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關注到這樣一則新聞:男子花30萬買頭盔,卻收到1800個安全帽。
目前,安全部正在全國範圍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活動」,並出臺了相關規定:從2020年6月1日開始,將對騎摩託車、電動車不戴頭盔的人進行處罰。
為了保證群眾的出行安全,國家出臺了政策,而我們是不是也該問問自己能不能回答出下列「靈魂大拷問」:頭盔有哪些類型?不同材質的頭盔各有什麼特點?騎自行車、電動車、摩託車佩戴的頭盔和在施工工地佩戴的安全帽有什麼不同?
看到這些問題,你是不是覺得十分頭大,只想默默地戴上頭盔並表示「本寶寶不想說話」?
玩笑之餘,了解一些關於頭盔的小常識確實是有必要的,它能告訴我們如何根據不同情況選擇和購買合適的頭盔。
頭盔有哪些類型?
其實,所有能起到保護頭部作用的器具都可以被稱作頭盔。它們大多呈半球形,主要由外殼、襯裡和懸掛裝置三部分組成。
最早的頭盔是遠古人類在狩獵時保護頭部使用,主要是以椰殼等物質經過簡單改造,後來頭盔在金屬冶煉和軍事等方面被加以應用。到現在,頭盔的用途更加廣泛了。
日常生活中,頭盔在軍事、賽車、建築施工現場、採礦業和摩託車騎行等場景都較為常見。
按照用途和使用領域的不同,頭盔主要可以分為軍事、運動和工作三大類。
>>>>軍事類頭盔
軍事類頭盔主要在各類軍事場景中使用,並各具特點。比如飛行員頭盔帶有面罩,不僅能防噪音,還能保護飛行員的眼睛和面部,能在遇到突發狀況時防止頭部震傷磕傷。
坦克員頭盔是軟體頭盔,內部裝有泡沫塑料等防震襯墊,能排除雜音幹擾,便於車內通話。
而空降兵頭盔則是鋼製的,常採用雙盔帶設計,防止頭盔被氣流衝脫,在跳傘時能保護士兵頭部。
而對於步兵來說,頭盔的防彈功能就顯得尤為重要,最早的步兵頭盔主要採用金屬鋼製成,也被叫做「鋼盔」。
為了克服其重量太大的缺陷,現在的防彈步兵頭盔已經有非金屬材質和複合材質,採用或加入玻璃鋼纖維強化塑料材料和碳化硼等耐高溫高壓和具備高度穩定性的非金屬物質,來有效預防破彈片和直射子彈的傷害。
>>>>運動類頭盔
運動類頭盔主要在汽車賽事、其他運動賽事和騎行時使用。要說運動類頭盔中的「高端選手」,應該非F1賽車頭盔莫屬了。
它的最大特點是內含擾流裝置,當賽車在敞開空間中以每小時數百公裡的速度高速行駛時,流經頭盔的空氣亂流不會對賽車手的頭部和頸部造成很大負擔。
頭盔內的通風管道設計還能有效降低頭盔內部溫度,儘量減少車手佩戴時的悶熱感和出汗現象。
此外,頭盔內通常還含有無線電裝置,方便車手與技師和指揮臺等保持聯繫。
>>>>騎行頭盔
在騎行頭盔中,摩託車頭盔最為常見。它又分為全盔、3/4盔、半盔和組合盔(揭面盔)。
全盔一般包含護目鏡和下巴處的防護帶,能較好地保護整個頭部,但通風性較差,長時間佩戴易產生悶氣感。
3/4盔和全盔相比下巴處沒有防護。
半盔對下巴和後腦都缺乏防護,安全性能較差,但穿戴更便捷,戴上頭盔後更易於交流。
組合盔(揭面盔)可以把下巴處裝置翻上去,從全盔變為3/4盔。
>>>>工作類頭盔
工作類頭盔中最常見的就是各類作業場景中使用的安全帽了。
安全帽主要對頭部接受高空墜物及其他特定傷害起防護作用,一般為橢圓形或半球形,帽殼比其他頭盔薄一些。
根據安全帽國家標準,安全帽又分為一般作業(Y類)和特殊作業(T類)兩大類。
我們在室外露天施工現場常見到工程師和建築工人佩戴的安全帽通常屬於一般作業類;而特殊作業類安全帽則在包含火源、井下、隧道、易燃易爆、帶電和低溫等特殊的作業場景中更為常見。
不同的頭盔有什麼特點?
