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元素,堅持科技賦能,全球化戰略如何實現?來看三大驅動要素

2020-12-24 澎湃新聞

在金融對外開放格局不斷推進之下,外資投行紛紛加碼中國市場。秉承著「引進來」和「走出去」結合的理念,中資券商的「出海記」更值得關注。

近年來,看好境外市場發展前景的券商逐漸增加,其國際化布局動作也日漸頻繁。根據中證協此前發布的2019年度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情況,海通證券境外子公司佔比營收26.12%,位列行業首位。長期以來,海通國際證券更是保持了在中國香港中資證券機構中的龍頭地位。

近日,券商中國記者專訪到海通證券總經理瞿秋平,詳細了解海通證券的國際化業務布局。瞿秋平向記者介紹,戰略引領、穩步前行是海通證券探索國際化的重要經驗。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海通證券將繼續保持紮根香港的戰略定力及做大做強的決心,堅定不移地走好「立足香港、輻射全球」的國際化發展道路。

在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變革、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外資控股券商在華加速設立等一系列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我國證券行業也面臨著相當挑戰,打造中國航母級券商勢在必行。海外業務能否為「航母級券商」插上起飛的翅膀?又將如何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傳遞出中國聲音?

中資券商國際化路徑:深耕香港、突破歐美

資本市場三十年的發展史,同樣也是證券行業的發展史。回望中資券商的國際化旅程,可一直追溯至1992年。

早在1992年12月,萬國證券、中創和長江實業合作收購了香港大眾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控股權,並將其更名為上海萬國(香港)證券,成為首家收購境外企業的證券公司,在香港首次邁出中資券商國際化的第一步。

而導致國內券商紛紛探索「出海」路徑的,還是在2006年利好政策的出臺。當年6月,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補充協議三籤署後,允許符合條件的內地創新試點類證券和期貨公司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大批國內券商前往香港設立經營網點。截至2020年9月,在港運營的中資券商已超過30家。

香港作為國際化的橋頭堡,自然具備了天然優勢,是中資券商學習規則、積累經驗的首選之地。中資券商充分利用香港資本市場積極籌資,提升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在香港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截至2020年9月,在港運營的中資券商已超過30家。其中,在港股上市的中資券商已有15家,除恆泰證券單獨在港上市之外,其他均為「A+H」上市公司。此外,國內券商的香港投行子公司單獨上市的也多達5家,分別為海通國際、國泰君安國際、申萬宏源香港、興證國際和西證國際。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中資券商的海外業務不斷推進,自然也帶動了海外業務收入的增長。中證協數據顯示,近年來排名前十的券商境外子公司業務平均收入穩步上升。其中,海通證券和中金公司的境外收入佔比已連續四年超過20%。

中資券商境外子公司收入佔比行業前十平均值

在香港站穩腳跟之後,更多的頭部券商將視角放至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沿著「立足香港-輻射全球」的國際化發展路徑,推動國際化戰略發展。近年來業內較為有名的案例包括:

海通證券2010年收購大福證券、2014年-2015年收購Japaninvest和葡萄牙聖靈投資銀行100%股權;

中信證券2013年收購裡昂證券;

廣發證券2013年收購英國NCM期貨;

華泰證券2016年收購美國Assetmark公司;

銀河證券2018年收購馬來西亞聯昌集團證券業務;

……

海通證券「出海記」樣本

透視各家券商在國際市場的表現來看,其打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而從實際效果來看,海通證券近年來的各項業務實踐特色相當明顯。

根據中證協此前發布的2019年度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情況,海通證券境外業務實現收入89.93億元,佔比營收26.12%,位列行業首位。長期以來,海通國際證券更是保持了在中國香港中資證券機構中的龍頭地位,具有相當的市場影響力。

海通證券總經理瞿秋平表示,戰略引領、穩步前行是海通證券探索國際化的重要經驗。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海通證券將繼續保持紮根香港的戰略定力及做大做強的決心,堅定不移地走好「立足香港、輻射全球」的國際化發展道路。

