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5獲國家科技獎,海信做對了什麼?

2020-12-19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金融界網站訊 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海信醫療設備有限公司與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共同完成的「基於小兒肝膽胰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研發、臨床應用及產業化」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這是海信自2010年以來,第5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作為我國科技類的最高獎項,國家科技獎,是全國層面上的科技創新擂臺賽,也是科技界至高無上的榮譽。能夠頻頻上榜,海信做對了什麼?

從To C到To B全面開花

國家科學技術獎包含國家自然科學、技術發明、科技進步「三大獎」。自2010年以來,海信共計獲得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另有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能夠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的項目,通常具備很高的創新質量和轉化程度,並能為行業發展指明創新方向。

以此次海信與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共同完成的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為例,它解決了長期困擾外科臨床的不能進行直觀手術規劃的痛點,實現從「傳統」到「精準」手術治療的根本轉變,是中國醫學史上頗具意義的一項突破。目前,全國百餘家三級以上醫院已經利用這一科技創新的成果,救治8000餘名疑難疾病患者。

近10年來,海信獲得的5項國家科技大獎中,有3項集中在To C領域。如榮獲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DTMB系統國際化和產業化的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實現了我國數位電視強制性國家標準升級為國際標準的歷史性突破,提升了國際形象和市場競爭力。

另外,海信網絡公司獲得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海信醫療公司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則顯示出海信在To B領域的創新實力。從To C到To B全面開花,透過國家科技獎榜單,能夠清晰地看出海信由一個家電企業向科技企業轉型的身影和實力。

勇闖技術「無人區」最高可獎800萬

正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海信能夠成為獲獎大戶,與其對技術的常年堅守密不可分。

作為一家始終帶著「技術立企」標籤的企業,50年來,技術創新已如同基因一般滲入到海信的方方面面,成為海信企業文化裡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

「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在內部會議上曾多次表示,一個進取的企業,一定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要在創新上要有敢為天下先和冒險的精神。

在海信,完成高難度、高水平項目是研發人員晉升的必要條件。

這一點,雷射顯示研發部總經理鍾強深有體會。「要做就做行業內領先、全球領先,事先就論證清楚,通過什麼方式來領先行業內其他產品,我們一直按這種定位和思路做科研項目——自豪的是,我們真的能達到這個標準,做出來的幾乎是全行業領先的。」

為鼓勵技術人員勇闖「無人區」,海信近期將頒布實施《勇於突破重大前沿研究課題的激勵機制》,對主動承擔重大前沿創新性研究課題承擔者,最高給予800萬元獎勵。

對於創新和技術實驗的失敗,給予寬容和激勵,也是海信創新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海信雷射顯示公司首席科學家劉顯榮經常提到一個細節:在研發雷射電視樣機時,前後共做了13個方案,都失敗了。通過一系列綜合性試驗,最終發現原來的方案設計存在問題,必須得推倒重來。這意味著,之前的模具全部作廢,又得重新投入幾百萬去開模。

「集團領導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這可能是其他技術團隊沒能研發出雷射電視的原因。」劉顯榮說。

而在海信,像這種鼓勵創新、允許試錯、用開放的態度擁抱新技術,潛心學習,自我突破的故事,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拒絕短視 絕不投機

「挺進技術無人區」是企業應對未來最好的護城河,但另一方面也意味著要忍受長時間的寂寞。如果細究會發現,海信獲得的每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背後都凝聚了研發團隊多年的心血。

2019年10月,經過了5年的技術儲備,3年研發,解決了上千個技術問題,又經過9個月近千餘項嚴格測試後,海信第一款全面自主研發的彩色超聲診斷儀產品,成功獲得國家醫療器械註冊證,成為海信深耕醫療影像領域、加快轉型發展的又一把科技「尖刀」,填補了山東省在超聲領域的產業空白。

這種鈍感力和定力,同樣是海信「進化」的保障。拒絕短視、絕不投機,遵循關係國計民生和掌握關鍵技術兩條鐵律,以圖像與視頻數據處理技術作為核心技術,最終成為海信轉型發力醫療電子、智能交通等新興產業的動力和信心。

