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市界
文 雷彥鵬 齊敏倩
編輯 廖影
誰能想到,有一天,理髮會成為全國男人夢寐以求的事。
春節假期後,李陽從老家回到北京,頂著一頭這兩年來留到最長的頭髮。看到他照片的同學,叫他:道明寺·李陽。
頭髮長到不能忍受,李陽費勁心思在大眾點評上找到一家營業的理髮店。理髮店需要預約,而且「剪髮80塊錢」的師傅還沒回北京,於是,他剪寸頭花了140元。剪完頭,李陽很感恩那家營業的理髮店。不過,140元的價格卻讓女友感嘆:太貴了。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理髮店的復工時間一拖再拖,有人迫不及待想見到自己的Tony老師,也有人買了工具自己動手。
脫離理髮本身,這個行業或許太久沒被人如此關注,它的真實生存現狀如何,又是否存在所謂的「暴利」呢?
01
理髮店不能營業,Tony老師壓力大
胡偉傑是木北護膚造型一家北京門店的總監。往年農曆二月二這天,是他們店最忙的時候。去年二月二,光他一個人就服務了二三十個客戶,他所在的門店的客戶量當天大概有140人。可是今年,至今還沒開始營業。
胡偉傑告訴市界,過年之前,理髮店通常會迎來一個小高峰,年後剛開工這段時間的業績主要靠二月二前後這段時間。今年,受疫情影響,目前木北造型所有門店都還處於關閉狀態,他返京之後,也一直居家隔離。
每年二月二都是理髮消費的高峰期
這就意味著,像木北造型這樣的理髮店,將失去節後的第一次盈利高峰。
木北造型在京津冀和深圳地區擁有造型、護膚造型等各種類型門店320家,在日常運營中,門店房租、人力幾乎是最大的成本支出。
以胡偉傑所在的門店為例。這家店位於北京市中心,兼有造型和護膚業務,一個月房租10~15萬元,加上員工工資,基本成本在35萬元左右。延遲開業,理髮店面臨的運營壓力可想而知。
行業普遍認為,在一二線城市極速擴張、分店很多的美容美髮品牌,如果店面還開在人流大的商場,這些品牌的人力和房租等成本必然很大,疫情對其的影響可能也最嚴重。而那些夫妻店、工作室,成本較低,而且以熟客為主,受疫情的影響相對較小。
李暉位於遼寧省錦州市市區的美發門店,就是一家夫妻店。在錦州這樣的四線城市,他這家已經開了四年的門店,每年的房租為4萬元。
按照錦州市的相關規定,自2月20日起,賓館、酒店、餐飲、理髮店等服務類行業在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堅持誰用工誰負責,做好防護措施的前提下已逐漸恢復營業。
2月22日是李暉復工的第一天。從過年當天關門算起來,「休息」時間近一個月,這在他的創業經歷中,未曾有過。往年,大年初五就該開門營業了,今年已經臨近「二月二」了。
社區小店在理髮行業的佔比非常高
「畢竟每天的固定開銷都在,但是這段時間沒有收入,如果再不恢復營業就比較麻煩了。」李暉告訴市界,自己店裡剪髮的價格通常是男生30元、女生40元,「月均收入一萬多,不到兩萬」。
這種小夫妻店,成本要小一些,沒有僱人,夫妻倆打理著店裡的生意。李暉說,跟那些依賴現金流的相比,自己的小店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在可控的範圍內。
大店
雖然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但是這對80後夫妻這段時間的收入斷了,也承受著不小的壓力。他告訴市界:「獨生子女,壓力也不小,上有老下有小,還背著房貸。」
每年「二月二」前後,他店裡的生意也很好,往年不用預約,但是今年,必須得限流預約。他說,這段時間天天有客戶打電話預約,他要每個客戶都定好來的時間,以錯開人流,不能出現人員聚集的情況。
跟
其實,即使正常營業後,因為要預約限流,有的客戶出於安全考慮,在家自己解決了。也就是說,復工後,他還要度過一段時間的冷淡期,他也不知道這個時期是多長。
02
理髮器意外走紅,上市公司卻不好過
疫情之下,美容美髮店不能正常營業,大家都「宅家為國」。宅得時間長了,頭髮也長了,隨之,「如果理髮店再不開門」話題登上了熱搜。
網友們紛紛表示:如果理髮店再不開門,全國男生都將變成流星花園F4,全國女生都將變成二十一世紀20年代的超級女聲;如果再不理髮,葬愛家族非主流時代即將重啟……還有人調侃道:「脫髮千日,用在此時,發量感人的我表示再過幾個月也沒有理髮方面的需求。」
當然,調侃歸調侃,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被迫當起了家庭Tony老師。
一個多月之前,和很多人一樣,準備回家過年的時候,張婷一家人都做了頭髮,這段時間看著丈夫和兒子的頭髮越長越長,也到了該理髮的時候了。於是,她就從電商平臺買了一套理髮工具,決定自己當一回Tony老師。
當下,有很多家庭跟張婷家一樣,這也使得理髮器成了疫情宅在家期間最暢銷的商品之一。
根據電商平臺拼多多發布的除口罩、酒精、水果、蔬菜之外的「宅家十大熱銷商品」榜單顯示,在1月24日至2月14日期間,銷售最火的竟然是理髮器。
從銷售量、搜索次數、分享次數三個維度的綜合數據增長情況來看,理髮器超過了保險套、教輔教材、睡衣、打蛋器、瑜伽墊、口紅等熱銷產品,榮登榜首。
相較於去年同期,今年春節期間理髮器異常火爆。
在上述統計期內,理髮器搜索次數同比增長410%,包括飛科、奧克斯、志高等品牌在內的數十款理髮器銷量同比上漲290%。在2月19日之前的一周,部分商品銷量短時間內突破10萬+,平均同時在線拼單人數達1000+;理髮器商品成交額超過了3000萬元。
甚至有商家表示,春節期間的訂單量,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訂單量。這或許給在A股上市的飛科電器帶去了一些信心。
飛科電器是一家集剃鬚刀等個人護理電器、家居生活電器及電工電器研發、製造、銷售於一體的企業。目前,飛科電器主營產品包括個人護理電器、生活電器和電工電器三大類。