頭盔必須符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生產標準才能上市,目前世界範圍內的認證標準有美國交通部門認證(DOT)、歐盟機構認證(ECE)和日韓等地的認證標準等。
我國也頒布了《摩託車乘員頭盔》的標準文件,主要通過強制性產品認證(CCC認證)來評價頭盔在吸收碰撞能量性能和耐穿透性能情況,保證即將上市的頭盔的產品質量。
軍事類頭盔的材料有金屬和非金屬兩大類。早期步兵的防彈鋼盔是最經典的金屬頭盔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使用的步兵頭盔基本都加入了碳纖維等非金屬複合材料。
還有一些軍用頭盔為中型軟式頭盔,最典型的是坦克頭盔。夏天使用的坦克頭盔外面為布料,冬天為皮革材料,內部有很厚的海綿材料,防止士兵在坦克劇烈顛簸時撞傷頭部。空降兵種的頭盔內膽採用鋼製,以減少氣流等衝擊。
運動類的頭盔最常見材質是塑料,普通自行車頭盔多由聚氯乙烯(PVC)塑料和聚苯乙烯(EPS)塑料材料粘合製成,前者製成外殼,後者製成內膽,裡側還會加一些泡沫墊來防止撞擊,整體重量較輕。
這類頭盔最大的缺點就是耐衝擊性和耐老化性相對較差,時間久很容易發脆,只能吸收小部分的外來衝擊力。
HDPE(高密度聚乙烯材料)、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和FRP(玻璃纖維增強塑料)這三種塑料材料也較為常見。
HDPE密度小,重量輕,表面硬度較高,電絕緣性較強,但耐壓性較差,在設計製作時頭盔壁厚度需要經過較準確測算才能達到生產標準,電工作業時可考慮採用。
ABS工程塑料材料的最大優勢是耐化學性較好,水、一般的無機鹽和酸鹼類物質幾乎不影響其性能和形狀,可在工業生產作業時使用。
而FRP材料纖維強度較高、耐熱性能優良,更適合用於金屬冶煉作業。
此外,一些對安全性能要求較高的運動類頭盔在材料上也進行了改進,比如加入碳纖維,這種材料在強度上比塑料材質強,而重量卻只比普通塑料頭盔稍微重一點,因此有些賽車頭盔也會採用碳纖維材質。
塑料材料在普通工作類頭盔中也較為常見,普通的室外施工作業場景一般佩戴塑料安全帽即可。
但市面上還有一小部分工作頭盔由於使用場景特殊而採用了其他材質,比如玻璃鋼(FRP)材料,它是一種加入了玻璃纖維的增強塑料。這類頭盔的剛性、耐衝擊力和抗拉強度比普通塑料強了很多,往往用於高溫冶金、油田鑽井或極寒地區施工等特殊場景,但缺點是比較笨重。
我們該如何選擇頭盔?
各種類型的頭盔防護性各有不同,應該按需選擇。如果是賽車手或特種士兵,或者相關作業人員工作需要,那只要根據工作場景選擇佩戴對應種類的頭盔(含安全帽)即可。
不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頭盔需要在騎摩託車或電動車出行時佩戴,雖然安全帽也屬於頭盔的一種,但它主要用於緩衝高空墜物對頭部的部分衝擊。
如果你是要騎電動車或摩託車上路,更需要對頭部的正面、側面和上方進行全方位保護,因此駕駛人員最好選擇通過CCC認證的騎行類頭盔。
安全無小事,不要認為電動車行駛速度較低,就覺得沒必要佩戴頭盔上路,更不要存在僥倖心理,有關數據表明,近三成的電動車交通事故可能導致人員傷亡。
既然有關部門已經出臺了相關規定,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在馬路上看到更多佩戴頭盔的騎行者。
重視生命安全,從「頭」做起!