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暴魚」、「華龍一號」、寄生蟲化石、肝臟祖細胞、鐵定甲蟲

2020-12-22 澎湃新聞

科技話題:土壤微生物、「雲南暴魚」、「華龍一號」、寄生蟲化石、肝臟祖細胞、鐵定甲蟲

2020-10-30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

科研人員發現土壤微生物與農作物產量關係密切

10月22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獲悉,中國、西班牙學者近期發現,土壤中的關鍵菌群與農作物產量關係密切。保護土壤中的關鍵菌群,或能達到減肥增產的效果。

領導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員褚海燕介紹,以往觀念裡,影響農作物產量的因素主要是旱澇、霜凍等氣候災害,以及化肥施用和病害等。但其實,土壤中種類最多、生物量最大的微生物群體,也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卻常常被人們忽略。

——新華網

2

我國古生物學家發現「雲南暴魚」

▲雲南暴魚(上)與其他羅平魚類(下)體型比較。圖片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提供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光輝研究員在雲南羅平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疣齒魚科魚類,命名為「雲南暴魚」。它體長34釐米,是2.44億年前(中三疊世安尼期)羅平生物群中已知最大的肉食性基幹新鰭魚類,在食物網中佔據較高的位置。雲南暴魚的發現和研究更新了人們對羅平生物群的食物網結構和三疊紀生物復甦的認識。

徐光輝介紹,經歷二疊紀末生物大絕滅事件之後,三疊紀生物復甦的一個重要標誌是一個成熟的食物網的建立,包括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和三級消費者(大型肉食動物)。雲南羅平保存有豐富的中三疊世魚化石,但過去一直未發現大型肉食性基幹新鰭魚類。有人推測,這是因為羅平生物群的生活環境水體較淺,海洋生態系統尚未全面恢復。但云南暴魚的發現改變了這一認識,結合近年來大型肉食海生爬行動物的發現,進一步表明一個成熟而複雜的食物網在中三疊世早期已經建立起來。

——《光明日報》

3

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首次達到臨界狀態

▲9月1日拍攝的「華龍一號」全球首堆所在地福清核電一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有限公司供圖)

10月21日15時09分,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達到臨界狀態,標誌著機組正式進入帶功率運行狀態,向建成投產邁出了重要一步。

中核集團福清核電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核電站核反應堆臨界類似常規火電廠鍋爐的點火過程,也如同心臟起搏。臨界後,作為反應堆的「心臟」——堆芯將開始持續「跳動」,反應堆處於帶核平衡運作狀態。

——新華網

4

巴西研究人員在恐龍化石中發現寄生蟲化石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巴西研究人員近日在英國《白堊紀研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在恐龍化石中發現了一種血液寄生蟲的微小化石。此前,科學界僅在琥珀中的昆蟲身上或者動物糞便化石中發現過史前寄生蟲化石,這是首次在宿主體內發現。

巴西北裡奧格蘭德聯邦大學、聖卡洛斯聯邦大學和坎皮納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隻泰坦巨龍(白堊紀的一種草食恐龍)的化石中發現了這種寄生蟲化石,它可能與恐龍生前所患骨髓炎有關。

——新華網

5

日本發明培養肝臟祖細胞的新技術

日本研究人員發明了利用人體血管內皮細胞培養肝臟祖細胞的新技術。肝臟祖細胞能分化為肝細胞等,該新技術或可用於重症肝病患者的移植治療。

來自九州大學、京都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細胞直接重編程技術,向人體血管內皮細胞導入3個特殊轉錄因子,成功培養出了具有高增殖能力的肝臟祖細胞。這一研究成果10月21日已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

——新華網

6

鐵定甲蟲外骨骼超級堅硬之謎破譯

▲鐵定甲蟲 圖片來源:搜狐網

你能承受相當於自己體重4萬倍的壓力嗎?英國《自然》雜誌10月21日公開了一項仿生學及機械學重要研究,美國科學家團隊揭開了即使是巨大的擠壓力也壓不死的自然界「力量」——一種名為鐵定甲蟲的外骨骼超級堅硬之謎,對這種機械連鎖和堅韌性的破譯,將結合到成功結構中,在人類航空、建築和機械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汽車也壓不死」,說的就是鐵定甲蟲。這是一種棲息在橡樹上的物種,主要發現於北美西海岸。這種昆蟲不具備飛離險境的能力,但它們長有超級抗擠壓的外骨骼前翅(稱為鞘翅),也就是說,這種昆蟲能經受住捕食者的任何擠壓和尖刺攻擊。它小小的身體即使被人踩住後在上面轉圈,抬開腳後它依然無損,甚至被汽車碾過都能安然無恙。這種自然界的神奇力量,對於想要用標準鋼絲針將它們固定在展示盒中的昆蟲學家來說,構成了不小的挑戰。

