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吳曉東)國內首部以打擊電詐犯罪黑灰產業鏈為主題的4集電視紀錄片《灰與白》,12月15日至18日在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天網》欄目播出。
《灰與白》以三個年齡層次不同,身份、性格迥異的民警作為主線,反映了一線民警在電詐案件高發的大背景下面對的壓力與困境。當需要在家庭和事業之間抉擇的時候,當面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屬的時候,當畢業後懷揣的夢想被無力感籠罩的時候,三位主人公在鏡頭前完成了一場心靈的對話,最終他們又不約而同地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在全國反詐民警的心中,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賓陽縣老城區有一個赫赫有名的「全國公安大食堂」,天南海北的公安民警都在這裡免費用餐。從2008年開始,賓陽縣出現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活動,並且日趨猖獗。各地被騙群眾紛紛報案,一時間幾乎每天都會有十幾批外地民警來到賓陽辦案。2018年底,南寧市專門成立了打擊整治賓陽電信網絡違法犯罪前線行動指揮部,南寧市公安局更是抽調了200餘名民警長期駐紮在賓陽,這是一場異常艱苦的「戰鬥」 ……
據《灰與白》創作團隊介紹,作為非接觸類犯罪,警方掌握的案件線索往往是一串手機號或銀行帳號,而這些本來是實名認證的號碼卻正在以「實名不實人」的方式被犯罪分子拿來行騙。警方發現,有人將大量收購來的「偽實名」電話卡、銀行卡和對公帳戶賣給詐騙分子,以幫助其達到掩蓋身份、逃避打擊的目的。這是一條由電詐犯罪催生的黑灰產業鏈,據估計,其產業規模已高達1100億元。它的不斷發展不僅加速了電詐犯罪的蔓延泛濫,也成為了此類犯罪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灰與白》不僅深度剖析了電詐犯罪屢打不絕的原因,揭示了黑灰產業鏈的全貌,更以一線反詐民警的視角就如何從國家層面有效遏制黑灰產業鏈的泛濫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見解。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