR650G 高端電源拆裝
    所以為了不再被電腦坑,這次我決定減少裝機的工作量,這次我決定只換個電源,看看會花多少時間。其實上面的話多少是有些調侃的成分,換電源的原因還是因為想換模組電源,我喜歡什麼事情都有個備份和冗餘,同時不喜歡一大堆線藏在那裡,那麼模組電源是個好的選擇。
  • 酷冷至尊V850 GOLD V2電源評測:為追求更高的性能而升級
    從輸出參數來看, 酷冷至尊V850 GOLD V2電源可以滿當前足絕大部分PC平臺的使用需求。電源配置有135mm散熱風扇,支持低負載智能停轉功能,支持一鍵切換溫控模式電源採用全模組接口設計,其中24pin主供電對應的模組接口是10+18pin的組合接口;8pin模組接口則對應顯卡的PCI-E供電接口與主板的CPU供電接口,共計有5個;5pin模組接口共計有4個。
  • 酷冷至尊V750 SFX Gold電源評測:雖盈盈一握,但實力出眾
    模組接口則用於擴展SATA供電接口與D型4pin供電接口,共計有3個。 電源的EMI線路包括有2對Y電容、2個X電容和2個共模線圈,MOV與NTC齊全,其中NTC帶有繼電器 電源採用全日系電容用料,其中主電容來自尼吉康
  • 一個成熟的電源,該學會自己防潮防塵了……
    而今天我們再次收到了一款同樣出自超頻三的850W電源,同樣有RGB,通過80PLUS金牌認證,採用LLC&DC-DC金牌架構、全模組設計、全日系電容、支持雙路CPU、支持微星、華碩與技嘉燈效控制的RGB風扇……細節都一樣,但多了一個很神奇的特點: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