其中,個人護理電器品類主要包括電動剃鬚刀、電吹風、毛球修剪器、電動理髮器、鼻毛修剪器、女士剃毛器、燙髮器等;生活電器品類主要包括電熨鬥、掛燙機、加溼器、健康秤等;電工電器品類主要包括延長線插座等。
從營收佔比來看,在2019年上半年,飛科電器核心產品分別為電動剃鬚刀、電吹風和電動理髮器。電動剃鬚刀與電吹風的營收佔比分別為65.53%、17.03%,而作為第三大核心產品的電動理髮器收入1.48億元,佔了營收的8.58%。
在2019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飛科電器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都是負增長,2018年的業績增速也創2016年上市以來的新低。從2019年上半年來看,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核心產品電動剃鬚刀賣得不好。
2019年上半年,飛科電器實現營業收入17.25億元,同比下降5.01%;淨利潤為3.37億元,同比下降15.43%;扣非淨利潤為2.90億元,同比下降19.84%。具體到產品上,電動剃鬚刀的營收從上年同期的12.69億元下滑到了11.30億元。
即使電吹風和電動理髮器的營收出現一定程度的增長,也沒有抵消掉電動剃鬚刀下滑的那部分,因為電吹風的營收佔比過大。飛科電器在財報中特別提示,較為依賴的產品銷售給公司經營帶來一定風險。
飛科電器董秘方面則向市界表示,2019年個人護理電器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公司於2018年進行的渠道調整對2019年上半年業績仍存在一定影響。對此,公司已於2019年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並持續優化產品結構,不斷向市場推出新品。
疫情之下,飛科電動理髮器在各大電商也意外熱銷,對飛科電器來說,當然是好事,但是公司具體的業績情況,還得看2020年一季報的表現。
對於疫情對公司是否產生較大影響,飛科電器董秘方面告訴市界,公司已於2月10日復工,目前公司庫存較為充足。
03
理髮店絕非暴利,資本也想分一杯羹
近年來,理髮價格越來越貴。在一線城市,理髮一次動輒幾十上百元,燙染護理的價格也集中在五六百甚至千元以上。這讓不少消費者都覺得理髮行業是暴利,可在從業者看來事實卻並非如此。
「一個補課老師一堂課要收入幾百上千,她付出的是時間和知識,同樣放在我們身上就變暴利了。」李暉覺得說理髮是暴利行業的人大都只看到了表面現象,沒有看到他們工作的辛苦和代價。理髮店的營業時間一般是早九晚九點,要是有個別客人來晚了,根本說不好幾點下班。
李暉向市界感嘆:「都說暴利,可我沒見幾個靠美發發家致富的,因為工作需要,很多人穿得很時髦,但其實兜比臉乾淨。」
裝修理髮店時,李暉的一個電工朋友來幫忙幹活。吃飯時,朋友跟李暉說,理髮這門生意真好,一把剪刀、一把木梳就把錢掙到手了,真是暴利。
李暉笑著回應朋友,如果咱們不是朋友,你來給我幹活,就拿一把螺絲刀接一下電線開關,一天怎麼也得賺五百塊錢吧,你就一個人,我還有房租水電。
房租和人工是每家理髮店最大的成本開支,胡偉傑所在的店面,每月房租加人力成本至少要35萬元左右,店面客流量日平在50~80人。他告訴市界,每個月下來,店面基本都有盈利,但盈利水平並不誇張。
理髮是真正需要技術的行業,讓顧客滿意並不容易。每個剛入行的人都要到理髮店從學徒做起,先洗髮再慢慢接觸理髮。據胡偉傑觀察,想從學徒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理髮師,一般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
2017年,他從老家來到北京,在木北造型做學徒,如今是所在門店的總監。胡偉傑的「進階」之路算是快的,入行以來,為了提高審美和技術,他除了參加本公司培訓外,還會自費到上海等地參加培訓班,一年在這方面的投入就有4~5萬元。
在胡偉傑看來,這是用前期的投入,換後期技術和服務,一味說理髮行業暴利的人,並不了解這些。
其實,理髮店作為技能服務型行業,人口紅利對它的早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人口紅利不斷消失以及新一代勞動者在技能提升方面的投資,理髮店的用工成本正在節節攀升。當然,這些成本反饋到消費者層面,就是理髮價格的不斷上漲。
雖然不存在暴利,但美容美髮行業確實存在過度營銷、欺騙消費者等亂象。
近些年,這個行業高速發展,產品、門店經過爆發期後都存在數量過剩,競爭激烈的情況。《中國美容美髮行業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美容美髮行業活動單位數超過33萬家。
為了在競爭中獲利,從業者「辦卡」、「套餐」等營銷手段層出不窮,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個行業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
正規經營的美容美髮企業,為了提高利潤率,現階段大都採用兩種方式。一是,通過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不斷挖掘現有客戶潛在價值。比如,在美發的基礎上增加造型、美容、美甲等業態。
第二種方向是發展只剪髮的「快剪」模式,如星客多、快剪等品牌。目前,這是美發行業最受資本青睞的模式。
拉長視野來看一個行業就會發現,真正的「暴利」並不長期存在。美容美髮行業和很多服務業一樣,有各自的辛苦和不易,技術和服務支撐起Tony老師的「頂上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