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常規賽第20輪比賽,浙江隊124:111擊敗山東隊。
此役,浙江能夠贏下山東,吳前功不可沒。全場拿到22分的他在第四節拿到11分,並在終場前5分鐘,造哈德森六犯離場的同時,兩罰全中,將分差擴大到13分,奠定勝局。
在高詩巖、吳前、哈德森等巨星相爭,激烈對決的戲碼贏得球迷稱讚的同時,新秀的表現也同樣值得稱讚。山東男籃在2020年選秀大會上選中的新秀劉毅,在本場比賽中的一次造規浙江外援的突破上籃,就贏得了前山西主帥王非的誇讚。
事情發生在第二節8:40左右,山東男籃執行底線球戰術。
哈德森發底線球;焦海龍和劉毅分立於罰球線兩側;高詩巖與陶漢林分立於籃板兩側。
戰術發懂得很流暢:陶漢林藉助高詩巖掩護,移動到油漆區右側接哈德森傳球;與此同時,罰球線的焦海龍藉助劉毅的掩護,移動到弧頂位置,接陶漢林傳球。
山東男籃完成底線球戰術的第一階段。
緊接著,劉毅為焦海龍做完掩護後,移動到右側45度位置,接焦海龍傳球;同一時刻,哈德森連續藉助陶漢林和焦海龍的掩護,從底線移動到弧頂位置,準備接劉毅傳球,完成這一戰術的最後一攻。
在哈德森藉助掩護移動到弧頂位置時,被浙江男籃提前察覺。哈德森遭到幹擾後,劉毅無法完成傳球。
此時,劉毅並沒有慌亂;面對蘭茲博格的防守,他的雙腿保持微曲,左腳腳尖朝向籃筐方向,時刻保持著進攻狀態。隨後,上身輕輕右轉,做出要傳球的假動作後,趁蘭茲博格重心被晃動開來的一刻,迅速調整身體,加速衝向籃筐。
蘭茲博格反應不及,只能送上犯規;劉毅就此獲得兩罰機會。
沒有墨守成規地執行教練的戰術,而是針對場上情況,利用「三威脅」的動作適當做出改變,重新激活球隊戰術。劉毅的這一做法,以及他在突破蘭茲博格時使用的「三威脅」動作得到了王非的誇讚。
在央視擔任本場比賽解說嘉賓的王非看到後說道:「劉毅不錯。不錯,一直盯著哈達森的機會,同時注意自己防守人的位置。我們經常說的三威脅,這個無球變有球的動作,很多球員都做不好。一接球,就總把球舉到頭頂上,所以三威脅就不能做得很好。」
主持人劉星宇聽後,心有所感的說道球員做不好三威脅道原因:「給人的感覺是,拿到之後,就一直在找人。我看誰來接應我,我看誰來找我,這球該給誰?」
王非聽後,連連肯定:「對,特別是喜歡找外援,進攻主動性不夠。」
劉毅被山東男籃在2020年CBA選秀大會上以第十順位選中,曾是北京體育大學男籃的頭號得分手。
他突破蘭茲伯格的「三威脅」動作是比較常用的籃球進攻技術,接到球後不急於運球,而是利用傳球、 投籃和運球突破三個威脅動作,製造出讓防守人難以捉摸的進攻狀態。合理利用三威脅姿勢,可以幫助進攻球員爭取到更多有利的進攻空間。
「三威脅」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接到球時,要保持正確的攻擊姿勢。攻擊姿勢逼真與否,是關乎三威脅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
但大多數CBA球員長期沉浸在外援主打的氛圍之中。所以,往往拿到球後,做的動作就是舉起球找外援,從而讓「三威脅」成為了雞肋。
從王非的點評,結合此前杜鋒、李春江等人多次批評球員不夠強硬的言論中,可以看出,依賴外援已經成為部分球隊球員的通病。
CBA的外援政策無錯,錯在人性。
我們可以看到CBA已經開始著手限制外援上場人次。與此同時,還在擴大選秀的範圍。讓選秀也能起到引狼入室的作用。讓更多的大學生球員、甚至於社會草根球星湧入CBA,原有的鐵飯碗體系就會被打破。球員的競爭性,也就會得到提升,聯賽的質量以及本土球員的水平也會水漲船高。但是,任何一項政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時間。
文/魏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