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理想並不是徵服世界,為何能影響後世幾代人?
成吉思汗的一生都在徵戰中度過,但他的終極目標並不是徵服世界,只是後人在撰寫歷史時,為了體現他的偉大,將他的理想擴大化了。
那麼,成吉思汗的理想到底是什麼呢?這和草原上的文化習俗有很大關係。
縱觀成吉思汗的一生,他的理想分為兩個階段。
01第一個階段是在他統治蒙古草原前
成吉思汗的早年比較悲慘。在他九歲的時候,父親也速該就被仇家塔塔爾人毒死,這給成吉思汗的少年時期帶來了無窮無盡的苦難。
成吉思汗的父親雖然是蒙古乞顏部的首領,可歷史原因,蒙古草原上已經形成了欺詐、搶掠成風的文化習俗。人和人之間沒有誠信,沒有友善,只有利益。誰強大,誰會讓人害怕,誰就會成為首領。
而此時的成吉思汗還是一個十分幼小的鐵木真,誰也不會想到他將來會成為讓世界都聞之色變的成吉思汗。因此,父親留給他的所有部眾,都離他而去,包括他的親叔叔。
這還未完,更讓鐵木真感到膽戰心驚的是,父親也速該留給他無數仇家,包括泰赤烏部、蔑兒乞部等無數個部落。受有仇必報的草原文化影響,這些部落把對也速該的仇恨,發洩到了鐵木真身上,對他進行無窮無盡的四處追殺。
鐵木真為了獲得生存,只有一條路可走,消滅自己的仇家。
這也是鐵木真成為成吉思汗前,最為原始的理想,但他實現了,草原上的部落,最終都被他消滅。
02第二個階段是在他統治蒙古草原後
統一蒙古草原後,成吉思汗的理想雖然有了一定變化,但依舊是建立在早期復仇的理想基礎上,只不過,此時他已經成為草原霸主,可以將自己的理想凌駕於一切芸芸眾生之中。
在成吉思汗創建的基本法令手冊《大札撒》中,就非常清晰地記載了他這一理想。
《大札撒》是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的憲法,他的所有子民必須遵守。
其中特別規定:蒙古人的天職為應我的召喚而來,隨我的命令而去,視我指誰而殺。
同時,成吉思汗將自己的目標,也通過《大札撒》的規定,強加給了自己的子民:戰勝敵人,掠取敵人的寶藏,使敵人的臣民痛苦呻吟,駕敵人馬匹而去。
這也是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為何兇殘成性的主要原因,因為這是成吉思汗規定的,如果在戰場上,誰對敵人不兇殘,那麼,成吉思汗就會找誰的麻煩。
成吉思汗這種幾乎變態的理想,在歷史資料的記載中,還不止一次出現,其中,在《史集》的記載中,講述了成吉思汗有一次,和大臣們喝酒作樂,談論理想時,他特意問了一個問題:什麼事情最讓人快樂?
有的人認為每天放牧,看日起日落,是最快樂的事情。
有的人認為狩獵,看到獵物被一網打盡,非常快樂。
還有的人認為,最快樂的事情就是看兇猛的野獸在草原上奔跑,讓人又幸福又害怕,這才是快樂。
總之,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大家都侃侃而談,最後,有大臣問成吉思汗:「大汗,你覺得人生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呢?」
成吉思汗的回答,讓眾人毛骨悚然,很難接受的同時,也是豪氣倍增。
成吉思汗認為,他最大的快樂,就是:到處追殺敵人,掠奪他們的財物,搶了他們的馬匹,看著他們的妻女在親人的屍體旁邊號啕大哭,然後再佔有她們!這就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顯然,成吉思汗的這種理想和快樂,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不僅陰暗,還十分病態。可他有這個能力,誰也不敢違背。
成吉思汗這種理想之所以能影響後代幾代人,和大家對他的崇拜有關,包括窩闊臺、忽必烈等人,無不如此,一生都在徵戰和廝殺之中,給整個世界都帶來了災難。
當然,成吉思汗的這種理想之所以能實現,還在於他強大的馭人本領,如果沒有人幫助他,支持他,輔佐他,他這種理想就無法實現。
為此,我特意推薦感興趣的讀者訂閱《成吉思汗:要馭天下,必先馭人》專欄。
該專欄歷史資料豐富,全部為真實史料,講述成吉思汗馳騁沙場的一生,沒有任何虛構情節;語言通俗,沒有歷史資料上晦澀難懂的話語,易懂易記。總之,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