——《科技日報》

來源:今日科協

原標題:《科技話題:土壤微生物、「雲南暴魚」、「華龍一號」、寄生蟲化石、肝臟祖細胞、鐵定甲蟲》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雲南發現暴魚化石 見證三疊紀海洋生物復甦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團隊在雲南羅平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疣齒魚科魚類,命名為雲南暴魚。雲南暴魚的發現和研究更新了人們對羅平生物群的食物網結構和三疊紀生物復甦的認識。這一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PeerJ》發表。
  • 科技話題:英仙座艾普西隆流星雨、「華龍一號」、量子通信、月亮...
    科技話題:英仙座艾普西隆流星雨、「華龍一號」、量子通信、月亮、蛋白質、瀝青 2020-09-08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家揭開鐵定甲蟲外殼「堅不可摧」的秘密
    據外媒CNET報導,鐵定甲蟲的外骨骼是動物界最堅硬的外骨骼之一,甚至能經受住被汽車的碾壓。科學家們現在認為他們已經知道其中的原因。在本周三發表在 《自然》 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 研究人員揭開了鐵定甲蟲驚人的抗壓能力的秘密,並展示了新的超強韌材料如何利用甲蟲的生物學優勢。
  • 「華龍一號」裝上「武鋼芯」
    「華龍一號」裝上「武鋼芯」 2020-12-18 09:42:00
  • 雲南發現最早的「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型空棘魚」化石
    空棘魚類自泥盆紀經歷了一次快速輻射演化之後,在很長一段地質歷史時期內其身體形態並沒有太大的改變,這些化石空棘魚類與「活化石」拉蒂邁魚在解剖特徵上十分相似,被稱為「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型空棘魚」。但是,它們是何時出現,又是如何獲得這些典型解剖學特徵的呢?此前,最早的「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型空棘魚」化石出自大約3.9億前的中泥盆世晚期地層中。
  •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成功併網刷屏
    「央視財經」發布的短視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 發出第一度電」播放量達6.1萬次;新浪微博「央視網」發布的短視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播放量達1.8萬次。>CCTV-13:[新聞直播間]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https://tv.cctv.com/2020/11/27/VIDE50O3oEFoYuzPAG7bbiXn201127.shtmlCCTV-13:[新聞直播間]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 華龍一號:新技術 新材料 自主化提升https://
  • 「華龍一號」第一批「黃金人」
    近日,記者採訪了3位通過層層篩選、脫穎而出的「華龍一號」首批操縱員。 曾慶思:堅持,為了更遠更美的風景 「請注意,請注意,即將啟動5號機組重要廠用水系統1號泵。」身為「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的操縱員,必須時刻充實自己,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細緻入微的態度全力迎接機組啟動,保證機組安全可靠運行。 程燦:我想分享五個關鍵詞 博學 在進入大學之前,我就立志成為一名核電廠員工,因此在上大學時選擇了「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
  • 揭秘「華龍一號」的「四川造」①|「巨龍」體內的剛強「龍骨」
    「華龍一號」作為中國第三代核電自主品牌,是代表中國高端製造技術揚帆出海的兩大名片之一,凝聚著幾代工程科研人員的共同心血。華龍一號核電站效果圖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騰飛」在即,而這條核動力「巨龍」的各個關鍵部位,都離不開四川人打造的科技之美。
  • 坦白說:魚、雞、蝦這些部位,毒素和寄生蟲也許超標,請嘴下留情
    現在生活中,人們的飲食也是越來越豐盛,像一些魚、雞、蝦等,都是餐桌上常見的肉類食物,也是讓人愛不釋手,而且,這類食物營養價值高,對身體有益。但是在平時吃魚、蝦、雞等食物時,也是有一定禁忌的,並不是所有的部位都適合食用。
  • 華龍一號漳州核電1號機組內部結構衝出地平線
    11月1日9時10分,經過連續34個小時的拼搏奮戰,華龍一號漳州核電1號機組反應堆廠房0m板澆築順利完成,標誌著反應堆廠房內部結構正式結束「地下工作」,後續將集中在0m以上結構層施工。華龍一號漳州核電1號機組內部結構衝出地平線。
  • 科學網—雲南孔骨魚化石:肉鰭魚類起源中國說再獲驗證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朱敏等人,在雲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地層中,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早的空棘魚化石——雲南孔骨魚。 朱敏等人發現的這種空棘魚,在學界被稱為「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型空棘魚」。此前,最早的「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型空棘魚」化石,出自距今約3.9億年的中泥盆世晚期地層中。
  •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中國正式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