談及「立足亞太、輻射歐美」的口號,瞿秋平指出,海通證券在2002年就提出了這一全球化發展戰略。自2007年在港設立海通國際控股以來,海通證券境外業務從無到有,目前已形成了海通國際證券、海通恆信及海通銀行三大業務平臺,境外業務覆蓋全球14個國家和地區,已初步具備提供跨境、跨市場的綜合金融服務能力。

具體來看,海通證券國際化戰略的實施路徑,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以香港作為國際化的橋頭堡,海通證券於2010年和2014年成功收購香港大福證券和恆信租賃集團,深化在港的業務布局和擴展金融服務鏈條,為後續的國際化布局打下堅實基礎。

第二,2015年海通證券完成了對葡萄牙聖靈投資銀行的收購,並更名為海通銀行。通過收購,海通證券獲得了包括歐美、巴西在內的多國家或地區的金融業務牌照,搭建了向歐美發達市場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

在多年耕耘之下,海通證券旗下併購產業均有優秀表現。例如,截至2019年底,海通國際證券總資產達到1563億港元,較2010年底收購完成之時增長接近13倍;2019年營業收入達到了82億港元,較2011年的營業收入增長超過7倍。

類似的,截至2019年底海通恆信總資產接近1000億元,較收購完成的2014年底增長超過3倍,營業收入接近73億元,較2015年增長接近2倍;海通恆信於2019年6月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成為海通證券在香港聯交所的第三個上市平臺,也是國內首家上市的券商系融資租賃公司。

瞿秋平表示,隨著海通證券國際化布局的完善,集團的境內外協同和交流也不斷加深。當前,國際化的基因正不斷滲透到海通證券集團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在「把握國際規則能力、提高國際市場開拓能力、提高防範國際市場風險能力」方面都有明顯提升。

同時,瞿秋平也認為,中資券商面對複雜的境外市場環境,要採取循序漸進的發展策略。海通證券的國際化業務布局也遵循「穩」字當頭策略,穩紮穩打、循序漸進,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做國際化要有耐心,每跨入陌生的市場一步,都要進行充分的戰略考慮和市場研究,審慎評估自身的財務、風險管控、人才儲備等綜合能力,才能最終逆水行舟、行穩致遠。

「出海」之路仍需砥礪前行

在歷經近30年的發展後,中資券商的國際化雖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與國際一流投行相比,無論是境外業務的深度(收入的國際化比例、以客戶為中心的複雜產品設計能力等),還是廣度(區域布局範圍、業務服務鏈條、金融產品的豐富性),都存在明顯差距。

目前,以高盛、摩根史坦利為代表的國際一流投行的海外業務已幾乎遍布全球各個角落,海外收入佔比在2019年分別達到了40%和27%;而中資券商除海通證券和中金公司的海外收入佔比超過20%外,其餘投行海外收入佔比仍然較低,且大部分中資券商的海外布局仍局限在香港,既不大也不強,僅能滿足境內客戶的部分跨境業務需求。

不得不承認,中資券商國際化由於起步相對較晚,在發展初期,較難在集團層面實現資源的統一整合,特別是針對客戶需求調配各國家地區資源的能力不強,提供跨境類產品及服務水平也仍然較低。

另一方面,我國金融行業目前仍實行分業經營的模式,不同市場間相對分割、缺乏有效的互通機制,無法充分發揮混業經營在信息、協同、規模經濟等諸多方面潛在的優勢,也無法充分滿足客戶在不同業務領域、不同區域的全方位需求。

在當前形勢下,世界經濟格局正處於深刻變革時期,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外資控股券商在華加速設立。面對一系列複雜的國內外形勢,我國證券行業也面臨著相當挑戰。中資券商如何在國際上站穩腳跟,代表中國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的形象,成為業內關注的重要問題。

對此,瞿秋平認為,實現「客戶需求、政策、自身稟賦」三項共振是實施國際化的關鍵。「如果說中國投資銀行第一階段的國際化是摸著石頭過河,那麼現在已經是國際化第二階段,中國元素、科技賦能、政策支持是培育本土國際一流投行缺一不可的三塊基石。」

