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玉雕大象、世界之最「九龍玉海」、一帶一路俏色玉雕……守「藝」通州之玉雕,通州區文藝之家、中華傳統工藝大師張玉成45年如一日,磨鍊功夫與藝術,鑄就巧奪天工、獨具魅力的玉雕精品佳作。
第六期,「雲遊通州」推送了守「藝」通州之玉雕,邀您盡賞通州區文藝之家,用45年時間精心雕琢,磨鍊功夫與藝術的玉雕大師——張玉成巧奪天工的玉雕作品和精心製作歷程。關注區文旅局官方微信公眾號「通州八大遊」後,通過觀看小視頻,以及文字說明和圖片展示,就可欣賞、體會精美玉雕藝術作品和「出爐」記……
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由此可見,那些造型別致、款式精美、寓意美好的玉雕都是經過多道工序,才能那般完美,獨具魅力。
親手製作玉雕大小象幾百對
來到玉雕大師張玉成工作室——位於臺湖鎮的玉成軒工藝品廠,這裡有個「絕活」——大件玉器製作,這是張玉成結合自己獨特領先的工藝水平形成的。
眾所周知,做大件玉器難。因為,無論是開鑿、運輸、切割等都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
巨型玉雕大象就是張玉成最愛做的大件玉器。這是因為張玉成自打1974年進入通州大杜社特藝廠,就被分到了「大鼻子」組,專業雕刻大象。因此,他對大象的雕刻情有獨鍾,受到很多人稱讚。
迄今為止,張玉成親手製作出的大、小玉雕象已經幾百對了。其中,最小的是十幾釐米的小象,最大的是重達13噸,2.5米長、1.5米高、寬1米的大象。每年,張玉成都要親手送出去數對「大象」,有人說:「他這裡都快成大象養殖場了。」
那麼,面對著一塊兒如此大的原料,一件玉雕大象是如何「出生」的呢?
工人們首先要用吊鏈翻料,找到最合適的角度。大件玉雕需要大工具,工人們則採用直徑1.2米的切割機開料,去掉沒有用的部分,開出「真材實料」。隨後,精雕細刻、拋光打磨……需要經過一道道工序。如何把體重上噸的「大象」搬運呢?工人們再用一臺「長鼻子」吊車來幫忙。最後,一個栩栩如生的「生命」誕生了!
世界玉器體量之最當屬「九龍玉海」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玉成軒內還收藏著一件大寶貝,足足佔據了整整一間房的空間。為了能夠把它放進去,房門都是特別設計可以上下活動的門。它就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形體最大的玉器作品——「九龍玉海」。
據介紹,在此之前,我國現存時代最早,形體最大的玉器製品就是現存於北海團城內的國寶「瀆山玉海」,其直徑1.35米,730年無人破其記錄。這件作品是公元1265年元代忽必烈大宴群臣時,盛酒用的大型器皿,可容酒二千多斤,其最大周長為4.93米。
而「九龍玉海」比「瀆山玉海」還要長出1.03米。也就是說,它已經躋身於當代罕見的玉雕珍品之列,是世界上目前可知的形體最大的玉器作品,實屬稀世之寶。
九龍大玉海屬於東北蛇紋玉,質地純正、沒有裂紋、雕工精湛,堪稱一絕。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張玉成說,「九龍玉海」創下兩個第一:首先是重量第一,其原料重達14噸,成品重達2.5噸,是當今整體重量最大的玉作品;其次它是一個能盛2000多斤美酒的大容器,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酒器。
一帶一路俏色玉雕獻禮新中國70華誕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時,玉雕大師張玉成精心雕琢了一件玉雕精品——白玉一帶一路俏色巧雕。
此玉雕主材為白玉,一條蜿蜒的玉帶纏繞著一隻玲瓏的葫蘆,兩條細細的玉鏈聯結上兩條俏色玉龍。數字「7」的後面,是兩條雙魚頭尾相圍而成的數字「0」。有著一帶一路、龍的傳人、新中國成立70年、吉慶有餘等豐富寓意和內涵。
整件雕刻構思細密精巧、高浮雕突出主體、鏤雕技法精湛、雕工細膩靈透,技法高超,精神底蘊深厚,洋溢著喜慶氣氛。
記者 代金光 通訊員 趙京
編輯 耿海燕
責任編輯 杜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