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下午,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發起,旨在挖掘、孵化和培養華語新生代電影人的「中影青年電影人計劃」在京正式揚帆起航。中影集團黨委書記、中影股份董事長焦宏奮,中影股份副董事長、總經理傅若清,中影股份領導顧勤等出席發布會。
發布會現場眾導演「雲現身」追憶往事「中影青年電影人計劃」發布會當天,陳凱歌、黃建新、馮小剛、姜文、李安、劉恆、成龍、葛優等50餘名電影藝術家紛紛拍攝視頻,在送來「雲祝福」的同時,還不約而同回憶起自己最初入行時的「人生伯樂」及電影往事,以此激勵青年電影人堅持自我,追逐夢想。
李安回憶35歲首次執導電影《推手》時,自己因被人稱為導演而「有種飄飄然的感覺」,但風光的背後卻是各種困難和挑戰,笑言自己當時只是「單人部隊」的他,非常希望有人能提攜援手。他以「過來人」的身份,寄語青年電影人「要保持謙遜的心態做電影」。
黃建新則告訴大家,自己31歲執導個人首部影片《黑炮事件》前,曾為7部影片做過場記。他鼓勵年輕人珍惜「中影青年電影人計劃」這個時代機遇,「現在的機會很多,一年有八九百部戲的產量。」
馮小剛在視頻中透露說,正是因為當年北京電影製片廠(1999年,與原中國電影公司、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等8家單位組成了現在的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簡稱「中影集團」)在接納青年電影人上的不拘一格,才最終幫助自己在1994年時拍攝完成了人生第一部電影作品《永失我愛》。姜文連用三個「太好了」來表達自己對「中影青年電影人計劃」的支持及對年輕導演們的「羨慕」。陳凱歌更是直接為「中影青年電影人計劃」打CALL,表示「希望年輕的電影工作者們都能雲集在這個出色的平臺上,為中國電影的未來共同努力」。
針對「中影青年電影人計劃」,中影股份副董事長、總經理傅若清介紹說,「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迅猛發展,青年電影人貢獻了越來越多的精品佳作。作為中國電影的新生力量,他們不僅在國內銀幕展露鋒芒,更將作品帶到海外,以極具創造性的電影藝術,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影響,助力中國電影成為世界電影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為能更好地護航青年電影人,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決定正式啟動『中影青年電影人計劃』,從投融資、製作、宣發及影展等產業鏈各個環節全面介入,打造中影對華語青年電影人的挖掘、孵化、培養及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持續為青年電影人的健康成長和創作提供支持。」同時,傅若清更在發布現場鼓勵青年電影人要不負時代機遇,以謙遜之心奮力前行。
中影股份副董事長、總經理傅若清發言關注青年影人生存境遇,創建人才賦能長效機制「任何一個行業,青年人都是冉冉升起的一輪朝陽。少年強,則國家強。」發言時,傅若清動情地說。受疫情影響,2020年電影產業遭受重創,作為行業創作的源泉驅動,青年電影人同樣受到波及,不少青年導演都面臨項目停滯或延後的困境——就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國際電影節論壇上,憑藉《我不是藥神》一戰成名的文牧野導演介紹新項目時,都連聲道「還在改劇本,改一遍、改兩遍……」始終關注青年電影人生存狀態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在相繼推出一系列利好電影市場的舉措之餘,整合自身全產業鏈的資源優勢,通過統籌規劃和精心打磨,發起旨在扶植華語新生代的「中影青年電影人計劃」,可謂及時雨恰逢其時。
眾所周知,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有電影龍頭企業,擁有製片製作、發行營銷、電影放映、影視服務等縱貫產業鏈各個環節的高素質團隊,在對青年電影人的孵化和培養上,能不拘泥於單一領域,真正做到產業級人才培育,為中國電影的未來因材施教,創建對青年電影人才從挖掘孵化到扶持培育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將「中影青年電影人計劃」建設成為一項長效培養機制,以新老電影人代際循環、攜手共進的方式,集結華語世界影人力量,助推中國電影長遠發展。
未來,「中影青年電影人計劃」還將每年擇優選擇5部項目,直接進行院線電影或網絡電影的投拍,並將聯合各大電影機構、技術設備公司、投資基金、頭部院線和知名導演、製片人一起,以強大的資金實力和資源優勢形成產業鏈的全維度整合,助推青年電影人充分發揮自身的創意和風格,實踐自己的電影理想。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