以技術託底,海信從家電企業到高科技企業的轉型速度算不上快,但卻足夠紮實。無論是智能交通、光通信還是電子醫療,無一不是十幾年甚至二十年如一日「苦行僧」般的修煉、持續不斷地研發投入和強大研發隊伍。

即使在市場環境普遍遭遇「寒冬」的2018、2019年,海信在智能交通領域的研發投入佔比依然在增長,2019年的增幅更是達到41%。與之相匹配的,是海信智能交通連續多年國內第一的市場地位。

2019年9月,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100強排行榜發布,海信集團以超過833億元的戰略新興產業收入躋身前20,位列第14位,在家電企業中排名第一。

走過50年,海信作為一個長期主義者的性格越來越鮮明。而在技術上的不吝投入,最終得到回報。

相關焦點

  • 山東32個項目獲2019國家科技獎
    魯網1月11日訊 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備受關注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了兩位廣東籍的科學家,他們分別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船舶集團所屬719所名譽所長黃旭華,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國際著名大氣科學家曾慶存。
  • 2021年國家科技獎提名工作全面啟動!
    近日,多省、學會、協會已經公布2021年國家科技獎提名工作通知,標誌著2021年國家科技獎提名工作全面啟動。科獎在線根據近10年國家三大科技獎通用項目公示情況,將具備提名資格的單位(或個人)梳理盤點如下:01專家學者根據《國家科技獎提名制實施辦法(試行)》要求,具備提名資格的專家學者是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 5年獲10輪12.5億融資,編程貓做對了什麼?
    賈伯斯曾說,「我認為這個國家的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編程,因為它會教給你如何思考。」近年來,我國也開始逐漸重視並推廣編程教育。自2017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後,少兒編程教育升至國家戰略高度,一系列利好政策接連出臺,助推少兒編程行業進入爆發階段。
  • 2016-2020中國青年科技獎統計!大連理工大學表現亮眼!
    日前,全球領先的高等教育評價機構軟科整理了2016年以來中國青年科技獎的三次評選結果,大連理工大學表現突出,2016年-2020年共獲中國青年科技獎3項,排名全國第12位。榮獲第十五屆中國青年科技獎、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第十一屆遼寧省青年科技獎等獎項。樊江莉,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2005年獲大連理工大學博士學位,2010-2011年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做訪問學者。
  • 昆明理工等多所雙非大學獲國家科技獎!衝擊雙一流大學更有希望!
    2021年第二輪「雙一流」大學評估將要拉開大幕。在第一輪「雙一流」大學評估中,河南大學、寧波大學就是憑藉在國家科技獎評選中,獲得了自然科學二等獎,成功入圍了一流學科建設大學。那麼,目前的雙非大學中,那些大學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呢?讓我們來盤點盤點。NO1,山西大學★2018年,山西省第十次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揭曉。
  • 青島市100項成果獲省科技獎
    2019年度省科技獎揭曉,青島的獲獎項目不僅在數量上創歷史最好成績,在質量上也表現優異,全市各單位在省獎一等獎總量壓縮16%的情況下,依然斬獲12項一等獎,其中牽頭完成一等獎項目10項,較去年實現翻番。
  • 2020中國大學國家科技獎排行榜:清華第一!上交第二!西交第四!
    國家「雙一流」大學排名前十:清華大學40項,列第1;上海交通大學25項,列第2;浙江大學24項,列第3;西安交通大學18項,居第4;北京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各17項,並列第5;東南大學15項,列第7;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4項,列第8;中南大學11項,居第9;同濟大學11項,居第10。
  • 首獲IMAX Enhanced認證的國產OLED電視,海信J70做對了什麼?
    而值得一提的是,海信聯合京東、LG推出的OLED電視J70日前就榮獲IMAX Enhanced認證,這也是國產OLED電視首次獲得該項認證,意味著平價高端OLED電視已經到了爆發的窗口。答案是肯定的,比如說這款海信聯合京東、LG共同推出的J70就是一款「不平凡」的電視。
  • 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影響世界數十億人,研發者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在這麼多年的時間長河裡,中國可以說是發展最為迅速的國家,古代的中國歷經各種朝代的變遷,文化繁多,在一直不停的發展,而中國人一直以來更是熱衷於創造與發明,四大發明就是最好的證明,不斷是影響了古代世界,更是推動了現世界的發展。
