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的漫威電影宇宙作品中,沒有一部敢把這些政治、哲學議題如此明顯地包裝到影片之中。這讓《黑豹》這部作品充滿了驚喜。
▲《黑豹》劇照
文 | Freelee
影射現實使電影有多重解讀空間
漫威電影宇宙(MCU)終於迎來一部擁有真正「思考」味道的作品。
過去,MCU的電影作品總是以取巧的方式,去剝奪角色反思及抉擇的權利。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國隊長3:內戰》。原著漫畫中的「內戰」,是一群超級英雄各自對「超級英雄」身份的認知方式產生對立,最終陷入戰爭。但同名電影則是一個陰謀家挑撥美國隊長和鋼鐵俠——英雄內戰的立場選擇,並不在於他們如何看待超級英雄的身份,而是在於他們與美國隊長、鋼鐵俠的關係親疏。原著中充滿火花的理念碰撞,在電影裡被匆匆帶過。
過去,MCU的電影作品還總是以合家歡的方式,來消解本應發人深省的悲愴。《雷神3:諸神黃昏》是這一方面的代表作。無論是北歐神話還是漫畫原著中的「諸神黃昏」,都是關於神靈的末世悲歌。而電影卻把「諸神黃昏」變成浴火重生,雷神索爾全程嘻嘻哈哈地拯救阿斯加德子民——足夠歡樂,但配不上「諸神黃昏」四個字背後蘊藏的價值意義。
而《黑豹》沒有選擇取巧、沒有選擇合家歡。它切切實實地表現了多種理念與哲學的對抗,甚至把非裔美國人與非洲人糾結的認同關係擺到明面上。另外,儘管《黑豹》漫畫的誕生與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黑人社團「黑豹黨」沒有關係,但《黑豹》電影還是對這個黑人運動組織送上了致敬。
▲《黑豹》劇照
這促使《黑豹》背後存在大量的弦外之音解讀空間。一些鮮明的討論主題可以很輕鬆地被抽取出來,譬如黑豹所代表的和平友愛路線和金錢豹所代表徵服路線,哪一條才是黑人運動需要的路線?又如當受壓迫的人擁有力量時,應該如何面對壓迫他們的人?再如一個特定群體的認同感在哪裡——膚色、血統、文化還是立場?
關於種族、抗爭的隱喻充滿多重解讀空間
還有一些細節充滿隱喻。瓦坎達救了美國白人情報官,情報官反過來幫助瓦坎達終止內亂,這是不是在暗示黑人與白人的和解與共利?黑豹在體驗升級戰鬥套裝時穿上新鞋子,這雙鞋子叫做「Sneaker」。「Sneaker」不僅擁有字面上的「潛行者」意思,它還是一個俚語,指的是運動鞋和運動鞋收集者。Sneaker文化——中文常稱為「潮鞋文化」——是一種典型的美式文化,它同時與黑人城市文化有很深的淵源。所以一位非洲國王脫掉拖鞋、穿上「Sneaker」,便有了非洲文化對美國黑人文化認同的意味。反過來,美國黑人背景的金錢豹回到故鄉爭王位、看日落,都可謂美國黑人對非洲文化的尋根。
在影片之中,瓦坎達與世隔絕的保守與「外來者」金錢豹徵服世界的主動,形成一對主要矛盾。但在現實中,也許黑豹主張的和平共享與金錢豹秉承的拳頭真理,才是更典型的衝突所在。兩位主角其實存在共識,那就是「世界正在變化」,因此他們不可能繼續坐視旁觀。
▲《黑豹》劇照
此前的MCU作品中,沒有一部敢把這些政治、哲學議題如此明顯地包裝到影片之中。長期被詬病「沒內涵」的MCU,終於在重磅大作《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登場前,開始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去剖析更多現實主義的問題。
這讓《黑豹》這部作品充滿了驚喜。對於美國黑人來說,他們支持《黑豹》,很可能與擁有一部描述自己所處群體的超級英雄電影誕生有關。而對於我們這些並不處在其描述的文化背景中的「局外人」來說,我們稱讚《黑豹》對MCU現有格局的突破。
漫威到了轉型的時候
選擇這時候向深度靠攏,其實在情理之中。從MCU的經營策略來說,他們肯定已經聽過太多批評其合家歡路線「有味道、沒營養」的聲音,向新方向探索勢在必行。正如當初《銀河護衛隊》開闢銀河故事線效果出人意料地喜人,現在來一部「有思想性」的黑人超級英雄電影,也可能幫助MCU走向一個新鮮而富有激情的方向。
從MCU系列的調性控制來說,大家早已習慣漫威的合家歡風格,然而《無限戰爭》即將出現高強度的英雄隕落。喜劇到悲劇之間存在落差,中間大抵應該緩和一下。《黑豹》擔當了這一角色,提出若干現實性話題,讓觀眾開始意識到MCU不再是沒心沒肺的大笑大叫,而是具備更豐富的情感和內容張力。
最重要的一點,其實在於《黑豹》本身的調性。這是一部以黑人角色為主的作品,為了避免當下美國時局中一些政治正確方面的不必要的麻煩,本片的主創團隊一定也是黑人電影工作者為主。而一位黑人導演擁有這樣的執導商業大片機會時,勢必也會激發黑人群體的期待以及輿論的整體關注。如果這名導演對現實問題避而不談,選擇一如既往的打打鬧鬧,反而更容易招致口誅筆伐。所以除非MCU不打算為黑豹拍攝個人電影,否則黑豹電影一定脫離不了那些種族相關的主題。
種種因素促使《黑豹》揭開了MCU在思想格局方面的新一頁。也許《黑豹》在故事編排、人物塑造等方面存在短板,甚至其探討現實問題的效果也存在疑問,但《黑豹》本身的態度已經值得稱讚。它直面了很多MCU過去避忌的領域,並力求表現主創們的最終立場。有了《黑豹》,漫威的超級英雄宇宙迎來了更多的姿彩,並讓影迷再度有理由期待更多。
□Freelee(星球大戰中文網副站長)
我們發布了一個「稿事」計劃!如何投稿?請戳「閱讀原文」。
編輯:與歸
推薦閱讀:
教育減負問題不在「該不該減」,而在怎麼「減量+增質」
公交司機臉被咬傷,給的應叫「撫慰金」而非「委屈獎」
求醫不是「買醫」,不是「你付了費你有理」
委員:將家政服務業升級跟精準扶貧結合
減輕學生課外負擔,警惕培訓機構新「套路」| 新京報兩會快評
特別提示:留言如入選新京報A03版「微言大義」,請在後臺回復您的「真實姓名+銀行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