首先,服務「中國元素」、做好所在國業務,是提升跨境業務聯動的基礎和關鍵。中資券商應依託「中國元素」業務作為發展所在國業務的切入口,一方面加深對於所在國業務規則、市場環境、投資者等情況的了解;另一方面在所在國市場建立起一定的品牌知名度,通過「中國元素」項目為核心的「生態圈」延伸,進一步拓展與當地金融機構及投資者的合作,打開所在國業務的發展空間。

為什麼要強調「中國元素」?瞿秋平進一步介紹,當前伴隨中國經濟蓬勃發展而壯大的許多中資企業已不滿足於國內市場需求,而紛紛選擇出海拓展業務。同時,資產快速積累的機構及高淨值個人也逐步將目光從國內的投資品種拓展至更廣泛的跨境資產。聚焦「中國元素」,抓住與中國相關的客戶需求,採取客戶跟隨戰略,從自身優勢業務出發,有針對性地解決客戶海外發展的痛點和短板,才是中資券商成功實現國際化經營的關鍵。

第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以科技引領國際化業務創新和助力跨境管控能力提升。中資券商要加快信息化建設,將境內和境外各單位的業務和管理流程整合到集團統一的平臺上,真正實現集團的全球化運營。藉助金融科技,中資券商開展海外所在國業務時需與本土投行體現出差異性;通過科技賦能,促進金融科技從支持業務的角色向引領業務的角色轉變。同時注意發揮金融科技在跨境管理及防範風險的核心功能,以創新理念開展國際化經營。

第三,加大政策支持,進一步推進中國投資銀行國際化。瞿秋平建議,應進一步放寬符合條件的中資券商境內外融資渠道,在公司債、增資擴股等傳統融資渠道方面降門檻、簡流程,同時建議監管機構對中資券商發行金融債提供政策支持。另外,也建議外匯管理機構給予部分符合條件的中資券商一定的集團年度專項外匯額度,通過專用外匯帳戶實施監控。

中資券商國際化之路已經走了28年,雖然卓有成效,但仍需夯實基礎、砥礪前行。瞿秋平指出,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下,各家券商需要統籌考慮客戶、市場和政策等因素,積極謀劃、勇於決策,要有先手棋意識,抓住逆周期投資的機會,進行前瞻性的戰略儲備,加強提升國際化業務能力,切實服務國家戰略,提升全球金融資源配置能力、維護國家金融安全。

