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年僅22歲的日本職業摔角選手——木村花自殺身亡,在日本社會引發巨大反響。
她的高人氣高關注背後,是日本一檔無劇本戀愛實景節目《雙層公寓》(Terrace House)。
因在節目中與其他成員發生爭執,爆發肢體衝突,木村花曾遭受大量網絡謾罵,語言暴力一直延續至她自殺前在個人社交平臺的最終告別。
「我們從生活綜藝裡同時看到善與惡,收穫力量也遭到情緒煽動。」再也沒有比《雙層公寓》更能說明這一點了。
01實景戀愛真人秀
《雙層公寓》是日本一檔戀愛實景真人秀節目,2012年開始在日本富士電視臺播出,後與Netflix聯合製作,成為Netflix的獨家版權節目,在近兩百個國家播出。
節目製作多年,仍然保持了固定的內容模式。
三對陌生男女入住同一棟公寓,在裡面共同生活,全程沒有劇本。節目成員間自由交流、發展友誼和愛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隨時離開。節目組會隨即補充成員,維持六人組合。
最新一季《雙層公寓:東京 2019-2020》,從2019年5月開始在Netflix更新,原計劃連載至2020東京奧運會。但不巧,由於疫情原因,東京奧運已經延期,木村花事件發生後,節目也陷入無限期停播狀態。
相比起傳統婚戀節目,《雙層公寓》更接近這兩年流行的 vlog(視頻日記)短視頻,記錄最基本的個人生活,只不過形式是集體合宿,且置身於這棟東京的豪華公寓,視頻畫面遠超一般短視頻製作。
像關注一個好朋友一樣,關注這群身份各異的室友,這周會做什麼大餐,看什麼電影,討論哪些話題,然後才是誰會向誰表白。
02從綜藝看到你我的生活
無劇本是《雙層公寓》的一大賣點,但真人秀的資深觀眾都知道,選角才是靈魂,畢竟參差多態才是人生。
《雙層公寓》這一季的初始主人公們,優雅溫柔的非學院派插畫師渡邊香織,身兼多職的浪子翔平,少有名氣的樂隊主唱吉原健司,長相甜美卻直率的演員奧山春花,熱情陽光的健身教練莉咲子,年紀最小的服裝店打工仔流佳。
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男女,攜帶各自的個性和生活形態,置身一所公寓,已經能組成一個小小社會,選角安排幾乎是一出《老友記》。
職業發展,愛情的歸屬,價值的取捨,總是這群尚算年輕的roommate共有的思考,也由此能帶給觀眾很多善意的安慰和人生思考。
翔平,這一季的非典型人物。因為喜歡的電影,決定定居臺灣,從事演員和模特職業之外,也兼職室內設計、裝潢,是個十足的斜槓青年。
你總能看到他隨意地接一些裝潢的零工,偶爾面試電視劇小角色,在公寓裡為大家做美食。
但是,這個體驗派青年悠閒的生活態度和事業觀,顯然不符合日本主流價值觀。無論在《雙層公寓》這個小小社會還是收看群體中,翔平所獲得的評價都是兩極分化的,有趣、自由、低欲望,同時代表著不能專注、不負責任。
本季第十五集,翔平向流佳隨意道出自己的洞察「對女人來說,男人的價值取決於他的工作」,表明這個男生並非不懂人情世故與主流傾向,對於社會評價也會感到困擾。
作為一個不被重視的roommate,離開時也悄無聲息,沒有告別只在黑板留下簡單的字句,一如他在節目所表達的價值取向。
他似乎代表一個問號:只把賺錢、成功作為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不是落入了圈套,是不是一種貧瘠的人生?
不少觀眾就像是節目中年齡最輕的流佳,二十歲出頭隨意打著工,不知道自己該為了什麼而努力。他從其他成員身上獲得「過來人」的經驗,分享他們的感受。
在節目中總是知名姐姐的渡邊香織,外在優雅淡定,放棄原本職業轉業成為插畫家,被觀眾稱為來戀愛節目「搞事業」的女孩。
作為插畫家,儘管漸漸打開知名度,獲得越來越多的工作邀約,卻累積了不少焦慮和壓力,懷疑到底自己是否真正具備實力?
香織對於自己價值的困惑,漂泊不定的翔平,對未來方向迷茫的流佳,看了這些筆者簡直要PTSD病發,開始思考起貧困、生活無著等困境。
真人秀雖未必真實,看真人秀的我們卻難免思索,間或是在復盤自己的生活。
03被激化的生活小事
出演者間偶發的矛盾衝突,常常是綜藝節目想要抓住的爆點。激化矛盾的劇本、強調人性醜惡的剪輯,在後期把本季《雙層公寓》拖入泥潭。
性格有差異,但總是對同樣男生有好感的春花和莉咲子之間產生了矛盾。諸如我們的學生時代,對某個小夥伴產生矛盾,就會感覺自己在集體中被孤立。這與人品無關,需要雙方溝通和互相諒解。
在二人後續與樂隊主唱健司的情感糾葛中,矛盾更是被放大。幸好通過大姐姐香織的引導,兩人達成了和解,學會了在人際關係中的錯失與讓步。莉咲子選擇與健司一同離開公寓,繼續下一步發展。
後期加入的木村花和 kai,因洗衣服問題爆發爭吵。kai不小心把對木村花非常重要的摔跤服洗壞了,在節目中爆發了激烈的衝突。
木村花向其他人哭訴,當面指責 kai,最後直接掀掉了kai的帽子,導致了 kai 選擇退出節目。這集內容播出後,木村花在網際網路上受到了大量謾罵。
朋友間的矛盾衝突被真人秀鏡頭放大,但歸根結底,爭吵的內容不過是生活的雞毛蒜皮,是無數合租青年的日常。
節目為收視配備了不同職業和價值觀的年輕人,他們的生活內容引發共鳴,也造成了觀眾「對號入座」,對這些出演者產生刻板印象,為他們貼上標籤。
一旦發現這些出演者並不適配這些標籤,就容易把這一錯誤認識扭曲為人際關係的「背叛」,明星人設坍塌,最終宣洩於網絡暴力。
木村花事件發生後,湧現了大量質疑,有相關人員接受採訪透露,節目雖然沒有劇本,但有一定的故事引導,如戀愛線與衝突的發生,會以曝光率、討論度等條件要求出演者作出誇張反應。
這嚴重不利於出演者的身心健康,也有煽動觀眾情緒的企圖。
對於觀眾來說,觀看一檔生活向的真人秀,並不是打開了上帝視角,能夠隨意批判、指點別人的人生,何況我們看到的只是經剪輯的真相。
所以啊,網絡的門檻雖低,但發表觀點更應謹言慎行。因為誰也無法預料,一句話會對他人產生多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