  • 中國計量院研究員林鴻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中國消費者報北京訊 近期,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名單揭曉,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研究員林鴻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林鴻自博士畢業後加入中國計量院,從事聲學原級法測溫和氣體成分精密測量研究,和團隊一起建立了世界獨有的定程雙圓柱腔聲學原級測溫方法和系統,整體成果被米制公約最高權力機構用於溫度單位的重新定義。
  • 10月份喜訊~985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斬獲一二三等獎及青年科技獎等
    、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20大學創業世界盃全球總決賽Top 3 Best獎等。2020年10月8日,在第七屆全國水利類青年教師講課競賽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建學院孫世坤、降亞楠、葛茂生3名青年教師分別榮獲各自專業競賽一等獎。
  • 海信智能電視50寸的怎麼樣
    一、海信品牌  海信成立於1969年,經過43年的勵精圖治,現已成為以數字多媒體技術、 現代 通信技術、智能信息系統技術、製冷技術為支撐,涵蓋多媒體、 家電 、通信、智能信息系統和現代地產的大型企業
  • 科技早報 B站電視盒子專利獲授權;海信E75F遊戲電視將亮相
    據天眼查專利數據顯示,近日,嗶哩嗶哩旗下公司上海幻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於5月1日申請公布的外觀專利「電視盒子」已成功授權,申請日期為2019年11月21日。據悉,該專利用於視頻信號轉換為數位訊號、裝飾、收藏。
  • 海信雷射電視獲中國質量技術領域最高獎
    中證網訊(記者 康書偉)在12月11日舉行的「2020年度中國質量技術獎」頒獎典禮上,由海信視像子公司青島海信雷射顯示股份有限公司、海信集團有限公司、東南大學聯合研發的《雷射電視感知質量提升的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項目獲得「2020年度中國質量技術獎」一等獎。
  • 海信家電2019年淨利潤17.9億元 中央空調位居市場份額第一
    家電消費網4月14日訊 今日晚間,海信家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布2019的年報顯示,海信家電實現營業收入374.5億元,同比增長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7.9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12.3億元。報告期末,公司資產總額為339.9億元,同比增長55.7%。
  • 海信再造「新風」
    這一年,海信推出了一款紅色的新風空調櫃機,第一次把空調行業帶入了「新風時刻」。2008年海信推出的第一代新風空調然而這款空調並沒有如期待一樣成為市場爆點。「事實上我們從2006年就開始做新風空調的研發,但在那個階段這樣的產品有些太超前了。
  • 海信雷射電視獲「2020年度中國質量技術獎」一等獎
    由青島海信雷射顯示股份有限公司、海信集團有限公司、東南大學聯合研發的《雷射電視感知質量提升的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項目,成功摘得「2020年度中國質量技術獎」一等獎。  中國質量技術獎是2005年經科技部、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批准設立的科學技術獎勵,是我國質量技術領域的最高獎,獲獎技術代表了中國各領域的尖端科技成果。
  • 結直腸癌肝轉移5年生存率達53% 中山醫院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逐年上升,而在上海等沿海城市已名列消化道腫瘤第一位,年發病率達56/10萬。WHO2005年數據顯示,我國結直腸癌患者5年生存率僅32%,遠低於歐美發達國家。其主要原因在於肝轉移發生率高,且預後差。
  • 【曙光·新聞】我院榮獲2019年上海藥學科技獎三等獎
    【曙光·新聞】我院榮獲2019年上海藥學科技獎三等獎 2020-12-12 11: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質數斯達克(HashSTACS)榮獲2020年新加坡科技節全球金融科技獎
    12月10日,在新加坡科技節與新加坡科技創新周(SFF x SWITCH)上,質數斯達克(HashSTACS)榮獲新加坡金管局2020年全球FinTech創新挑戰賽的金融科技獎第三名。本屆金融科技獎的獲獎者從自55個國家326個受到推薦的提名公司中選出,評選組由多個領域的行業專家組成。  與以往不同的評選不同,本次評選主要涉及兩個層面:一是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全球金融體系如何從新冠流行中迅速恢復的問題,二是科技如何加速金融服務行業的數位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