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
近日,多地進口冷凍食品在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中被檢出
食品本身或外包裝陽性
16日,廈門再曝一例
11月16日,廈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廈門例行抽檢發現1份進口冷凍豬肉外包裝核酸檢測陽性》通報。通報全文如下:
11月15日,疾控部門在對廈門市某冷庫進行常規例行抽檢時,發現該冷庫1份進口冷凍豬肉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經查,該批法國進口豬肉是從上海洋山港入關,共25噸。10月14日運抵廈門某冷庫儲存至今,整批凍品未使用,沒有流入市場。
市、區兩級防控部門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及時將信息通報有關部門,第一時間封閉涉事冷庫,封存相關凍品,對該冷庫及周邊環境進行全面管控和消毒,對相關冷庫所有的涉事凍品搬運工、冷庫工作人員及相關接觸人員已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和核酸檢測,對冷庫及周邊外環境增加核酸採樣和檢測,所有人員及外環境樣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再次提醒:提高個人防護意識,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保持一米社交距離;倡導公筷公勺,清洗加工冷凍食品時防止噴濺,做到生熟分開和燒熟煮透。如有發熱等不適症狀,應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儘快到就近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
廈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據了解
11月13日、14日和15日
短短3日內已有
陝西西安、山東泗水
山東濟南、河南鄭州
湖北武漢、福建泉州
甘肅蘭州等8地通報
在冷鏈環境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
(詳情上下滑動查看)
陝西西安:1份阿根廷進口冷凍豬肉外包裝陽性
11月14日晚上10時,西安市指揮部接到市疾控中心報告,閻良區對本轄區進口冷凍食品開展常規檢查時,在新興街道邰家村金東組王某利家冷庫和邰家組李某平家冷庫中檢出可疑樣本,市疾控中心復檢弱陽性。
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區兩級指揮部迅速作出安排,採取應急處置措施。市疾控中心連夜趕赴現場,採集樣本,15日7時,檢測出1份阿根廷進口冷凍豬肉外包裝核酸陽性。對王某利家冷庫和李某平家冷庫貨品採取封存,109件貨品未流入市場。
山東泗水:1份進口冷凍水產外包裝標本陽性
11月14日,山東泗水縣在對進口冷鏈食品檢測中,發現一份進口冷凍水產品外包裝標本核酸檢測陽性。
山東濟南:進口冷凍食品及包裝標本陽性
濟南市衛健委14日早上通報:11月13日下午5時,濟南市疾控中心在蓋世物流園區冷庫貯存的進口冷凍食品及包裝標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河南鄭州:5份阿根廷冷凍豬肉外包裝陽性
鄭州14日下午通報:11月13日晚,鄭州市疾控中心在一批產地為阿根廷的冷凍豬肉的外包裝抽檢標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該批冷凍豬肉共24噸、1303件,產地為阿根廷,於11月11日從青島港(青島黃島區巴龍冷庫)由貨車發出,12日中午抵達鄭州萬邦市場,在入庫前的待檢區域,接受「每車每批」冷鏈進口食品抽樣檢測中被第三方檢測機構查出可疑陽性,經中牟縣疾控中心、鄭州市疾控中心復檢,從15份外包裝標本中檢測出5份陽性。因及時檢測和封存,該批貨物沒有流入市場。
山東梁山縣:1份進口冷凍牛肉外包裝陽性
山東梁山縣13日報告:11月12日,山東濟寧梁山縣在對進口冷鏈食品檢測中,發現1份外地銷往梁山縣的進口冷凍牛肉製品外包裝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
湖北武漢:3份進口冷凍牛肉外包裝標本陽性
武漢市衛健委13日消息,11月12日,武漢市疾控部門發現從青島黃島海關入關的進口冷凍去骨牛肉臀腰肉心外包裝樣本有3份檢測結果呈陽性。
經查,該批次進口產品共27噸,1006箱,原產國為巴西,8月7日在青島黃島海關入關,存於青島潤渤冷庫,8月15日出庫,8月17日抵達武漢後一直儲存於中食冷庫,未流入市場。
福建泉州:4份冷凍貨品外包裝陽性
福建泉州市疾控中心13日通報稱,11月12日凌晨,接天津市《關於通報涉事冷凍貨品情況的函》後,立即組織緊急排查,12日上午在豐澤區隆凱冷庫排查到該涉事冷凍貨品2549件。
經查,該批貨品於11日入庫後尚未對外銷售,沒有流入市場。13日凌晨,經拆封逐件檢測,發現4份冷凍貨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甘肅蘭州:1份冷鏈蝦內包裝標本陽性
甘肅蘭州市衛健委13日通報:蘭州市城關區於11月13日對焦家灣冷凍廠進行定期採樣抽檢過程中,發現1份來源於天津港冷鏈蝦的蝦內包裝樣品核酸檢測陽性,其他樣品為陰性。
//
海關總署:與有冷鏈食品輸華
109國溝通磋商
//
11月13日和14日,多地冷鏈食品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對此,海關總署表示:
①目前與有冷鏈食品輸華貿易的全部109國的主管部門進行了溝通磋商;②暫停出現員工聚集性感染企業的產品輸華;③加強風險監測。
冷鏈食品從哪些國家進口最多?據了解,疫情暴發以來,涉疫冷鏈食品包括凍帶魚、凍蝦、凍牛肉、凍豬肉、凍豬肘、凍雞翅等。
其中,被檢出陽性次數最多的進口國依次為厄瓜多、巴西、印度尼西亞、荷蘭、阿根廷、俄羅斯等。
11月7日,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發布《2020年中國進口食品行業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前五大食品進口來源地分別是紐西蘭、澳大利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巴西。進口食品金額排名前三的依次是肉類及製品、水海產品及製品、乳品。前三大口岸分別是上海口岸、天津口岸、深圳口岸。
//
專家:境外貨物應做到批批檢測
//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近日表示,境外貨物應該都做到批批檢測。
吳尊友表示,新的研究發現,原本以為只有冷鏈運輸環節作為新冠病毒載體,實際上進入冬季以後,很多貨物運輸也產生了類似於冷鏈運輸的環節。所以,除了冷鏈以外,其他涉及國外的貨物也要加強檢測。
他介紹:
首先,冬季所有的境外輸入,包括物品的環境、物品外包裝、物品本身進行檢測,要做到批批檢,增加抽樣比例;第二,要對傳送、運輸國際物品的載體,包括貨櫃進行環境採樣;第三,對從業人員定期進行核酸檢測,以便疫情還在萌芽階段就予以撲滅;第四,在管理方面,要加強行業監督管理,使得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此外還要加強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防控意識。只有貫徹這些措施,才能堵住物品作為載體,把病毒傳入中國的渠道。
//
警惕物傳人!拿來自國外
高風險地區的快遞也要注意
//
資料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建議,外防輸入,防人也應防物。國務院相關部門已經制定辦法管控海關進口冷凍貨物消殺機制。由於國外無症狀感染者數量激增,除了進口海鮮食品之外,一些國外高風險地區空運的快遞包裹、信函等外包裝如果攜帶新冠病毒很難發現,大面積消殺也難實施。
因此張伯禮呼籲,公眾對來自國外高風險地區的快遞包裹信函也要做到全面消殺,查收快遞時戴好口罩、手套,若是不急需,也可以打開放置在陽臺通風地方過幾天再處理,防患於未然。
來源:南方日報 中國青年報 央視新聞 海關總署 健康時報 北京日報
編輯:陳哲
責編:王雪梅
審核:王巍
統籌:王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