原標題:《中資券商出海記之海通樣本:打造"中國"元素,堅持科技賦能,全球化戰略如何實現?來看三大驅動要素》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資券商出海記之海通樣本:打造「中國」元素,堅持科技賦能,全球化...
    而從實際效果來看,海通證券近年來的各項業務實踐特色相當明顯。根據中證協此前發布的2019年度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情況,海通證券境外業務實現收入89.93億元,佔比營收26.12%,位列行業首位。長期以來,海通國際證券更是保持了在中國香港中資證券機構中的龍頭地位,具有相當的市場影響力。
  • 5上市險企交齊2019成績單 科技賦能打開業務驅動「新視界」
    2017年,平安以科技引領業務變革,提出「金融+科技」、「生態+科技」的雙輪驅動發展戰略,強化人工智慧、區塊鏈、雲三大核心技術領域研究。當前,平安集團深化主業科技能力,並且持續探索創新商業模式,賦能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服務、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
  • 「雙輪驅動」+「數字科技賦能」邦邦好朋友大會暨科技賦能生態大會...
    2020年12月03日,邦邦好朋友大會暨2021科技賦能生態大會在上海隆重舉行。作為每年一度的行業盛會,邦邦汽服圍繞「產業生態」+「數字科技賦能」+「供應鏈深耕」,面向行業協會領導、資方代表、保險與金融行業代表、知名媒體及汽配供應領域上下遊優秀合作夥伴等千餘名現場嘉賓及近20萬直播觀眾,全面展示了2020年的突出成績,並通過一系列創新應用與生態建設規劃,開啟了2021賦能行業生態的新篇章!
  • 效率→戰略→創新,準獨角獸雷鳥科技的三大驅動
    那些在新業態新規律下,逐漸被貶值的優勢、能力乃至認知,都因為持續的戰略投入和創新投入,而實現了進化,進而實現了增值。不管是針對人才的「鷹巢計劃」還是針對業務的「三大驅動」,雷鳥科技都在踐行「常備不懈」。在李宏偉看來,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它一定是對方法論的不斷實踐。
  • 準獨角獸雷鳥科技的三大驅動:效率、戰略、創新
    從效率驅動到戰略驅動,再到創新驅動,圍繞著用戶的需求疊加,不管是雷鳥科技的業務類型還是推進模式都在同步迭代。那些在新業態新規律下,逐漸被貶值的優勢、能力乃至認知,都因為持續的戰略投入和創新投入,而實現了進化,進而實現了增值。不管是針對人才的「鷹巢計劃」還是針對業務的「三大驅動」,準獨角獸雷鳥科技都在踐行「常備不懈」。在李宏偉看來,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它一定是對方法論的不斷實踐。
  • 效率到戰略到創新,準獨角獸雷鳥科技的三大驅動
    那些在新業態新規律下,逐漸被貶值的優勢、能力乃至認知,都因為持續的戰略投入和創新投入,而實現了進化,進而實現了增值。不管是針對人才的「鷹巢計劃」還是針對業務的「三大驅動」,準獨角獸雷鳥科技都在踐行「常備不懈」。在李宏偉看來,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它一定是對方法論的不斷實踐。
  • 科技驅動 數字賦能 國美線上平臺強勢發力
    國美線上線下雙平臺生態如何實現數字經濟的賦能,如何有效整合平臺與廠商、用戶三者關係,真正實現命運共同體?作為34年深耕零售業、以科技創新驅動的全新生態平臺,國美給商界提供了一份案例樣本。國美線上持續發力 戰略布局釋放消費勢能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零售業線上線下渠道融合已是大勢所趨。
  • 轉型全球化科技出行 長城汽車與騰訊、仙豆智能戰略合作深化
    轉型全球化科技出行 長城汽車與騰訊、仙豆智能戰略合作深化視頻地址:轉型全球化科技出行 長城汽車與騰訊、仙豆智能戰略合作深化猜你喜歡轉型全球化科技出行 長城汽車與騰訊、仙豆智能戰略合作深化[車友頭條-車友號-ams車評網]  9月8日,長城汽車宣布與騰訊、仙豆智能的戰略合作再深化,三方將在去年的戰略合作基礎之上,圍繞生態車聯網、海外雲服務、智能營銷,以及AR導航、自動駕駛等前沿科技探索四大方向展開新的合作,進一步加速長城汽車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目標轉型的進程。
  • DigiTop,來自中國的電商全球化科技解決方案供應商。DigiTop鼎創...
    DigiTop,來自中國的電商全球化科技解決方案供應商。DigiTop鼎創科技致力於為中國電商賣家及創業者,提供面向電商全球化、貼近用戶需求的科技解決方案。通過全球交易與數位技術的深度融合,為廣大電商賣家提供安全、智能、普惠、零障礙的全球交易體驗。
  • 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談到,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來,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創造了偉大奇蹟;廣汽集團23年來的高速發展,同樣得益於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的政策和市場環境。  曾慶洪表示,接下來,廣汽集團將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堅持自主創新,為中國汽車從世界大國向世界強國轉變做出更大貢獻!