    今天0時41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經現場確認,該機組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機組狀態良好,為後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奠定堅實基礎,並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
  • 日媒關注:「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 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
    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導 11月27日0時41分,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引發日媒關注。據《日本經濟新聞》11月28日報導,中國國有核電巨頭中核工業集團11月27日宣布,中國獨立研發的新型核電機組「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此前中國使用的核電機組主要通過從歐美引進,未來將加速獨立研發核電機組的建設,並將大力推動海外出口。 報導稱,「華龍一號」全球首堆於2015年開工建設,經過試運行後為後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奠定堅實基礎。
  • 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華龍一號都有哪些黑科技傍身
    據報導,2020年11月27日0時41分,中國第三代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華龍一號」核電站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相比於二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這樣的三代核電技術應用了多重安全技術。華龍一號設計有非能動系統,並由此帶來嚴重事故緩解能力。
  • 開發中國第三代核電用鋼,漢產矽鋼鑄就「華龍一號」鋼心鐵膽
    近日,舉世矚目的「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據了解,「華龍一號」福清5號機組的核心裝備,發電機組定子鐵芯來自「武漢造」。武鋼有限為「華龍一號」量身定製的矽鋼片下線發運。通訊員朱一知 攝作為我國核電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華龍一號」是當前核電市場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電機型之一,是我國核電創新發展的重大標誌性成果。 此次,由武漢鋼鐵有限公司生產的矽鋼片,成功應用於「華龍一號」發電機組定子鐵芯,開創了武鋼取向矽鋼用於製造核電發電機組定子的先河,實現了新的技術突破。
  •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我國步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我國步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  olivia chan • 2020-11-27 13:58:04 來源:前瞻網
  • 汽車也壓不扁的甲蟲?科學家揭示鐵定甲蟲堅硬外殼密碼
    圖:鐵定甲蟲(Phloeodes diabolicus)。生活在北美西海岸的鐵定甲蟲素有「惡魔鐵甲」稱號,它們擁有堅硬的外骨骼,能經受住捕食者的擠壓、野外徒步旅行者的踩踏,甚至被汽車碾過都可安然無恙。10月21日,一項發表在學術期刊《自然》的研究解釋了鐵定甲蟲的外骨骼如此堅硬的原因。
  • 視頻丨今天0點41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發出第一度電
    目前,中核集團海內外共有6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在建,建設工程安全和質量處於良好受控狀態。「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自2015年5月開工建設以來,先後按期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節點,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打破了「首堆必拖」的「魔咒」。
  • 魚身上「最髒」的部位,裡邊有大量細菌和寄生蟲,很多人還天天吃
    魚身上「最髒」的部位,裡邊有大量細菌和寄生蟲,很多人還天天吃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的飲食水平也在不斷變化,不僅食物供應充足,而且食物類型也越來越豐富,所以人們再也不需要擔心食不果腹的情況發生,而這也讓很多人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不良飲食習慣,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偏食
  • 河鋼精品核電鋼建功「華龍一號」全球首堆
    11月27日,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河鋼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河鋼研發生產的多個核電鋼種,用於該項目建設,為推動國家核電事業貢獻河鋼力量。「華龍一號」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採用了雙層安全殼的結構,可以抵禦9級烈度的地震以及商用大飛機的外部撞擊,這也使它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核電技術之一。河鋼為福清核電5號機組供貨5000餘噸高端核電鋼,用於該機組的常規島及核島設備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