  • 「推動數位化賦能」—雲徒科技與竹葉青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成都12月26日訊 12月25日,竹葉青集團與雲徒科技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就數位化營銷轉型升級展開深度合作。作為中國的知名茶葉品牌,竹葉青在高端消費市場積累了良好的口碑,目前,竹葉青全線會員總數已近百萬,是茶行業高端會員數量最多的品牌之一,併入選「杜拜世博會中國館禮賓綠茶」。竹葉青董事長唐先洪在籤約儀式上表示,當前世界經濟都在全速進入數位化時代,竹葉青也在思索如何更深入的迎合消費者的價值。
  • 魏建軍30年深耕聚力 長城華麗蛻變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
    核心提示:7月20日,「科技長城 創變未來」長城汽車技術品牌發布會在保定哈弗技術中心召開。長城汽車重磅發布「檸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技術品牌,以深厚技術積澱、前瞻技術布局和創新技術理念,正式宣告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的目標邁進!7月20日,「科技長城 創變未來」長城汽車技術品牌發布會在保定哈弗技術中心召開。
  • 奮達科技吸引近30家機構參與調研 「雙輪驅動」戰略獲看好
    研發投入持續增加 成立工研院提前布局未來技術在投資者交流環節,投資者對公司業績增長和未來發展較為關注,奮達科技表示,業績實現高增長的重要原因是公司把技術驅動作為企業發展的源動力,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研發投入自上市年份2012年的2,722萬元增長至2019年18,455萬元,增長577%,複合增長率達31.41%,佔營收比例由3.46%提升至5.22%。
  • 人才布局全球化、產品SaaS化、技術AI智能化 萬興科技迎戰數字創意...
    此外,萬興科技還重磅宣布戰略控股國內最大的在線設計與協作平臺墨刀、與全球領先的視覺內容交易平臺視覺中國達成戰略合作,進一步拓展數字創意軟體版圖。為深化拓展國內市場,吸引高端人才,加速全球化戰略布局,萬興科技北京運營中心也宣布在12月10日正式啟動。
  • 變革者鯨算科技的賦能「遊戲」
    在政策層面,國 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通知》中也提到,到2025年,人工智慧成為中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故加速各行各業向數位化轉型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的新增長點。支正春在成立鯨算科技之時,就開始利用新型科技為B端賦能,為各行各業提供智能化、專業化的科技服務。
  • 聚焦中國元素,積極培育本土國際一流投資銀行——兼論海通證券國際...
    在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複雜形勢下,中國投行要有「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的戰略格局,積極謀劃、勇於決策,要有先手棋意識,抓住逆周期投資的機會,進行前瞻性的戰略儲備,推進國際化發展。  ●「中國元素、科技賦能、政策支持」是培育本土國際一流投行缺一不可的三大基石。
  • 科技賦能發展 合生創展轉型綜合性投資控股平臺
    目前,其布局轉型初現成效,離不開公司科技賦能、多元板塊協同發展的轉型戰略和投資板塊的妥善布局。據了解,旗下住宅產品縵合·北京的持續熱銷,無疑是合生創展在科技賦能企業轉型方面前瞻性和洞察力的重要體現。科技賦能與投資轉型戰略初見成效隨著雲計算、移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的快速創新和應用,數字經濟正在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
  • 當財會遇上「智能」,是賦能還是顛覆?陳俊預測未來財會發展趨勢|...
    圖片來源:Unsplash智能財務的實現需具備三大核心要素那麼在數字經濟時代,智能財務將對財務和會計的組織模式、工作流程、具體工作內容產生哪些影響?因此,陳俊教授提出,財務智能化的實現,需具備三大核心要素——核心應用場景、核心技術、核心條件。其中,核心應用場景包括財務核算全流程自動化系統、智能財務決策支持系統、企業智能財務共享服務平臺、人機智能一體化業財管融合管理平臺;核心技術包括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核心條件包括數據、算法、應用場景。
  • 驅動人工智慧第二增長曲線,要突破三大關卡 - 推薦 - 中國高新網...
    這些問題是目前數據驅動的第二代人工智慧天然的缺陷所致。」9日,在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北京瑞萊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等主辦的2020第三代人工智慧產業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張鈸說。  張鈸表示,隨著全球多個國家都將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提升為國家戰略,產業需求呈井噴之勢,人工智慧亟需發展出安全、可信、可靠與可擴展的第三代人工智慧技術。
  • 愛奇藝在納斯達克上市 以科技為驅動的娛樂巨人來了!
    在當晚登陸納斯達克前的連線採訪中,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對媒體表示,愛奇藝不會追求短期回報和利潤,而是要堅持長期投入。在他看來,國內娛樂產業存在很大的機會,而相應地這也需要更多的投入,愛奇藝將在未來繼續堅持長期投入。那麼,愛奇藝如何率先成為目前國內視頻平臺中唯一的上市公司?其實,從之前的上市路演來看,愛奇藝就一直強調——「渴望成為一家以科技為基礎的娛樂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